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5篇动脉
  • 5篇主动脉
  • 4篇心脏
  • 4篇心脏手术
  • 4篇主动脉夹层
  • 4篇夹层
  • 3篇术后
  • 3篇外科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外循环
  • 2篇二尖瓣
  • 2篇二尖瓣成形
  • 2篇A型主动脉夹...
  • 1篇低温停循环
  • 1篇动脉瓣
  • 1篇动脉弓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病术后
  • 1篇心脏手术后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南京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於文达
  • 4篇王东进
  • 4篇邵峻
  • 4篇李庆国
  • 3篇葛敏
  • 3篇姚昊
  • 2篇陈涛
  • 2篇范阜东
  • 2篇宋雅君
  • 2篇耿直
  • 1篇周庆
  • 1篇赵向东
  • 1篇莫奇峰
  • 1篇李庆国
  • 1篇程永庆
  • 1篇赵向东
  • 1篇马维国
  • 1篇陈涛

传媒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出血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总结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心脏手术后手术止血的教训和经验,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本文对2018年01月-2021年12月29例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并对术后术后止血的诊治过程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对其进行了总结。结果 本组3名病人在床旁进行二次开放,未发生三次开放,2名病人有2名死亡,其他病人在接受了手术后痊愈。结论 CPR术后大出血应注意防止。若有外科适应症,则立即采取果断的切开胸腔进行治疗。
赵向东於文达高开柱伏超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二次开胸出血
瓣膜性心脏病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临床经验
2015年
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易发生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功能不全的表现,极少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文献报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肝功能损伤发生率11.83%[1],ALF在心脏监护室中发生率3%,心源性休克时发生率为22%[2],虽经积极治疗病死率仍高达50%[3]。国内关于心脏术后ALF的报道极少,本文收集本中心相关病例资料,分析并总结临床诊疗经验。
陈涛於文达葛敏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瓣膜性心脏病心脏手术后损伤发生率转氨酶升高
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TAA/AD)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TAA/AD患者术前主动脉瘤壁破裂及限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5例中,9例死亡,均为主动脉瘤壁破裂患者。其中的8例累及升主动脉。死亡原因与处于疾病急性期、术前心功能较差、合并主动脉夹层、较高术前肌酐水平以及累及主动脉弓三分支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TAA/AD破裂与累及升主动脉和急性期有关,而术前较差心功能、合并主动脉夹层、较高肌酐水平及累及主动脉弓三分支是手术死亡的危险因素。
范阜东於文达李庆国王东进
关键词: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总结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主动脉瘤及De 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男性35例,女性10例,年龄23-81(46.7±13.1)岁。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的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体外循环时间为127-314(168.1±53.7)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为66-201(122.4±31.8)min、深低温停(DHCA)时间为15-53(24.4±11.5)min、经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时间为13-47(28.7±13.2)min、停循环时最低鼻咽温度14.1-22.3(17.5±3.0)℃、最低肛温18.5-25.8(20.9±2.5)℃。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39例,电击除颤复跳6例;所有患者在术后1-48 h内神志完全清醒。术后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与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无关。患者术后并发症包括:肾脏衰竭1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术后中期脑卒中1例,一过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4例,余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痊愈出院。结论 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采用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脑保护的方式,可以简化手术操作,同时给大脑提供充分的血液灌注,明显延长手术的安全时限。
姚昊邵峻於文达耿直宋雅君李庆国
关键词:主动脉弓部手术体外循环
二尖瓣退行性变病因分类: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2010年
二尖瓣退行性变是造成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类主要原因。退行性变的病因病理复杂,成形术式多样且没有固定的适应证,目前多数临床研究重点在于病理表现、手术技术及其相关转归,而忽视二尖瓣退行性变的病因分型,特别是Barlow和弹力纤维缺失综合征的鉴别及其对成形术式、临床转归影响的重要性,而这可以指导目前的二尖瓣成形术走向规范、系统。我们对这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探索更高级的二尖瓣退行性变成形术式选择、临床评估的参考体系。
於文达王东进
关键词:二尖瓣成形
主动脉夹层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保瓣手术4例
2017年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外科领域危急重症,2015年国际性多中心大样本研究(IRAD)报道手术治疗死亡18%[1],得益于孙氏手术[2]的推广,国内手术死亡约占10%[3].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手术更复杂,术后死亡增加.
李庆国於文达邵峻姚昊耿直宋雅君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危急重症外科领域术后死亡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及探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总结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方法的变化以及经验教训。方法:对40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主动脉近端即根部处理常用3种术式,即窦部修复、Bentall手术或David手术。主动脉远端处理方法也不相同,即单纯升主动脉替换、升主动脉替换联合次全弓替换和全弓部替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总病死率7.5%。37例治愈出院,35例接受持续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5)个月。6例单纯升主动脉替换术患者中有1例存在主动脉弓部以及降主动脉增宽趋势,其余29例平均随访12个月,其中1例于术后9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病情以及医院条件、医生个人经验进行个性化决策。
李庆国於文达侍晔邵峻姚昊莫奇峰赵向东
关键词: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
急性主动脉夹层国际注册数据库结果比较分析被引量:9
2019年
过去60年内,尽管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治疗技术有了巨大进步,其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为了通过收集大样本患者资料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国际同行建立了数个临床注册数据库,包括急性主动脉夹层国际注册数据库(IRAD)、德国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注册数据库(GERAADA)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成人心脏外科数据库主动脉分库。本文根据IRAD、GERAADA和STS主动脉数据库的最新结果,针对部分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和对比,为国内心血管专业同道提高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治疗水平提供借鉴参考。
李庆国於文达马维国
关键词:主动脉数据库
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后中长期随访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二尖瓣双孔成形术的中长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8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行二尖瓣双孔成形术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14~77(43±21)岁。随访其基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数据。随访时间5~10年。结果院内死亡3例,中长期随访28例。1例患者随访第2年因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死亡。随访中复发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复发中重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6例,其中3例分别于术后第5年、第6年和第7年再发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5年避免再手术率为88.9%(24/27),5年死亡率为3.6%(1/28),5年中度及中度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发生率为28.6%(8/28)。结论二尖瓣双孔成形术应用于复杂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常规成形方法失败的抢救性手术方案,中长期随访效果尚可,但CarpentierⅢb型二尖瓣关闭不全慎用。
於文达范阜东邵峻王东进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成形人工瓣环
实时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心脏外科术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应用超声探查及引导穿刺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脏术后行气管切开患者共51例,其中瓣膜置换术后20例,主动脉夹层(De Bakey I型)术后1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1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3例。根据切开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手术切开(ST)组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58.0±15.2)岁;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FOB-PDT)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63.5±13.5)岁;超声辅助经皮扩张气管切开(US-PDT)组13例,男7例、女6例,年龄(64.5±10.2)岁。比较3组手术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PDT均顺利完成,ST组中手术失败1例。总体出血事件ST组为41.18%、FOB-PDT组9.53%、US-PDT组7.70%(P=0.038),纵隔感染发生率ST组17.65%、FOB-PDT组及US-PDT组均为0%(P=0.046),差异有统计意义。3组气管内导管保留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及术中低氧血症、气胸、皮下气肿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组1例后期发生气管狭窄。结论 PDT结合实时超声检查能够提供颈部解剖信息,指导穿刺部位选择,在心脏术后患者中应用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操作难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葛敏陈涛於文达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超声心脏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