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祯
- 作品数:20 被引量:124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 自然利率的人口结构视角解释被引量:12
- 2020年
- 自然利率描述了利率的潜在趋势,可作为观测利率的基准。本文构建一个引入人口年龄结构的DSGE模型,测算和比较了全球194个经济体1960—2017年的自然利率,并从人口结构视角解释自然利率。研究发现:(1)模型测算结果显示,自然利率能够反映观测利率走势,其表现与市场观测利率贴合,且数值模拟结果也表明,正向的少年人口冲击会引起自然利率上升。(2)基于全球182个经济体1960—2017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也支持人口结构显著影响自然利率,表现为少年(0~24岁)人口占比正向、中年(45~64岁)和老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负向。劳动生产率、劳动数量和资本积累作为中间渠道分别传递了1.75%、7.93%和2.55%的间接效应。本文的政策意义体现在,从人口结构角度解释自然利率,可从长期人口变化中预判未来利率。
- 朱超易祯
- 关键词:人口结构自然利率DSGE
- 风险态度的国际比较:基于全球文献的元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风险态度是行为决策的核心变量。本文基于风险态度研究文献的元分析,考察其背后的国家、文化、收入和生命周期因素。我们手工搜集了122篇公开发表的测算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文献,整理了1133个估计值,共计73645个数据点,样本覆盖全球79个经济体。元分析结果表明:(1)风险厌恶系数均值层面,全球为6.2566,中国为9.3098。(2)风险态度表现出显著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体系异质性,发达经济体比发展中经济体风险厌恶系数高1.5686,中国文化体系(8.4038)、印度文化体系(1.3784)、伊斯兰文化体系(0.8458)、欧洲文化体系(5.5202)之间风险态度差异明显。(3)生命周期内风险厌恶程度呈“倒U”型趋势,同时,随着健康状况转好和收入提升,风险厌恶程度会下降。(4)风险厌恶程度上升能够显著拉低股票收益率和波动率,并导致全球金融周期呈现“衰退”倾向,风险态度变化能够预示未来市场表现。本文研究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交叉视角考察了风险态度这一经济金融学变量的核心特征。这对于涉及该参数的理论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同时,政策含义上,中国老龄化带来的风险态度改变,也预示着未来资产价格、配置结构出现新的趋势和特征。
- 易祯朱超
- 关键词:风险厌恶系数
- 货币政策、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被引量:3
- 2023年
-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均衡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理论影响机制,提出了对应的研究假说,并利用2007-2019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起到正向影响,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子信贷利率和金融资本配置效率两个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放贷行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正向影响,在分析师乐观偏差程度较高、对外担保事件较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投资者情绪高涨、企业家信心提高及P2P问题平台数量的增加会放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之间的正向关系。拓展性分析结果表明,央行沟通中稳定市场预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词频的提高会减弱紧缩性货币政策对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正向影响。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促进企业影子放贷行为而提高了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中介初次信贷配置失衡的问题。本研究对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指引意义。
- 韩珣易祯
- 关键词:货币政策影子银行
- 跨期替代、风险厌恶与资产价格
- 跨期替代和风险厌恶分别通过跨期资产配置和资产组合选择影响资源配置决策,决定资产价格。跨期决策时将“今天”的消费延迟至“明天”,则“今天”由于消费下降造成的效用损失要求一定的补偿,反之亦然;风险厌恶体现为承担未来状态不确定...
- 易祯
- 关键词:资产配置风险厌恶系数资产价格
- 文献传递
- 人口结构与金融市场风险结构:风险厌恶的生命周期时变特征被引量:58
- 2017年
- 金融市场中要更多考虑参与主体"人"的因素。经典理论模型通常设定风险厌恶系数为不随年龄而变的常数。本文构建模型并运用微观和宏观数据,刻画和验证经济主体风险厌恶在生命周期中的时变特征。微观视角下风险厌恶受年龄正向影响,宏观视角下金融市场和行为风险厌恶均随平均年龄上升而上升。少年人口占比负向影响风险厌恶;中、老年人口降低风险偏好,风险态度趋于保守。风险厌恶在生命周期内存在时变性,表现为年龄越大风险厌恶越强,可谓"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对于后续建模中设定风险厌恶可变系数有借鉴意义。年龄改变风险态度和风险资产组合,使得人口年龄结构系统性影响金融市场风险结构。因此,本文对于从人口学视角预判未来金融市场风险结构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易祯朱超
- 关键词:风险厌恶生命周期理论人口结构
- 物理学研究方法在金融研究中的运用——基于自然辩证法视角被引量:1
- 2015年
- 从自然科学衍生出的自然辩证法,作为自然科学的方法论一直被用于指导自然科学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案制定。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性科学,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吸收了自然辩证法的精髓。物理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是物质的基本运动状态。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资金,研究内容是资金的基本运动状态。二者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的相似性,使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在金融学研究中得到良好运用。
- 易祯
- 关键词:物理学金融学自然辩证法
- 中央银行沟通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
- 2023年
- 中央银行沟通作为前瞻性货币政策指引手段,在引导公众预期和调节宏观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央银行沟通是否会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产生影响?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中央银行沟通与企业影子银行业务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央行沟通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央行沟通能够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趋势,且上述效应在高管具有金融背景、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和公司治理效率较低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宽松性中央银行沟通,会通过抑制金融错配程度、提高投资平稳性和降低金融与实体投资收益率之差,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中央银行沟通能够减轻投资者异质性信念和分析师预测分歧,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本研究在优化宏观货币政策调控手段、抑制经济“脱实向虚”以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韩珣易祯乔佳雪
- 关键词:中央银行沟通
- 风险态度的稳定性——来自研究文献和微观数据库的检验被引量:3
- 2023年
- 风险态度是稳定的吗?在保险经济学理论建模时,决策主体的风险态度常用风险厌恶系数来描述,这一系数多设定为常数,其中隐含的假设是,风险态度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群体中保持稳定。本文分别采用手工整理的46篇测算中国和美国风险态度的文献数据库,以及CFPS和CHFS两个微观调查数据库,来重新检验这一假设。研究发现:第一,文献元分析显示,不同文献测算的风险态度差异明显,表现出时间维度、测算方法和群体三方面的异质性。第二,微观调查结果显示,在时间维度上,风险态度相关系数低于0.3;在方法维度上,不同测算方法下的风险态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低于0.1;在群体维度上,风险态度在特定群体内和在群体之间均不稳定,而且在控制家庭财务决策者、家庭平均和家庭整体3个层面的7类特征后,风险态度依旧不稳定。进一步地,本文还发现:年龄、健康状况、就业状况会影响风险态度,这也是后者变化的根源。本文的经验证据显示,保险经济学理论建模设定风险态度为常数是一个强假设,需放松以更准确刻画现实和设计保险产品。此外,由于风险态度易受外生冲击的诱导,短期内消费者可能做出非理性行为,这就要求保险产品设计中要更加重视消费者保护。
- 易祯
- 关键词:风险厌恶稳定性
- 水法后处理工艺主要成分分配比的高拟合方程求解与验证
- 乏燃料萃取过程中,计算各元素的分配比是实现试验流程化、数字化控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主流的四类计算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标准偏差过大,无法在试验中直接使用;第二,无法判定和识别测量误差。本文针对后处理台架试验中核素分配比...
- 易祯王亮
- 关键词:GMM
- “人心思稳”——盈余惯性的异质性解释
- 2021年
- 本文从时间、行业、公司三个维度探究盈余惯性的异质性,分析到底在何种情况下股票会获得这一溢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盈余惯性现象,这一现象在市场相对稳定的时期、制造性和资源性行业、规模较大的公司中更加明显,均反映了投资者会给予"稳定"(稳定的时间、稳定的行业、稳定的公司)更持续的超额回报,体现了"人心思稳"的特征。本文随后从内部人交易视角开展进一步印证,内部人买入可视为"公司更稳"的信号,体现为放大盈余惯性,反之,内部人卖出可视为"公司更不稳"的信号,体现为放大亏损惯性,验证了投资者对"稳定"的偏好。本文发现盈余惯性在时间、行业和公司层面的差异,表现出很强的为"可靠"付费的特征,即在动荡的市场中"人心思稳"。这一现象和解释应引起市场监管者和公司层面的重视,以及对投资者行为的进一步研究。
- 朱超易祯刘宇霄
- 关键词:盈余惯性未预期盈余内部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