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明升

作品数:50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清代
  • 10篇宋词
  • 10篇词学
  • 9篇清人
  • 5篇清词
  • 5篇词史
  • 4篇音乐
  • 4篇词派
  • 4篇词体
  • 3篇代词
  • 3篇浙西词派
  • 3篇清代词学
  • 3篇格论
  • 3篇风格论
  • 3篇词人
  • 2篇性灵
  • 2篇序跋
  • 2篇学史
  • 2篇雅俗
  • 2篇任中敏

机构

  • 46篇扬州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49篇曹明升
  • 2篇沙先一
  • 1篇吴小洪
  • 1篇杨健
  • 1篇胡笳

传媒

  • 3篇文学遗产
  • 3篇扬州大学学报...
  • 3篇扬州文化研究...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社会科学家
  • 2篇中国韵文学刊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浙江学刊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湖南大学学报...
  • 1篇晋阳学刊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江淮论坛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求索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时文章法与清人的宋词作法论
2009年
清人为了指导词文学创作,遂以宋词为典范,展开对词体作法的全面总结。在此过程中,出于文体间的渗透规律与清人抬尊词体、建立词法的需要,时文章法理论自然而然地渗入了清人的宋词作法论。这种渗透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清人以起承转合的思维与术语来分析、总结宋词的结构与章法。这些浸染着时文章法色彩的高度程式化的词诀、技法,对于推动清词在作者、作品数量上的增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时文思维也使清代词坛出现了大量缺乏主体性情的代言戏作;程式化的训练则给清词创作带来了程式化的影响。
曹明升
金陵袁氏词人与嘉道性灵词论被引量:1
2017年
以"性灵"论词的纳兰性德等词人曾在清初词坛大放异彩,然因纳兰早逝等缘故而旋归沉寂。嘉道时期,浙西词派积弊丛生,因填词"不足于情"而呈衰势。此时常州词派"比兴寄托"之说日渐流行,阳羡流韵馀风仍在,各种词学观念在词坛上涌动。值此词风嬗变之际,袁枚嗣子袁通等词人尝试将袁枚大力倡导的性灵之说用于填词,以矫浙派"不足于情"的弊端。袁氏词人以金陵为中心,通过组织唱和联吟、编刊词选等词学活动不断扩大性灵词论的影响,成为当时词坛上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但性灵词论最终未能成为清代后期词学理论的新主流,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一理论过分强调情感的直接抒发,这与"词"这一文体"低回要眇"的特质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才峻曹明升
关键词:词体
《散曲丛刊》的文献学价值
2008年
任中敏编撰的《散曲丛刊》在散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的刊布,标志着近代散曲学的建立。被传统士夫视为'小道'、'蔽精神于无用'的散曲,从此系统地进入了学术视野;而以《散曲丛刊》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任氏散曲学',则已规划了此后散曲研究的基本框架:文献整理与理论研究。后来的散曲学界,于《散曲丛刊》中的学术研究得益甚多,亦最为关注,若《散曲概论》、《曲谐》、《作词十法疏证》等,多为学人征引,而于任氏精心校辑的元、明。
曹明升
关键词:散曲丛刊学史作词
雍乾学人群体风貌与清代词学复兴的进境被引量:4
2013年
雍乾词坛的最大特色在于学人群体大规模染指词学以致成为词坛之主导。在重科举、重经学的社会氛围下,雍乾学人咸视词为小道,多藉词体之重规叠矩来逞才斗巧,但同时又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视域,以学术化的处理方式来提升词体的文化品格与社会身份。具体而言,他们或以尚"通"的学术思维去考察词史流变与风格流派,呈现出一种开放通达、众美兼收的宏通气象;或以朴学的方法去研究词体特性,不仅完善了词学研究体系,更使之成为雍乾学术的重要分支。在实际创作中,他们又以学问来提升胸襟,滋养人格,根据朝野不同的生存状态和对宇宙人生的不同感受,或出之以疏放之风,或见之以清幽之境,于哀感顽艳、缠绵婉约之外再拓词境。所以说,雍乾学人群体视词为小道却不以小道待之,反而将自身特有的胸襟、学养、史识以及学术思维等因素渗入其中,成功沟通了学术与词学,使得清词复兴大有进境,同时也为以后的词学发展建构了一种新的模式。
曹明升
关键词:清词词学
论“伤心词人”项鸿祚的创伤言说与词史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性格内向、忧郁、敏感的项鸿祚长期遭受创伤记忆的侵扰,造成了内心世界的严重失衡,试图通过文学书写来抚慰内心的创伤。他在《忆云词》中言说创伤时尽量将原始事件去情境化,使个体性的创伤记忆泛化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符号。如此,读者就能从中得到相似性的情感体验,引发共鸣,产生认同。项鸿祚的创伤言说是情感的自然表露,不故作姿态,不刻意求雅,并对情感的宣泄加以控制,形成一种幽涩沉郁的言说效果。在生气剥蚀、风雨如晦的晚清社会,项鸿祚的伤心言说契合士子们的幽愤心态,也符合常州词派对词体情感特质的认知和对"寄托"理论的阐释需要。所以在谭献等人的发现与推荐下,晚清词坛逐渐为富有才情却英年早逝的项鸿祚树立起了"伤心词人"的经典形象。
曹明升才峻
关键词:言说方式词史意义
清代词学批评中的“周柳”合论
2006年
清人着眼于周邦彦与柳永均有雅俗二维复合的特质,均通音律、工长调以及在笔法、结构上存在承继关系而将这两位在宋代地位甚为悬殊的词人组合起来进行比较论述。这种合论实质上是清人借二者的某些共同特质来表达自己的词学思想,如对周、柳雅俗风格前后不同的评价反映出的正是清人雅俗观念的变化轨迹。比较合论的批评方法虽能展现周、柳二人的完整风格,但也把词人的非主导风格过于放大,从而影响词人在清代的接受情况。
曹明升
关键词:雅俗
论梅溪词在雍乾词坛的接受及其经典化过程被引量:3
2011年
康熙中后期至雍乾两朝日益紧密的文化整肃与浙西词派"醇雅"理论的前后两重性促使词坛必须在姜夔之外再树经典。梅溪词以句法挺异、格律精严、咏物圆融而进入朱彝尊、厉鹗等词坛权威的期待视野并受到大力鼓吹。雍乾词人通过对梅溪词的深入研析、步韵步和以及词学话语中大量的姜史并称来表示对其词史地位的高度认可,从中显露出淡化主体意志、强化外在形式的词风走向。在热捧的同时,雍乾词人亦对梅溪词过于雕琢、不足于情等弊病展开理性批判,尤其是王昶以梅溪人品不贞而否定其词品的做法,折射出诗教观念对词体的渗入与清人尊体意识的深化。在经过康熙词坛后期的积累与酵化以后,雍乾词人从正反两面掀起了梅溪词的接受高潮,并使梅溪词的艺术价值与当时的意识形态、文化话语、词坛风尚等机缘条件发生契合性关联,使之完成了经典化的建构过程。
曹明升
关键词:梅溪词文化话语浙西词派词史地位
古代文学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被引量:6
2017年
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是受到专业教育人才观的影响,一些高校存在古代文学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相脱离的状况。有鉴于此,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让古代文学的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在背景知识中植入传统文化,在作品串讲时融入传统文化,在多篇对比中展现传统文化,在艺术审美中传递传统文化,在课后延展中加入传统文化。要想实现古代文学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完美结合,必须把握好文学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比例,必须注意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间的关系,必须要立足当下,立足生活,立足社会。古代文学的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还可以有效推进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有利于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进而为世界文学与文化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曹明升
关键词:古代文学传统文化教学传承
论清人的宋词史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清人的宋词史研究以扎实的史料辑考来支撑宏观上的理论建构。史料辑考以整理宋代词话,考订词人史迹,编选、校勘宋词为主要内容,其深层用意是要以纪事本末体与纪传体的形式来反映宋代词史风貌,通过保存、整理作品来达到"以词存史"之目的。清人在建构词史时,或以词人为基点,或以正变为骨力,或以风格为中心,基本做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但清人的宋词史研究淡化了对宋词原生状态的考察,缺失了宋词中数量庞大的俗词的身影。其根本原因在于词文学在宋、清两代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改变,其直接后果就是使词这一在宋代原本非主流的、雅俗并存的文体被清人人为地抬作了宋代的代表文体与雅文学之典范。所以当下的宋词史研究与书写,不仅要深化、扩展和纠正清人的话语,更要弥补那些为清人所缺失、淡化的部分,最大程度地恢复宋代词史的本来面貌。
曹明升
关键词:清人
苏轼与“词风转变”被引量:2
2004年
苏轼继承了范仲淹、欧阳修等士大夫词人的疏隽之风 ,用“以诗为词”的方法对当时词坛香艳俚俗之风进行反拨。苏轼有意扩大词的题材 ,弱化词的音乐性 ,改变词的语言特色 ,并将诗中才有的小序引入词中。这些在客观上抬尊了词体 ,打开了宋词创作的新局面 。
曹明升
关键词:以诗为词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