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 2019年
- 对常用的脑卒中病人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综述,分析常用量表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脑卒中吞咽障碍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选择量表提供参考。
- 况莉许燕玲曹燕陈勤勤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信度
- 中医情志疏导对急诊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影响研究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疏导对急诊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7月收治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中医情志疏导,对比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SCL-90评分变化、生理应激指标变化、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Cor、NE、E等生理应激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Cor、NE、E等生理应激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偏执、强迫、恐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等SCL-90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躯体化、焦虑、抑郁、敌对、偏执、强迫、恐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等SCL-90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等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疏导对急诊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改善心理状态,缓解负面情绪,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曹燕魏薇萍
- 关键词:急诊应激反应
-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9例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将其分为DVT组与非DVT组,评估术前血栓弹力图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血液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K)、凝固角(α角)、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与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下肢DVT的预测效能。结果全部患者中共有28例术后发生DVT,总发生率为20.1%,血栓发生于术后3~9 d,其中21例(75.0%)患者无明显不适,全部DVT患者均痊愈。DVT组患者术前R、PT、APTT、TT均显著短于非DVT组(均P<0.05),K显著长于非DVT组(P<0.05),α角、MA和年龄均显著大于非DVT组(均P<0.05),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DVT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部位、Fi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对患者术后有无发生DVT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表明术前K、α角、MA、PT、D-二聚体对DVT的发生具有中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0.9],R、APTT、TT、Fib的预测价值均较低(均AUC<0.7)。结论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生率较高,K、α角、MA这3项血栓弹力图参数与PT、D-二聚体能有效筛查DVT高危人群。
- 江玉曹燕王飞燕魏薇萍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弹力图凝血指标D-二聚体
- 脑卒中后三级康复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 2008年
- 曹燕
-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康复疗效脑血管病脑功能缺损
- 脑梗死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康复护理进展被引量:11
- 2010年
- 脑梗死有着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患者的运动功能训练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更是影响其自理能力。本文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着重于对脑梗死患者早期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康复理论、时机、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功能训练的康复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具体阐述,介绍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有效实施方法。以期对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帮助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有所指导。
- 何英姿曹燕陈勤勤
-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
- 湿润屏障在NCU脑卒中张口呼吸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湿润屏障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CU)脑卒中张口呼吸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NCU收治的脑卒中张口呼吸病人80例,根据口腔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口腔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唇。结果观察组口唇干裂出血发生率(10.0%,4/40)、口腔溃疡发生率(1.8%,3/4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5%,11/40)和(25.0%,10/40);P<0.05)]。观察组口腔清洁度评分[(4.31±0.6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60±0.98)分;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27.50%,11/40)明显低于对照组(62.50%,25/40;P<0.05)。结论保持口腔湿润明显降低NCU脑卒中张口呼吸病人口唇干裂出血、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保持口腔清洁,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陈勤勤何英姿曹燕卞睿华颜敏陈燕娟赵勤朱倩芸
- 关键词:脑卒中张口呼吸口腔护理
-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运动想象疗法(Motor Imagery,MI)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对Cochrane Library、MEDLINE、Web of Science、EMBASE、EBSCO、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检索,并追溯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查、数据的提取,评价并纳入文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包括25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康复相比,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提高步幅[MD=9.88,95%CI(0.46,19.30),P=0.04]、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MD=2.24,95%CI(0.90,3.58),P=0.001]、功能性步行功能分级(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MD=0.58,95%CI(0.28,0.88),P<0.001],但运动想象疗法不能改善10米最大步行速度[MD=4.24,95%CI(-3.23,11.71),P=0.27]、患侧平均步长[MD=-3.20,95%CI(-10.33,3.93),P=0.38]和健侧平均步长[MD=1.36,95%CI(-3.00,5.71),P=0.54]。结论:运动想象疗法有助于提高步幅、FMA-LE得分和FAC分级,但在10米最大步行速度、患侧平均步长和健侧平均步长方面尚未有明显优势,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 况莉何英姿曹燕陈勤勤章惠英许燕玲
- 关键词:运动想象疗法脑卒中偏瘫META分析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内容分析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对国内外的脑卒中临床实践指南中吞咽障碍相关内容进行文献内容分析,为构建我国本土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通过网络获得的国内外脑卒中临床实践指南中吞咽障碍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份临床实践指南,包含2份中文指南、8份英文指南。纳入的主要是涉及吞咽障碍的脑卒中综合指南,有2份指南是吞咽障碍专门指南,其中1份明确指出适用于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除1份指南发布后从未进行更新,其余指南皆进行过更新。共析出20项吞咽障碍的相关内容。结论现有的脑卒中临床实践指南可以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但部分推荐意见不明确,没能及时更新,不能为吞咽障碍提供详细的参考依据。应结合现有最佳证据和我国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本土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相关临床实践指南。
- 况莉许燕玲章惠英曹燕陈勤勤
- 关键词:卒中吞咽障碍临床实践指南
- 一例剖宫产术后并发颈静脉窦栓塞伴继发性出血的护理被引量:1
- 2015年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VSA)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起的闭塞性脑血管病,是产褥期少见的危重并发症,多发于产后3周内,患病率为1/25 000[1],残疾和病死率较高。我院2014年3月收治1例剖宫产术后并发颈静脉窦栓塞伴继发性出血的产妇,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35岁。
- 曹燕陈勤勤
- 关键词:继发性出血剖宫产护理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早期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严重多发伤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1年5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严重多发伤并发AK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于AKI后RIFLE分级为F期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研究组于AKI后RIFLE分级为I期实施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微血管流动指数、灌注血管密度、CD3^(+)、CD4^(+)细胞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比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BUN、IL-6、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UN、IL-6、CRP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前,两组微血管流动指数、灌注血管密度、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微血管流动指数、灌注血管密度、CD3^(+)、CD4^(+)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后14 d内,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57.14%)比对照组(77.55%)低(P<0.05),研究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率(8.16%)低于对照组(26.53%)(P<0.05),研究组肾功能完全恢复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次行连续性血液净化例数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早期应用能够改善严重多发伤并发AKI的肾功能、免疫功能,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调节微循环,改善患者的预后。
- 王飞燕曹燕
-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性肾损伤连续性血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