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劲杨
-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膜结合型淋巴毒素及其LT-β亚基
- 1997年
- 淋巴毒素(LT)存在分泌型及膜结合型两种表达形式。膜型LT是由分泌型亚单位LT-α通过跨膜亚单位LT-β连接在细胞膜上,构成一个异源三聚体结构。LT-β亚基为TNF配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其相应的特异性受体为TNF受体相关蛋白(TNFRrp),也称作LT-β受体。膜型LT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对正常淋巴结的发育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曾劲杨
- 关键词:膜结合型受体
- 膜相关型肿瘤坏死因子-α被引量:5
- 1995年
- 膜相关型TNF-α系一以跨膜方式镶嵌在细胞膜上、分子量为26KD的蛋白质。其杀瘤作用机制不同于17KD分泌型TNF,主要通过效应细胞-靶细胞直接接触发挥局部细胞毒作用,且杀瘤谱广。因此深入、细致研究这类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探索其分子生物学制备方法,将为肿瘤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 曾劲杨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生物活性
- TNF-α的合成分泌机制不同于一般的分泌型蛋白
- 1999年
- 目的拟借助微粒体膜和体外转录翻译系统来研究分泌型TNFα(S-TNF-α)的产生机制及S-TNF-α和跨膜型TNFα(TM-TNF-α)的关系。方法首先将分子量为17×103S-TNF(不含编码TNF信号肽的基因)、26×103TM-TNF(含信号肽基因)和17×103S-TNF突变体(S-TNFm,用IL-2信号肽密码子置换TNF信号肽序列)的全长cDNA片段分别亚克隆于含T7启动子的pGEM-3Zf载体,然后利用体外转录翻译系统,在微粒体膜存在和不存在的情况下,体外翻译合成S-TNF、TM-TNF及其S-TNFm。结果经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微粒体的存在并不改变26×103TM-TNF的分子量,但微粒体的存在能将S-TNFm上的IL-2信号肽切除,证实TNF引导序列与一般分泌性蛋白的“信号肽”不同,在粗面内质网翻译过程中不被切除。进一步酶切分析表明TM-TNF是通过某些金属蛋白酶酶解作用而被转换成S-TNF的。结论实验结果提示17×103S-TNF产生机制可能是:TNF产生细胞经LPS等激活后,导致TNF基因转录翻译增加,首先形成26×103TNF,并借助其信号肽疏水氨基酸部分将之“锚定”?
- 曾劲杨李卓娅龚非力徐勇熊平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
- 增强器官移植耐受性的新策略
- 1999年
- 当今,器官移植术已如此成熟,仅通过外科手术的改进已难以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而免疫学领域的新进展则可能对改善移植术的疗效起关键作用。受者的免疫系统将移植器官视为“外来异物”,虽然从临床角度看,这种反应对机体不利,但借助同一机制,机体也能显示防御功能,从而有效地清除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等。
- D.Kabelitz曾劲杨
- 关键词:器官移植免疫耐受性免疫排斥反应
- 一种快速简便的缺失突变方法被引量:4
- 1998年
- 为了构建能表达稳定的、不易降解的TM-TNF突变体(TM-TNFm)的基因,本文用改良的S-PCR和OE-PCR两种定位突变技术,成功地构建了缺失36个碱基的pBSK-TM-TNF突变重组体。与OE-PCR技术(用两对引物进行两次PCR反应)相比较,S-PCR技术(用一对引物做一次PCR反应)具有快速、经济、简便等优点,但其突变率较OE-PCR低。
- 曾劲杨黄家强李卓娅龚非力
- 关键词:TM-TNF-Α聚合酶链反应
- 跨膜突变型TNF-α的基因构建及体外表达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跨膜型TNFα(TMTNFα)易在某些蛋白酶的作用下转换为分泌型TNFα(STNFα)。拟用基因突变技术获得稳定表达的、不能转换成STNF的TMTNF突变体(TMTNFm)。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出编码TMTNFα的全长cDNA序列并构建pBSKTNFα重组体。以此为模板,借助改进的“一次重组PCR”定位突变技术,造成TMTNF转换为STNF酶切位点的缺失,获得TMTNF突变重组体(TMTNFm)。结果:将TMTNFmcDNA片段克隆至表达载体pGEM3Zf,利用体外转录翻译系统表达出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跨膜突变型TNFα蛋白。经Westernblot分析证实,用胶原酶不能将TMTNF突变体酶解成为STNF。结论:提示所构建的TMTNFm去除了可转换为STNF的酶解氨基酸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跨膜型TNF杀瘤作用奠定了基础。
- 曾劲杨李卓娅龚非力徐勇熊平
- 关键词:跨膜型TNF-Α
- 跨膜型TNF-α生物学活性的膜依赖性
- 1998年
- 跨膜型TNF-α(TM-TNF-α)是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表达在胞膜上的完整蛋白分子。为了确定TM-TNF与细胞膜的关系,本文借助体外转录翻译系统及微粒体膜结构,建立了表达在微粒体膜上的TM-TNF以及无膜的裸26kD TNF。比较这两种体外表达产物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结果表明,只有在微粒体存在时所合成的26kD TNF具有细胞毒活性;而无微粒体存在所合成的裸26kD TNF不显示杀瘤效应。进一步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它们与HL60靶细胞胞膜上TNFR的结合情况,结果显示,结合在微粒体膜上的TM-TNF能与TNFR有效结合,而裸26kD TNF与TNFR则不能有效结合。提示TM-TNF只有“锚定”在细胞膜上,才能利于其空间构型的展示,发挥生物学效应;而一旦与膜分离,则不能与TNFR有效地结合,故丧失了其生物学活性。
- 曾劲杨李卓娅龚非力姜晓丹
- 关键词:跨膜型TNF-Α细胞毒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