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山泊

作品数:7 被引量:127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市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闪电
  • 5篇闪电定位
  • 5篇雷电
  • 4篇闪电定位仪
  • 4篇闪电密度
  • 3篇农业
  • 2篇雷电分布
  • 1篇电子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闪电定位系统
  • 1篇落雷
  • 1篇落雷密度
  • 1篇雷灾
  • 1篇风险评估
  • 1篇风险评估方法

机构

  • 7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江苏省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苏州市气象局

作者

  • 7篇曾山泊
  • 6篇李霞
  • 6篇肖稳安
  • 1篇魏建苏
  • 1篇谢海华
  • 1篇朱贵刚
  • 1篇汪庆森

传媒

  • 3篇气象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分析被引量:62
2006年
利用苏州地区2002~2004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的月变化、H变化、强度、闪电密度等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地区地闪的月变化呈单峰分布,而H变化则呈双峰分布,夏季19时左右是该地区强对流天气最易发展成熟的时段;雷电流强度不大于10^4A所占比例最大,强度大于10^4A的强雷电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以正闪为主;苏州市区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闪电多发区与当地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李霞汪庆森巩晴霞曾山泊肖稳安
关键词:闪电定位仪闪电密度
苏州地区雷暴活动规律和雷灾分析被引量:48
2006年
本文利用苏州气象局布点的4台可覆盖整个苏州地区的闪电定位仪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苏州地区近几年的落雷密度和年平均雷暴日等雷暴活动规律;然后再结合苏州地区1999-2003年雷电灾害实例和雷灾发生的原因,分析给出苏州地区雷灾的特点和发生规律,为今后防雷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曾山泊肖稳安李霞
关键词:闪电定位仪落雷密度
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利用苏州地区2002年到2007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市区、北部张家港地区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南部太湖流域是强雷电流多发区。而就雷电的时间分布规律而言,夏季19时左右...
李霞肖稳安曾山泊
关键词:闪电定位仪闪电密度
文献传递
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利用苏州地区2002年到2007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市区、北部张家港地区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南部太湖流域是强雷电流多发区。而就雷电的时间分布规律而言,夏季19时左右...
李霞肖稳安曾山泊
关键词:闪电定位仪闪电密度雷电分布
文献传递
电子信息系统雷灾风险评估方法被引量:19
2006年
灾害是一种风险,防治灾害就是管理并降低或者消除风险。需要正确认识和评估风险,对于雷电灾害来说就是开展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进而实施合理的雷电防护。因此,雷击风险评估是防雷设计工作之前的最重要的环节,为了全面、具体实施全方位的雷电防护提供客观、准确、科学的依据,本文针对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灾害的特点,在详细分析各种灾害成因的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提出了对雷电灾害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
谢海华曾山泊肖稳安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
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李霞肖稳安曾山泊
苏州地区雷电分布规律及对农村安全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利用苏州地区2002年到2007年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闪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苏州市区、北部张家港地区是闪电频发的中心地带,太湖流域和苏州市区是强雷电流多发区。而就雷电的时间分布规律而言,苏州地区平均雷暴日的年变化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在夏季达到峰值。闪击次数日变化呈双峰分布,上午10时左右是闪电最少时段,峰值出现在凌晨2时和下午19时,其中19时为日均最高值。夏季19时左右是该地区强对流天气最易发展成熟的时段。同时,还分析了苏州地区农村防雷的现状,发现造成目前雷灾频发的原因既有自然地理位置的因素,也有人为方面的原因,并针对农村安全提出了合理选择防雷设计参数和加强雷电预警预报工作两点建议。
李霞魏建苏朱贵刚曾山泊
关键词:闪电定位系统闪电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