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一元

作品数:44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安徽省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皮肤
  • 6篇疗法
  • 6篇病理
  • 5篇药物疗法
  • 5篇皮肤病
  • 4篇乙氧苯柳胺
  • 4篇乙氧苯柳胺软...
  • 4篇真菌病
  • 4篇软膏
  • 4篇慢性
  • 4篇康唑
  • 4篇甲真菌
  • 4篇甲真菌病
  • 3篇癣菌
  • 3篇伊曲康唑
  • 3篇湿疹
  • 3篇疗效
  • 3篇慢性湿疹
  • 3篇花斑癣
  • 3篇恶性

机构

  • 30篇安徽医科大学
  • 16篇安徽医科大学...
  • 16篇安徽省立医院
  • 2篇青岛医学院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深圳市红十字...
  • 1篇安徽省医学科...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4篇朱一元
  • 13篇唐鸿珊
  • 8篇杨森
  • 7篇周文明
  • 5篇胡晓莉
  • 4篇丁长海
  • 4篇张书梅
  • 4篇张学军
  • 3篇杨春俊
  • 3篇林达
  • 3篇徐叔云
  • 3篇卫广英
  • 3篇张显仁
  • 2篇王桂芝
  • 2篇魏伟
  • 2篇孙云仙
  • 2篇张思平
  • 2篇陈学荣
  • 2篇赵政龙
  • 2篇范利

传媒

  • 9篇国外医学(皮...
  • 8篇中华皮肤科杂...
  • 8篇中国皮肤性病...
  • 3篇安徽医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临床皮肤科杂...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皮肤病与性病
  • 1篇中国性病艾滋...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3
  • 5篇1992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花斑癣157例临床分析和酮康唑治疗疗效报告被引量:3
1993年
我们对合肥地区1989年7月~1990年9月所见花斑癣157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中104例经酮康唑治疗结果报告于下。一、病例分析157例均来自门诊,有典型临床症状,经患处皮屑直接镜检真菌阳性者。男141例,女16例,男:女=8.8:1。年龄14~65岁,其中21~35岁115例,占73.2%。就诊时病期4天~20年。皮肤类型。
朱一元张书梅卫广英
关键词:花斑癣酮康唑疗效
淋必治、氟哌酸联合治疗64例淋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2年
我院自1989年设性病专科门诊以来,应用淋必治、氟哌酸联合治疗急性淋病,取得较满意效果,择有复诊随访纪录者64例,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张显仁朱一元贺大年
关键词:淋必治氟哌酸淋病临床疗效
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皮肤表现
1995年
丙型肝炎病毒最近已被确认是过去所称“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病原体。ELISA和免疫印迹试验可常规应用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输血和静脉注射毒品。发展为慢性肝炎的危险率估计在50%~60%。本文介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所出现的一些皮肤、粘膜表现。
朱一元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皮肤表现病理学
圆形糠秕孢子菌菌丝相培养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为了探讨体外圆形糠秕孢子菌(P.orb)菌丝相形成的某些条件和间接地了解花斑癣发病的部分原因,我们利用含胆固醇半固体培养基初步培养出该菌菌丝相,研究了该菌菌丝相形成与培养基中胆固醇浓度、琼脂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orb在含胆固醇 1.0g/dl、琼脂 0.8g/dl的培养基上培养4~6天后开始有菌丝形成,以后菌丝渐多,10~12天达高峰。多为芽生菌丝,呈球拍状。长约8μm~16μm。簇集性分布。 0. 25g/dl是胆固醇在体外诱导 P.orb菌丝相形成的最低阈值浓度。在 0. 25g/dl~1.0g/dl范围内,胆固醇浓度愈高,P.orb菌丝愈多。超过 1.0g/dl后,胆固醇浓度再增加,菌丝增加不明显。相对高湿度(0.8g/dl琼脂)较适于 P.orb菌丝形成。实验结果提示,花斑癣在夏季发病或复发有可能与夏季反复出汗、汗液蒸发后体表胆固醇浓度等改变有关。
王文岭朱一元
关键词:花斑癣病因糠秕孢子菌
体外观察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对须癣毛癣菌甲侵袭的抑制作用
2005年
目的:体外观察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对须癣毛癣菌甲侵袭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浸泡过不同浓度的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及两者混合药液的健康甲片,接种须癣毛癣菌作为甲模型,27℃孵育观察不同时间甲模型真菌生长抑制现象及超微结构变化,确定各药的MIC。结果: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联合药液MIC较伊曲康唑为低;联合用药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1但<2。结论:特比萘芬联合伊曲康唑对须癣毛癣菌有一定抑制相加作用。
胡晓莉杨森张书梅杨春俊杜文辉林达朱一元
关键词:须癣毛癣菌特比萘芬伊曲康唑临床联合用药体外观察超微结构变化
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1999年
目的:研究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 例慢性湿疹病人,30 例( 男性23 例,女性7 例;年龄50 a ±s 15 a) 用乙氧苯柳胺软膏均匀涂布患处,tid , 4 wk 为一个疗程;另30例( 男性24 例,女性6 例,年龄44 a ±14 a) 采用乙氧苯柳胺软膏基质( 基质) 均匀涂敷患处,tid ,4 wk 为一个疗程。结果:乙氧苯柳胺胺膏2 w k 和4 wk 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0 % 和63 % ,基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 % 和14 % 。乙氧苯柳胺软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 % ,基质为3 % 。结论:乙氧苯柳胺软膏治疗慢性湿疹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基质无明显差异。
丁长海孙秀霞徐叔云熊祖应张学军朱一元任福龙
关键词:乙氧苯柳胺湿疹软膏
皮肌炎47例误诊分析
1996年
我科自1983年以来皮肌炎住院101例,其中47例曾被误诊,误诊率达46.53%。现将有关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误诊47例中,男14例,女33例,年龄 2~63岁。DM型 25例,DM—PM型与结缔组织病重叠型 1例,DM—PM伴恶性肿瘤型 3例,小儿 DM3例,无肌病性
胡晓莉范利林达杨森朱一元
关键词:皮肌炎误诊
性传播疾病212例分析
1992年
我科自1989年11月至1990年6月共诊治性传播疾病(S7D)21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12例S7D的发病情况见附表。其中已婚155例,未婚57例。年龄2.5~73岁,6岁以下6例。
苏晓红李宁丽朱一元张显仁万声贵
关键词:性病
他克莫司和匹美克莫司的局部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局部应用的他克莫司软膏和匹美克莫司霜是两种新的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为局部免疫调节剂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作为抗炎药其非常安全和较好疗效的特点 ,使它们成为治疗许多皮肤病的有吸引力的候选药物。已发表的文献表明它们除应用于特应性皮炎外 ,尚可用于银屑病、脂溢性皮炎。
唐鸿珊朱一元
关键词:他克莫司特应性皮炎
208例甲真菌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观察被引量:9
2001年
周文明杨森张书梅刘峥高怀荃葛艺方朱一元胡晓莉黄世兰骆娣凤
关键词:甲真菌病病例对照研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