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兆香
- 作品数:19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德州市委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德州市品质农业发展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在当前现代农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加快发展的形势下,作为农业大市的德州,其农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压力。德州市率先提出了"品质农业"的发展理念,对德州农业做出积极规划,大力推动了德州由农业大市发展为农业强市。
- 朱兆香
- 关键词:农业品质农业
- 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基于德州市的实践
- 2016年
- 从近二十年国内城市发展的实践来看,"产城不融合"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像德州市这样的刚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三线或四线城市,产业和城市发展水平仍处于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以工业为主导的成长期,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比较低,面临城市更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压力。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对于这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朱兆香
- 关键词:城市
- 构建现代公共环境治理体系:价值、结构与机制
- 2016年
- 面对复杂的公共环境治理问题,急需构建一套现代公共环境治理体系。关键是要在深入反思和清除体制的弊端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价值体系,调整好政府、市场、社会的结构关系,增强社会的自主性和自治理能力,最大程度地激发各类治理主体的参与公共环境治理的活力和创造力。
- 朱兆香
- 关键词:公共环境
- 文化发展的本质在于创新
- 2012年
-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世界文明成果的借鉴是一个方面,而最根本的是取决于我们的文化创新能力。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解放思想,立足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才能为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才能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 朱兆香
- 关键词:文化
- 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力:新时期的重要思想和实践命题
- 2017年
- 意识形态领域从来就是政治的"必争之地"。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相互交织,呈现出空前的复杂性。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意识形态领导力,有效引导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新世纪历史使命的需要。
- 朱兆香
- 关键词:领导力意识形态执政基础核心价值观
- 代价意识与发展观的嬗变
- 2015年
- 代价是社会发展的伴生物,代价问题自人类社会出现后就已产生。在当代人的眼中,代价意识是相当重要的,其本身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作为人们关于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的发展观的演变过程中,人类代价意识的生成觉醒和发展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当今中国,科学发展观凝聚着鲜明的代价意识,能够以最小的代价博得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是正确解决代价问题的必然选择。
- 朱兆香
- 关键词: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 德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被引量:1
- 2014年
- 本文阐述了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德州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现状,指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把握的基本点。即:要以培育主体为重点,以强化服务为支撑,以土地制度创新为关键,以组织创新为切入点。
- 朱兆香
- 关于德州市发展旅游业的调研报告
- 2015年
- 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品位,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幸福德州具有突出意义。德州市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战略机遇,突破制约,切实采取有效举措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 朱兆香
- 关键词:旅游业
- 将价值观变革纳入和谐社会构建
- 2015年
- 在30多年间,中国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巨大飞跃。然而,社会事业发展的成就尤其是社会道德和深层价值观领域的进步远远落后于经济方面的成就。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张力过早展开,各种社会问题和思想问题十分复杂地堆积在一起,传统核心价值观的领地正在被价值多元论、价值相对主义逐渐侵蚀,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深刻的价值观危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亟待建立。
- 朱兆香
-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和谐社会
-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使命和创新发展被引量:1
- 2017年
- 源于文化共性和文化个性这一基本矛盾,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矛盾复杂多样。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需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重建自信的历史责任,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在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创新力、凝聚力、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中华文化发展必须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围绕现代化的基本时代诉求,坚持文化的内在创造性转化与外在批判性重建的统一,坚持文化的继承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立足现实,古为今用,博采众长。
- 朱兆香
- 关键词:中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