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晔宁

作品数:12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血管
  • 5篇动脉
  • 3篇动脉狭窄
  • 3篇支架置入
  • 3篇支架置入术
  • 3篇置入术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血管造影
  • 2篇血性
  • 2篇造影
  • 2篇症状
  • 2篇症状性
  • 2篇置入
  • 2篇前循环
  • 2篇取栓
  • 2篇缺血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机构

  • 12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12篇朱晔宁
  • 7篇邓宇平
  • 7篇刘武
  • 6篇罗伟良
  • 3篇何艳
  • 2篇李朱勤
  • 2篇李梅
  • 2篇廖瑜晖
  • 2篇李博生
  • 1篇王达
  • 1篇邓明
  • 1篇王立志
  • 1篇陈东尔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新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罗非班在急诊取栓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22年
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取栓治疗中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急诊取栓术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单纯行急诊取栓治疗,每组40例,测定实验组的ADP抑制率,回顾性分析两组的脑血管再狭窄率、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及出血率。结果 实验组的脑血管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Nihss评分改善及改良Rankin评分较对照组明显(P< 0.05);两组的颅内出血率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急诊取栓术可降低脑血管再狭窄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朱晔宁李晓慧罗轩文刘武邓宇平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替罗非班
单中心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以CT血管成像(CTA)证实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Alberta脑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6分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6分为主要入组标准,以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以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按发病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比较2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特征、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术后90 d预后良好患者比例。结果共纳入53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醒后卒中组18例、非醒后卒中组35例。醒后卒中组与非醒后卒中组的年龄、性别构成、脑卒中危险因素、入院NIHSS评分、脑卒中病因学分型、ASPE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醒后卒中组术前静脉溶栓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醒后卒中组(11%vs.57%,P<0.05),2组的入院至穿刺时间、责任血管、血管内治疗方式、血管再通率、术后脑出血率、术后90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均比入院时下降(P均<0.025),2组间入院时、术后24 h及术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90 d时醒后卒中组预后良好患者占56%(10/18),非醒后卒中组预后良好患者占63%(22/3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醒后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
王立志朱晔宁邓宇平李朱勤刘武
关键词:血管内治疗机械取栓
颈动脉狭窄行CAS后发生CHS的危险因素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后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CH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230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均行CAS治疗,根据有无CHS分为无CHS组(n=221)和CHS组(n=9),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分层分析法分析。结果 CHS组患者糖尿病、术后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无C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法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OR=4.822,P<0.05)、术后高血压(OR=6.466,P<0.05)是CAS术后出现CHS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中CAS术后高血压和术前糖尿病史患者更容易发生CHS,CHS患者预后较差,要采取多角度干预措施防控CHS发生。
李博生罗伟良刘武邓宇平朱晔宁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过度灌注综合征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鼻咽癌放疗所致颈动脉血管损伤后血管狭窄率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于治疗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的颈动脉血管损伤的疗效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于2010-01—2012-01间收治的24例因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患者,随访治疗两年后血管狭窄率的变化。结果经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处理的患者在两年的随访中并未发现支架内再次出现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的颈动脉血管损伤具有明显效果,可以认为是众多可供选择的治疗手段中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方法。
李博生罗伟良刘武邓宇平朱晔宁
关键词:血管损伤放疗鼻咽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分析被引量:15
2012年
目的本文主要是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且对比健康人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探讨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能否作为脑梗死诊断的指标。方法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于入院后的次日以及治疗病情稳定后的第7天清晨抽取血液,要求空腹抽取静脉血2mL。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同样清晨空腹取静脉血2mL。2组患者的样品采取平行操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其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明显要高于正常健康体检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并且病情稳定后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有明显变化,治疗后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显著下降至(12.0±0.16)μmol/L,P<0.01。结论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脑梗死有相关性,检测患者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以作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辅助指标。
朱晔宁廖瑜晖罗伟良
关键词: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
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DSA)比较,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椎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TA及DSA检查,并行资料分析。以DSA为标准,计算CTA诊断椎动脉狭窄的特异度、灵敏度等。结果以DSA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的灵敏度91.8%,特异度90.5%,符合率87.8%;Kappa值0.8053,CTA与DSA检出率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 CTA对椎动脉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李梅罗伟良朱晔宁邓宇平
关键词:CT血管造影CTA椎动脉灵敏度特异度
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开通治疗的疗效分析
2013年
目的观察介入开通治疗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用微导丝携带微导管通过病变,然后给予小球囊对病变部位进行全段扩张(必要时)建立前向血流,再给予肝素泵入1周,开通后行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最后行病变部位支架成形术。随访6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2例出现开通后症状加重;支架术后1例出现高灌注损伤,1例出现再扩张后出血。结论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介入开通是一项有意义的治疗手段,但须严格筛选,谨慎处理并发症。
朱晔宁刘武邓宇平何艳
关键词:颈内动脉闭塞支架成形术脑血管造影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预防、控制脑水肿,抗凝,营养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40mg肌肉注射,1次/d,连续治疗14d。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较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通过增加酶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效减轻缺氧性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能提高治愈率,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恢复,降低致残率,能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预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早期应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朱晔宁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急性脑梗死疗效
全脑DSA联合血管内介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评价
2023年
分析全脑DSA联合血管内介入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我院选取从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100例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且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研究组则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全脑DSA联合血管介入术进行治疗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和治疗后所出现的并发症概率。结果 根据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说明使用全脑DSA联合血管内介入术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在术后的恢复;两组对比中,研究组患者在术后所出现的并发症几率明显下降了,以此,可以表示患者使用有效果的治疗方式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中,相比较参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评分,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评分更高,使用全脑DSA联合血管内介入术的治疗方式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全脑DSA联合血管内介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在临床上有显著的效果,降低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率,提升治疗后的有效率,可以改善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促进血液循环。此医学技术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邹明珠林观兰朱晔宁邓明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症
血管内介入联合rt—PA静脉溶栓及尤瑞克林治疗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的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及尤瑞克林治疗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患者87例,采用分层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2),观察组采取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rt—PA(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及尤瑞克林治疗,对照组行单纯标准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纽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90d预后良好率7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05%、4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脑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30d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联合rt-PA静脉溶栓及尤瑞克林治疗超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预后。
李朱勤朱晔宁王达罗伟良刘武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