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桐君

作品数:35 被引量:230H指数:7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教委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中毒
  • 12篇氨酸
  • 10篇半胱氨酸
  • 10篇N-乙酰
  • 9篇解毒
  • 9篇二巯丙磺钠
  • 6篇乙酰
  • 6篇缺血
  • 6篇急性中毒
  • 6篇N-乙酰-L...
  • 5篇杀虫
  • 5篇氰化
  • 5篇氰化钠
  • 5篇解毒药
  • 5篇解毒作用
  • 4篇动物
  • 4篇毒鼠
  • 4篇毒鼠强
  • 4篇乙酰半胱氨酸
  • 4篇杀虫脒

机构

  • 34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34篇朱桐君
  • 21篇陈醒言
  • 13篇吴波拉
  • 11篇虞希冲
  • 9篇张春颖
  • 8篇林丹
  • 8篇胡国新
  • 5篇陈志康
  • 4篇周红宇
  • 2篇朱新波
  • 2篇杨伟
  • 1篇丁细桃
  • 1篇温俊
  • 1篇胡爱萍
  • 1篇张丹参
  • 1篇张士善
  • 1篇李东
  • 1篇郑公朴
  • 1篇刘鼎新

传媒

  • 8篇温州医学院学...
  • 4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中国药理通讯
  • 1篇卫生毒理学杂...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茶叶科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4篇2000
  • 6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3
  • 1篇199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巯丙磺钠抗四次甲基二砜四胺致惊作用的机理被引量:2
2000年
张春颖朱桐君
关键词:二巯丙磺钠四次甲基二砜四胺抗惊厥动物实验
N-乙酰半胱氨酸和氯胺酮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研究巯基供体物质N 乙酰半胱氨酸(NAC)和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KT)联用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0 .0 1L·g- 1)、氯胺酮组(15mg·kg- 1)、N 乙酰半胱氨酸组(75mg·kg- 1)和联合组(KT 15mg·kg- 1+NAC75mg·kg- 1)。参照蒋晓帆等建立的方法,制备局灶性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MCAO) ,再灌注后6、2 4h测定神经行为缺陷评分,处死TTC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制备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 VO) ,在再灌注0 .5、2和6h时取全脑制成10 %匀浆,比色法测定MDA含量、SOD和GSH Px活力。结果:(1)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6、2 4h ,各组小鼠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梗死灶、神经行为缺陷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药物联合组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行为缺陷(均为P <0 .0 1) ,减少脑梗死面积百分比(均为P <0 .0 1) ,药物单用对以上指标有轻度的改善作用(P >0 .0 5 )。(2 )联合用药可明显改善脑细胞损伤。(3)与假手术组比较,不完全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0 .5、2和6h后,生理盐水组小鼠MDA含量显著升高(均为P <0 .0 1) ,SOD活性(均为P <0 .0 1)和GSH Px活性均显著降低(均为P <0 .0 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
虞希冲陈醒言周红宇林丹朱桐君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N-乙酰半胱氨酸
杀虫脒的利多卡因样作用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探讨杀虫脒的利多卡因样作用。方法采用蛙的传导麻醉实验及对大鼠的心电、呼吸、血压的影响和抗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结果杀虫脒有局部麻醉作用,杀虫脒和利多卡因的代谢物2.6-二甲基苯胺都有心血管毒性和抗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结论杀虫脒具有利多卡因样的局麻作用、心血管毒性和抗氯化钡诱发的心律失常作用,可能系两者代谢物的结构相似而显示相似的药理效应。
朱桐君林丹陈醒言张春颖
关键词:利多卡因杀虫脒局部麻醉药理作用
二巯丙磺钠对抗四次甲基二砜四胺的致惊作用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 探讨二巯丙磺钠对抗四次甲基二砜四胺急性中毒动物的致惊作用。方法 测定腹腔注射二巯丙磺钠后四次甲基二砜四胺 (TET)急性中毒小鼠的CD97和大鼠的死亡数 ;观察静脉注射二巯丙磺钠治疗后TET中毒家兔的行为变化 ;观察icv微量二巯丙磺钠后TET中毒大鼠的行为变化并描记脑电图。结果 外周给予二巯丙磺钠能有效抑制急性中毒动物的强直性惊厥 ,显著提高CD97,降低死亡数 ;中枢给予微量二巯丙磺钠也显著抑制大鼠的惊厥发作、降低死亡率和抑制脑电图中强直性惊厥波的出现。结论 二巯丙磺钠对TET急性中毒动物具有明显的抗惊厥作用。
张春颖朱桐君陈醒言胡国新陈志康
关键词:四次甲基二砜四胺惊厥抗惊厥作用毒鼠强中毒鼠药中毒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致大鼠线粒体损伤的酶系保护作用
2007年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氰化钠(sodium cyanide,NaCN)所致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①取SD大鼠66只,按每组6只随机分成11组:第1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腹腔注射NS 10ml/kg;第2~6组,系按染毒后5个不同时相节点先后处死的NaCN染毒组,均于左侧腹腔注射NS 10ml/kg,20min后于右侧腹腔注射NaCN 3.2mg/kg(亚致死剂量)染毒;第7~11组,系5个也按与上述相同时相节点先后处死的NAC保护组,相同染毒,只是在染毒前20min先于左侧腹腔注射NAC 250mg/kg。分别于染毒后5、15、30、60、90min 5个不同时相节点处死各组,并分离大脑皮质,用比色法测定皮质线粒体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钠钾腺苷三磷酸酶(Na^+-K^+-ATPase)、钙镁腺苷三磷酸酶(Ca^(2+)-Mg^(2+)- ATPase)5种酶活性。②再另制备16只大鼠的离体大脑皮质线粒体,分别悬浸于PBS缓冲液(PBS对照组)、0.1mmol/L NAC(NAC对照组)、0.1mmol/L NaCN(NaCN甲组)、1mmol/L NaCN(NaCN乙组)、0.1mmol/L NAC+0.1mmol/L NaCN(NAC甲组)、0.1 mmol/L NAC+1 mmol/L NaCN(NAC乙组)6种液体15min并离心后,按Veitch和Dunkley等方法分别测定其线粒体复合酶Ⅰ~Ⅳ的活性。[结果]①与NaCN染毒组比较,NAC保护组大鼠大脑皮质线粒体内GSH-Px,SOD,Na^+-K^+- ATPase、Ca^(2+)-Mg^(2+)-ATPase活性明显增高,XOD活性显著下降(P<0.01)。②NAC组无明显逆转NaCN对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Ⅳ活性的抑制,但可部分逆转呼吸链复合酶Ⅰ活性的剧增(P<0.01)和复合酶Ⅱ活性的下降(P<0.05)。[结论] NAC可通过其抗氧化作用,促进氧化抗氧化平衡,保护线粒体功能,从而对抗氰化物中毒所致大脑皮质线粒体损伤,发挥其对氰化物中毒的保护作用。
吴波拉陈醒言胡国新温俊朱桐君
关键词:氰化钠N-乙酰-L-半胱氨酸大脑皮层线粒体
二巯丙磺钠对杀虫脒中毒动物氧自由基损害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1999年
探讨二巯丙磺钠对杀虫脒急性中毒动物氧自由基损害的保护作用,测定杀虫脒染毒前后及经二巯丙磺钠保护后不同组别小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结果显示杀虫脒染毒小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SOD活力明显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经二巯丙璜钠保护后,小鼠血浆及心肌组织中SOD活力明显增加而MDA含量明显下降(均P<0.01)。提示二巯丙磺钠可增加机体抗氧自由基损伤的能力。
朱桐君胡国新朱新波陈醒言胡爱萍吴波拉
关键词:农药中毒杀虫脒氧自由基二巯丙磺钠动物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急性中毒小鼠的解毒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氰化钠(NaCN)的解毒作用。方法:观察并记录4种巯基化合物腹腔注射保护后,NaCN急性中毒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内惊厥和死亡鼠数;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测定NaCN组和NAC保护组急性小鼠LD50;观察并比较灌胃NaCN染毒1 min后,NAC联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组与亚硝酸钠(NaNO2)联用Na2S2O3组小鼠的行为变化及72 h惊厥和死亡鼠数。结果:4种巯基化合物对NaCN急性中毒小鼠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其中NAC效果最显著(P<0.01);经腹腔注射NAC保护后,能显著提高NaCN急性中毒小鼠LD50(P<0.01);小鼠腹腔注射NaCN染毒1 min后NAC联用Na2S2O3治疗,72 h内惊厥数和死亡数显著下降(P<0.01),与NaNO2联用Na2S2O3组无差异。结论:巯基化合物具有抗氰作用,且与其巯基相关,NAC对NaCN急性中毒有明显解毒作用。
吴波拉朱桐君陈醒言
关键词:氰化钠巯基化合物N-乙酰-L-半胱氨酸中毒解毒药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氰化钠急性中毒所致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2004年
线粒体是供应生物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氰化物毒作用主要是对线粒体呼吸链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抑制,使细胞生物氧化过程受阻,中枢神经系统是其主要的靶器官。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属巯基化合物,能直接清除自由基,又参与GSH的合成,保护抗氧化酶体系的活性。
吴波拉朱桐君陈醒言
关键词:N-乙酰-L-半胱氨酸线粒体损伤
二巯丙磺钠及合用安定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动物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1
2001年
[目的 ]探讨二巯丙磺钠及合用安定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动物的保护作用。 [方法 ]通过小鼠、大鼠急性毒性实验 ,观察二巯丙磺钠解毒作用的时效关系 ;观察二巯丙磺钠及合用安定的保护作用及对大鼠脑电的影响。 [结果 ]二巯丙磺钠须在染毒前 2 0min腹腔注射 (ip) ,才能发挥良好的解毒作用 ,二巯丙磺钠与毒鼠强混合后灌胃 (ig) ,不能降低毒鼠强的毒性 ;二巯丙磺钠、安定均能提高毒鼠强中毒小鼠的LD50 ,降低毒鼠强中毒大鼠的死亡率 ,两药合用保护作用更佳。染毒前 30minip二巯丙磺钠能抑制毒鼠强中毒大鼠强直性惊厥波的产生 ,染毒后静脉注射 (iv)安定能消除产生的强直性惊厥波。 [结论 ]二巯丙磺钠和安定对毒鼠强急性中毒动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胡国新陈醒言周红宇林丹朱桐君
关键词:二巯丙磺钠毒鼠强急性中毒动物
二巯丙磺钠抗四次甲基二砜四胺致惊作用的机理
目的:探讨二巯丙磺钠(DMPS)抗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急性中毒动物惊厥的作用机理。方法:观察icv微量DMPS对染毒小鼠行为的影响;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小鼠脑内游离γ-氨基丁酸(GABA)的变化;通过宏观放射自...
张春颖朱桐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