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兰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 庄子与波德莱尔的生死观之比较
- 2007年
- 生死问题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历代中西哲学家都对此问题进行过思考与讨论。从多方面对庄子和波德莱尔的生死观进行比较,能够了解到中西思维在生死问题上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庄子和波德莱尔都有悦死恶生的思想和超越生死的愿望,庄子是通过豁达超脱的"真人"来实现的,而波德莱尔是在厌倦与孤独中,由作为"英雄主义最后的闪光"的浪荡子的闲逛与反叛来实现的。
- 朱玉兰
- 关键词:生死观豁达忧郁真人浪荡子
- 日常生活的审美现代性救赎——波德莱尔的浪荡子形象
- 本文通过对波德莱尔作品的解读来阐明其体验方式在本真个体性、瞬时碎片性、审丑独特性等意义上体现了审美现代性品质,这种品质又集中表现在他别具方式的精神和感受性的理想、行为和思考的姿态——浪荡子形象上来。探讨这个集背弃流浪者、...
- 朱玉兰
- 关键词:波德莱尔审美现代性
- 文献传递
- 无可抗拒第二世界的魅惑——以网络玄幻小说《诛仙》为例被引量:7
- 2007年
- 大约从2000年开始盛行,2005年发展到黄金阶段,一直发展至今的网络玄幻小说创造了一个色彩迷离、神秘莫测、不受自然界规律、社会世界理性法则和日常生活规则制约的被称为"第二世界"的幻想世界。以《诛仙》为例,在这个架空世界中,创作者和阅读者一起做着"白日梦",摆脱世俗日常生活的刻板束缚、心灵自由翱翔、直接宣泄欲望和理想,以得到巨大的审美快感。
- 朱玉兰肖伟胜
- 关键词:玄幻小说白日梦
- 论安娜·玛丽娅的情欲心理
- 2007年
- 通过对罗曼.罗兰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一个女性形象安娜.玛丽娅进行细致文本解读,对这一女性形象身上具有的"安娜"和"马利亚"两种矛盾气质冲突的深入分析,展示了一个女性在面对情欲和道德时,在面对"本我"自然欲求和"超我"理性时,所经历的——从灵魂的禁锢,到激情的释放,最终重又复归死寂——的心理过程。
- 朱玉兰
- 关键词:情欲道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