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NA双链断裂-集簇性损伤的诱导及其修复特点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4年
- 近年来研究表明,高LET射线诱发的DNA集簇性损伤,特别是双链断裂( double-stand break, DSB)-集簇性损伤比低LET射线诱发的单一位点DSB损伤的修复更为困难甚至不能修复,更易造成染色体畸变、细胞死亡和癌变的严重后果。 DNA损伤应答( DNA damage response, DDR)机制,包括损伤信号的监测和传递、启动修复系统、激活细胞周期检验点和诱导细胞凋亡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通过以此构成的复杂而精确的调控网络来应对这些损伤,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DSB-集簇性损伤诱导细胞DDR的精确机制目前尚不清楚[1]。本文主要就当前DSB-集簇性损伤的诱导与电离辐射的品质、DSB-集簇性损伤修复及其修复动力学特点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张亚平李佳颖陈红红
- 关键词:DNA双链断裂DNA损伤修复系统信号传导通路诱导细胞凋亡基因组稳定性
- α粒子照射诱发DNA双链断裂修复及其在染色质中的分布
- 2014年
- 目的 探索α粒子照射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双链断裂(DSB)的修复特点及与染色质结构的关系,为其作为α核素内照射鉴定指标和生物剂量估算指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4名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0.5 Gyα粒子和γ射线照射,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照射后10 min~48 h DSB分子标志物γH2AX焦点、同源重组(HR)修复蛋白Rad51焦点的形成及其消除过程,以及它们在染色质中的分布.结果 与未照射时相比,人淋巴细胞经0.5 Gyα粒子照射后10 min ~2 h,可见明显的线性γH2AX焦点径迹形成(t=ll.12、14.40、16.56,P<0.05),至照后6h基本消失;而γH2AX焦点形成数在α粒子照射后30 min达到最大值(t=51.72,P<0.05),6h内快速下降(t=29.83,P<0.05),至照后24 ~ 48 h残留焦点数约为16%;照后10 min,约27%的γH2AX焦点位于DAPI亮染的异染色质区,可能降低了其修复效率.而0.5 Gyγ射线照射后10 min ~48 h,未见线性γH2AX焦点径迹形成,随机、散在分布的γH2AX焦点均位于DAPI淡染的常染色质区,焦点形成数与残留数均显著低于α粒子照射诱发的焦点数.修复蛋白Rad51焦点在α粒子和γ射线照射后30min ~2 h有升高趋势,但与本底值无明显差异,且与γH2AX焦点的共定位仅占3% ~8%.结论 α粒子照射诱发入外周血淋巴细胞线性γH2AX焦点径迹形成可作为判断是否存在α粒子内照射的生物指标,其在照射后稳定存在一定时间的特性,为其作为生物剂量估算指标提供了可能.
- 张亚平张旭霞王晶暴一众李佳颖殷丽娜陈红红
- 关键词:Α粒子染色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 二十世纪法国戏剧中的文字游戏 ——以阿尔弗雷德·雅里,让·达尔丟,瓦莱尔·诺瓦里纳为例
- 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戏剧开始反思自身语言的独特性:戏剧创作逐渐与以情节、角色、对话对基本要素的故事模式分离,倡导语言本体论的象征主义在追求“抽象戏剧”的过程中将法国戏剧送上了艺术自主之路。20世纪以来,法国现当代戏剧在阿...
- 李佳颖
- 关键词:文字游戏
- 文献传递
- 时间序列数据的聚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本申请涉及一种时间序列数据的聚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获取时间序列数据,并从所述时间序列数据提取抽样数据;对所述抽样数据进行聚类得到抽样数据聚类集合,其中所述抽样数据聚类集合包括多个聚类簇;计算所述多个聚类...
- 王鹏李佳颖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