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石

作品数:23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栓塞
  • 8篇血管
  • 7篇外科
  • 5篇肿瘤
  • 4篇弹簧圈
  • 4篇动脉瘤
  • 4篇血管内栓塞
  • 4篇手术
  • 4篇微弹簧圈
  • 4篇疗法
  • 4篇海绵窦
  • 3篇动静脉
  • 3篇动静脉畸形
  • 3篇动脉
  • 3篇血管内治疗
  • 3篇入路
  • 3篇神经外科
  • 3篇栓塞疗法
  • 3篇显微解剖
  • 3篇颅内

机构

  • 2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哈尔滨市阿城...
  • 1篇黑龙江省宝清...

作者

  • 23篇李俊石
  • 8篇刘恩重
  • 7篇戴钦舜
  • 5篇江涛
  • 5篇韩占强
  • 4篇黄正松
  • 4篇黄正松
  • 2篇杨遇春
  • 2篇石忠松
  • 2篇刘相轸
  • 2篇王旭
  • 2篇李英斌
  • 2篇王启弘
  • 2篇石长斌
  • 2篇刘晓谦
  • 2篇李国忠
  • 1篇韩风平
  • 1篇隋立森
  • 1篇王宪忠
  • 1篇王宪忠

传媒

  • 4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栓塞颅内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目的:评价用聚乳酸--聚己内酯[P(LLA-co-CL)]生物可降解共聚物微圈,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栓塞大鼠一侧颈总动脉(CCA)的效果,并分析这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BPM)作为生物...
李俊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生物降解弹性蛋白酶
文献传递
第三脑室前方入路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第三脑室位于脑部的中央,在两侧大脑兰球、丘脑和下丘脑之间,与Willis环的分支及深静脉系统的属支关系密切.由于其位置深在,无论是对术区的显露还是对病变的切除,都非常困难,手术风险极大.必须切开某些结构才能进入第三脑室,...
李俊石
关键词:第三脑室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显微解剖
文献传递
桥脑脓肿破溃一例报告
2002年
患者男,53岁.因突发性头痛、头晕伴左面部麻木、复视及步态不稳于2001年4月19日入院.既往健康,无炎症病史.
叶远柱李俊石韩占强杨忠周兴宏
关键词:病例报告
自制线段混悬液栓塞剂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采用不同药物处理的真丝线段混悬液,对21只家兔颈外动脉分支进行选择性插管血管内栓塞术。术后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行为及功能变化,血管造影影像学变化、光镜和电镜下的组织学改变等,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雌激素或乙醇浸泡的线段混悬液栓塞剂的血管内栓塞作用确实、可靠,以前者作用更强。而单纯线段混悬液的血管内栓塞作用仅仅是一种机械性填塞和压迫作用。
黄正松江涛戴钦舜李俊石
关键词:栓塞疗法栓塞材料脑动静脉畸形
Heubner回返动脉显微解剖研究
2005年
于学东王宪忠李俊石刘晓谦
关键词:大脑前动脉内囊前肢中央支纹状体脑标本
采用铂丝微弹簧圈选择性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
1995年
采用铂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作者用此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71例。文章对其病历资料、适应证、操作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随访结果作了介绍,并且对动脉瘤的大小与形状、病人状态、破裂动脉瘤早期治疗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黄正松李俊石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微弹簧圈脑肿瘤
从海绵窦显微解剖看“海绵窦肿瘤”的切除(附4例报告)
1997年
侵入或贴附海绵窦肿瘤并非罕见。但是,由于对海绵窦解剖结构的特殊认识,对海绵窦(CS)区肿瘤的切除持保守态度。由于显微解剖的发展及显微外科的问世,对海绵窦区肿瘤显微切除有了新的认识。笔者从1991年12月至1995年12月应用显微外科切除海绵窦区肿瘤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韩风平李俊石韩占强赵世光陈刚
关键词:海绵窦肿瘤显微解剖显微外科技术
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应用解剖学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研究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内镜“锁孔”入路的神经和血管等解剖结构,探索神经内镜到达该区的可行性及相应的解剖定位标志。方法 成人尸头8例,新鲜少年尸头2例,经双侧颈总动脉、椎动脉灌注10%乳胶+红色染料+硫酸钡粉剂。用0°、30°硬镜交替配合使用,对桥脑小脑角区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当枕下“锁孔”入路骨窗直径为15mm时,神经内镜在桥脑小脑角区操作自如,能暴露全部的桥小脑角区,包括桥脑的腹侧区、斜坡以及对侧的解剖结构。结论 ①硬膜下腔中,内镜准确到位的要点是内镜按照定位标志或沿途定位路标前进。②桥脑小脑角区的神经从头侧至尾侧和从内侧到外侧把桥脑小脑角区分成三个腔隙:头侧腔隙、中间腔隙和尾侧腔隙,每个腔隙均有主要血管和一组颅神经通过。
石长斌韩占强蔺友志李俊石刘恩重
关键词:神经内镜桥脑小脑角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学
经双额底至终板入路的显微解剖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经双额底至终板的解剖路径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比较常用 ,尤其通过此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内病变。该局部解剖涉及一些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 ,因此我们对此入路进行了显微解剖观察 ,为在手术中如何既显露充分 ,又避免损伤这些结构提供依据。方法 用 10个经 10 %甲醛溶液固定的尸头 ,在解剖观察之前 ,分别对每个标本用掺有红颜料的乳胶进行经动脉血管灌注 ,按双额底入路途径 ,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 额极至终板的距离平均 57.2 mm;终板的高 (视交叉上缘至前连合下缘的距离 )平均 11.7mm;宽 (两视束内缘距离 )平均 12 .0 mm;面积平均 51.2 5mm2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位于终板前上方 ,其穿通支数量平均 3 .3支 ,向后走行。终板易于显露和辨认。结论 此入路几乎不损伤神经血管结构 ,较为安全 ;但应注意额窦开放 。
李俊石刘恩重蔺友志王宪忠
关键词:终板手术入路显微解剖神经血管结构
采用自制线段混悬液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1994年
本文报告采用自制真丝线段混悬液血管内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37例的临床观察。采用栓塞材料以乙醇或雌激素处理的线段混悬液为主。部分病例采用单纯线段混悬液或联合应用线段与IBCA(丁氰酯)PVA(聚乙烯醇)和微弹簧圈栓塞治疗。脑AVM病灶完全栓塞率为43.2%(16例),栓塞面积大于75%的29.7%(11例),栓塞面积在50~70%的占13.5%(5例),小于50%者占13.5%(5例)。结果表明我们自制的乙醇或雌激素处理的线段混悬液是血管内治疗脑AVM的较理想的栓塞材料之一,其栓塞作用确切可靠,而单纯线段栓塞作用是一种机械性效应,易引起AVM复发。本文对栓塞材料的选择、治疗效果观察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黄正松戴钦舜刘相轸陈会荣江涛李俊石杨遇春李国忠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材料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