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俊霖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永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手术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腹股沟
  • 2篇病理
  • 1篇性病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滤泡性淋...
  • 1篇样癌
  • 1篇淤斑
  • 1篇增生
  • 1篇占位
  • 1篇占位性
  • 1篇占位性病变
  • 1篇诊治
  • 1篇诊治研究
  • 1篇阵发
  • 1篇阵发性

机构

  • 8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永州市人民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俊霖
  • 9篇韩少良
  • 4篇刘志
  • 3篇郭圣聪
  • 2篇周长虹
  • 2篇杨文军
  • 2篇沈贤
  • 1篇唐箭
  • 1篇程骏
  • 1篇薛向阳
  • 1篇谢建峰
  • 1篇张醇
  • 1篇梁华平
  • 1篇蓝升红
  • 1篇王希
  • 1篇范霞
  • 1篇张陪趁
  • 1篇黄颖鹏
  • 1篇张培趁
  • 1篇李旺勇

传媒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NF-κB在肿瘤化疗耐受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是一种细菌脂多糖诱导的核转录因子,1986年由RanjanSen和David Baltimore发现[1],因其能与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的κ轻链增强子结合而得名[2]。研究表明,NF-κB在机体多种细胞广泛表达,
李俊霖韩少良杨文军
关键词:核因子KAPPAB肿瘤耐药化疗
吴茱萸碱对人结肠癌细胞自吞噬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观察吴茱萸碱对结肠癌Lovo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吴茱萸碱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联合应用MTT法和形态学变化观察吴茱萸碱对Lovo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借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自噬现象,并用丹(磺)酰戊二胺染色测定对自噬进行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的表达,确认自噬的发生.同时检测吴茱萸碱和3-甲基腺嘌呤对Lovo细胞活力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吴茱萸碱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的生长活力(P<0.05),尤其在浓度为60 μmol/L时最为明显(60%),且在光镜下形态表现为细胞裂解和细胞间隙增宽.吴茱萸碱可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发生自噬(P<0.05),阻断自噬后,吴茱萸碱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活力的能力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 吴茱萸碱可诱导结肠癌Lovo细胞发生自噬,但自噬却拮抗吴茱萸碱的抗肿瘤活性.联合应用吴茱萸碱和自噬凋节剂可增强其抗肿瘤作用,逆转其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李俊霖韩少良范霞王希张醇梁华平杨文军
关键词:结肠肿瘤自噬抗药性肿瘤吴茱萸碱
直肠恶性横纹肌样瘤一例
2009年
患者女性,23岁。因大便性状改变伴便血、阵发性腹痛1个月于2008年5月13日入院。入院查体于截石位12点钟距肛缘约5cm处直肠前壁可扪及5cm×5cm菜花状肿块.表面凹凸不平,质硬,易出血。实验室检查示甲胎蛋白(AFP)1.7μg/L,癌胚抗原(CEA)0.4μg/L,糖类抗原CA19-96U/ml。CT扫描见直肠壁局部增厚,近端肠管扩张.盆腔内少量积液,提示直肠占位性病变伴不全肠梗阻:肠镜检查于距肛缘约4.5cm直肠前壁可见到溃疡性肿物。
李俊霖程骏韩少良刘志张陪趁吴秀玲
关键词:直肠前壁恶性横纹肌样瘤阵发性腹痛不全肠梗阻占位性病变大便性状
成人左侧Amyand疝一例被引量:1
2009年
患者 男,71岁,发现左腹股沟处可复性肿块1年入院。查体:左侧腹股沟区可及回复性肿块,约4cm×5cm×6cm大小,外环扩大,压迫内环肿块不复现,指尖有冲击感,质地偏硬无压痛,入院诊断为左侧腹股沟斜疝:于2009年2月11日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术中见疝内容物为阑尾,其色泽正常、且无炎症改变,仅行Lichtenstein术,术后诊断Amyand疝,于第4天愈合良好出院,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无复发.
郭圣聪韩少良刘志李俊霖沈贤张培趁蓝升红
关键词:左侧腹股沟斜疝LICHTENSTEIN术成人入院诊断左腹股沟疝内容物
甲状腺髓样癌的临床病理及治疗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手术方法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2008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9例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治资料。结果19例患者经术前B超检查提示甲状腺肿物伴钙化6例,伴有淋巴结转移10例。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全切术3例,患侧甲状腺叶切除+峡部十对侧部分切除12例,患侧甲状腺叶次全或部分切除4例;双侧颈部淋巴结清扫3例,患侧颈部淋巴结清扫11例,颈部淋巴结未清扫5例。除失访2例外,其余17例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甲状腺髓样癌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检查,治疗首选外科手术,手术切除范围及淋巴结清除程度应病变具体浸润情况决定,适度缩小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不增加肿瘤复发转移。
李俊霖韩少良谢建锋周长虹唐夏玉郭圣聪李旺勇
关键词:甲状腺髓样癌手术治疗淋巴结清扫
左侧Amyand嵌顿疝一例
2011年
患儿男性,8个月,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块伴呕吐2h于2010年07月26日急诊人院。体格检查:T37℃,R26~/min,体重8kg,急性痛苦面容,囟门未闭,腹胀,左侧腹股沟区可见一肿块,约5cm×3cm大小,发硬,周围皮肤淤斑,不能回纳,肠鸣音(2~3)次/min,调高。术前诊断为左侧腹股沟嵌顿疝,急性完全性肠梗阻。
李俊霖周长虹唐夏玉谢建峰唐箭韩少良
关键词:腹股沟嵌顿疝腹股沟区肿块皮肤淤斑术前诊断肠鸣音
克罗恩病的外科适应证与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的外科适应证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治疗47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7例克罗恩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35例,腹泻16例,消瘦、乏力12例,腹部肿块9例,肠梗阻31例,肠粘连18例,肠穿孔8例,肠道出血11例,内痿形成4例,腹腔脓肿形成3例,阑尾周围脓肿1例。术前行肠镜检查23例,诊断为克罗恩病7例(肠镜正确诊断率为30%)o手术方式包括结肠切除术15例,小肠部分切除+肠粘连松解术29例,回肠造口术3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3例,包括腹壁切口裂开2例,肠痿5例,应激性溃疡2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短肠综合征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例,死亡1例。44例患者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 8年(7个月~21年),随访中克罗恩病复发11例,癌变3例。结论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肠镜检查的正确诊断率低,手术仍是治疗克罗恩病并发症的主要手段,术后严密随访对预防复发和癌变很重要。
李俊霖韩少良
关键词:CROHN病外科手术并发症
miR-143和miR-145在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miR-143和miR-145在胃间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茎环即时RT-PCR方法检测21例胃间质瘤及其正常胃组织中miR-143和miR-145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组胃间质瘤组织中miR-14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且核分裂数≥5/50 HPF病例的miR-145表达显著低于核分裂数<5/50 HPF病例(P=0.02),巨大肿瘤(直径>10 cm)的miR-145表达显著低于大肿瘤(5~10 cm)病例及小肿瘤(2~5 cm)病例(P=0.048),Fletcher分级高危病例的miR-145表达显著低于中危及低危分级病例(P=0.048),低危组与中、高危组miR-145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间质瘤组织中miR-143表达与正常胃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 结论 miR-145在胃间质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及Fletcher分级等密切相关,提示其在胃间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刘志韩少良黄颖鹏武文一李俊霖薛向阳沈贤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微RNAS
腹部Castleman病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治研究
2009年
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是Castleman1956命名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牛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淋巴组织和小血管肿瘤样增生,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又名巨大淋巴结增生或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2003年1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腹部CD7例,现报告如下:
刘志韩少良李俊霖郭圣聪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点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巨大淋巴结增生诊治生物学行为病理改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