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巧萍

作品数:55 被引量:1,17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7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0篇气候
  • 11篇气候模式
  • 10篇环流
  • 9篇区域气候
  • 8篇气候变化
  • 8篇夏季
  • 8篇季风
  • 8篇降水
  • 7篇数值模拟
  • 7篇值模拟
  • 6篇区域气候模式
  • 5篇气候预测
  • 4篇一体化
  • 4篇时空变化特征
  • 4篇年际
  • 4篇年际尺度
  • 4篇气候影响
  • 4篇环流异常
  • 4篇海温
  • 4篇海温异常

机构

  • 45篇中国气象局国...
  • 12篇南京信息工程...
  • 8篇南京气象学院
  • 8篇中国气象局
  • 5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山西省气候中...
  • 3篇中国气象局培...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天津市气象科...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福建省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黑龙江省气候...
  • 1篇湖南省气候中...
  • 1篇重庆市气候中...
  • 1篇泰州市气象局
  • 1篇吉林省气象科...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5篇李巧萍
  • 17篇丁一汇
  • 11篇吴统文
  • 8篇王盘兴
  • 7篇刘向文
  • 6篇闫冠华
  • 6篇梁潇云
  • 5篇柳艳菊
  • 5篇程彦杰
  • 5篇颉卫华
  • 4篇董文杰
  • 4篇路屹雄
  • 4篇李智才
  • 4篇张莉
  • 3篇房永杰
  • 3篇王在志
  • 3篇何金海
  • 3篇徐影
  • 3篇颜京辉
  • 3篇储敏

传媒

  • 8篇应用气象学报
  • 8篇南京气象学院...
  • 7篇气象学报
  • 3篇气候变化研究...
  • 2篇气象
  • 2篇大气科学
  • 2篇气象科技合作...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山西气象
  • 1篇中国减灾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科技成果管理...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山西省气象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气...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冬季风多年平均特征的模拟被引量:17
2005年
利用改进的区域气候模式 (RegCM- NCC)对东亚区域进行了连续 5年 ( 1 998~ 2 0 0 2年 )的气候模拟 ,并对模拟的东亚冬季风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 :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东亚地区冬季平均环流特征 ,较真实反映出冬季低层大陆冷高压的平均位置与强度 ,也能够揭示出冬季风场变化的主要特征 ,如低层的冬季风气流及高层的西风急流 ;对冬季风强度及年际变化也有较好的反映 ,对冬季季风涌出现的频率、主要区域以及温度的演变等气候特征的模拟与实况一致。通过比较分析 ,对该模式在东亚冬季风等方面模拟性能有较全面的认识 ,便于模式的应用及进一步改进。
李巧萍丁一汇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冬季风环流特征气流
次季节-季节-年际尺度一体化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
2023年
气候预测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既是国际气候变化研究的前沿课题,又是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迫切需求。气候模式是开展气候预测的最客观工具和手段。自1995年起,国家气候中心开始研发中国气象局首个海气耦合模式BCC-CM1.0,并基于该模式建立了我国第一代短期气候模式预测业务系统(CMACPSv1)。
李巧萍吴统文刘向文刘向文颉卫华
关键词:气候模式气候预测短期气候一体化CM1
气候变暖 时不我待——解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被引量:5
2007年
2007年6月4日,国务院批准并正式发布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全球气候变暖愈演愈烈的今天,这一方案的公布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重要措施,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严峻挑战的政策性文件。
黄磊李巧萍徐影戴晓苏刘洪滨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国际公约国务院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定常波不平稳性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提出并阐明Lorenz环流分解意义下的定常波不平稳性概念,它是月平均图上纬向波动分量气候变率与定常波强度相对大小的表征。根据Lorenz环流分解,定义全域(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Ius(Iu1s),分析了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定常波强度较大的30°—60°N纬带的定常波不平稳性,结果表明:(1)全域定常波不平稳带位置存在季节性北进、南退过程。平稳的定常波出现在冬季的35°—55°N的中纬度带和夏季的副热带地区(35°N以南),分别与冬季的东亚大槽、北美槽和较弱的欧洲槽,以及夏季的副热带高压等系统相联系。不平稳度的高值中心出现在春季的35°N和夏季的50°N,这与定常波强度季节变化和月平均图上槽脊位置、强度年际异常有关。(2)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存在着明显的纬向不对称性。平稳带通常位于定常波的强槽强脊所控制的区域,而不平稳带通常位于定常波强度较弱的区域。副热带(35°N及以南)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冬强于夏,中纬度(35°N及以北)则夏强于冬。夏季局域定常波不平稳度地理分布具有复杂的结构。但无论冬夏,北欧是定常波最不平稳的地区,北美大陆附近的定常波则相对平稳。(3)夏季,从华北经东北至北太平洋存在一个定常波不平稳度高值带,其高值中心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部(45°N,130°E),主要影响中国北方(东北、华北、西北),可能是该区夏季气候脆弱带的环流成因。
周国华王盘兴施宁李巧萍佘高杰
关键词:环流成因
球函数分析中经向数值积分的改进方案被引量:6
2000年
在全球气候场的球函数分析中 ,定积分∫π0 q(θ) sinθdθ的近似计算是重要的。本文基于几何分析给出了它的一个改进方案 ,对标准化缔合勒让德函数 Pmn 的模和正交性计算表明 。
王盘兴李雅芬李巧萍程亚军
关键词:数值积分
土壤湿度异常对区域短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被引量:42
2007年
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NCC)对江淮流域地区春季初始土壤湿度异常导致的区域气候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异常变化对区域降水的影响非常显著,土壤湿度的正异常使得异常区域内降水增大,地面空气增湿、蒸发加大,与此相应,地表气温迅速降低,土壤湿度的负异常有与之相反的结果,这种区域气候响应是通过改变地表辐射平衡及地-气系统能通量而实现的;区域土壤湿度异常对短期气候的影响在一个月之内较明显,它的影响可持续至以后的几个月,但强度逐渐减弱;区域土壤湿度异常的气候响应不仅仅局限于异常区域内部,而且可以通过次级环流影响到其他区域的降水、温度等变化。
李巧萍丁一汇董文杰
BCC第二代季节预测模式对亚洲夏季风的回报检验
is study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Asian summer monsoon prediction skill as a function of lead ti...
刘向文吴统文李巧萍程彦杰梁潇云
关键词:夏季风
太行山地形对华北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试验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 CM3对华北地区1996年夏季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照中国台站的实测资料,对模拟的夏季降水量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太行山地形敏感性试验,模拟了太行山脉地形高度变化对1996年夏季发生在华北地区的3次典型暴雨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认为,Reg CM3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1996年夏季华北地区雨带位置及主要降水过程,对3次典型暴雨过程中暴雨中心的落区及位置移动均有较好的表现,不足的是模拟的降水量偏大.地形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太行山地形对华北暴雨天气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对于不同型态的暴雨过程,地形的影响有不同表现.对于太行山区型暴雨,太行山地形的阻挡和抬升作用导致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增加,而去掉地形后太行山两侧降水明显减少;对于回流型暴雨,降水系统从东北地区南部向西南方向移动,低层气流主要为偏东型气流,地形的存在对于降水系统的西移速度及降水落区均有重要影响,去掉地形后太行山东侧降水明显减少;对于东移型暴雨,降水从太行山南麓向东北方向移动,太行山脉对于环流形势的影响并不明显,因而仅影响降水强度,对降水位置影响不大.
闫冠华李巧萍李瑞义
关键词:华北暴雨数值模拟区域气候模式
CFSv2对东亚地区冷涌事件的预测性能评估
冷涌是影响中国的重要天气事件,冷涌发生过程中,伴随着强冷空气的爆发和向南推进,通常会造成大风、降温、霜冻、暴雨、冻雨等严重的灾害性天气。早期的研究揭示了冷涌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背景的关系(Chang and L...
李巧萍
文献传递
SRES A2情景下未来30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趋势被引量:11
2008年
采用与全球海气耦合模式(NCC/IAPT63)嵌套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2_NCC),对东亚区域进行了30年的气候积分(1961—1990年),作为控制试验的气候背景场,在此基础上,在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SRES排放情景A2下对我国未来30年(2001—203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预估,重点分析了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变化趋势及区域特征。结果显示:未来30年夏季平均降水量在北部地区呈现增加的趋势,以降水量距平代表的夏季主要雨带转到长江以北地区,且北方地区降水量增加主要以对流性降水量增加为主,长江以南地区降水量有所减少,特别是华南地区降水量减少较为明显,据此预测结果,未来30年华北地区夏季干旱可能有所缓解。未来30年夏季低层空气湿度也将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中高纬度地区湿度增大,较低纬度地区湿度减小,东亚夏季风有所增强,特别是西南气流明显加强,有利于暖湿空气向北方地区输送。由于预估结果的可信度取决于全球模式和区域模式的模拟性能以及温室气体排放浓度的准确性,因此还需要更多的试验及进一步的综合比较,以减少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估的不确定性。
李巧萍丁一汇董文杰
关键词:降水变化趋势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