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明

作品数:135 被引量:664H指数:1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8篇天文地球
  • 47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38篇盆地
  • 35篇储层
  • 21篇油田
  • 16篇柴达木盆地
  • 14篇微相
  • 13篇鄂尔多斯盆地
  • 13篇沉积相
  • 12篇沉积微相
  • 11篇油气
  • 11篇三角洲
  • 11篇成岩作用
  • 11篇储层特征
  • 10篇岩石
  • 9篇盐岩
  • 9篇碳酸
  • 9篇碳酸盐
  • 9篇孔隙
  • 8篇碳酸盐岩
  • 7篇地层
  • 7篇气藏

机构

  • 108篇长江大学
  • 27篇江汉石油学院
  • 13篇中国石油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青海油田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大港油田
  • 2篇华北油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冶金地质...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作者

  • 135篇李建明
  • 12篇何幼斌
  • 12篇罗顺社
  • 9篇高振中
  • 8篇胡明毅
  • 6篇徐论勋
  • 5篇朱忠德
  • 5篇斯尚华
  • 5篇王志宏
  • 5篇刘秉理
  • 4篇黄丽梅
  • 3篇王华
  • 3篇肖传桃
  • 3篇张昌民
  • 3篇施辉
  • 3篇唐民安
  • 3篇胡光明
  • 3篇郭建华
  • 3篇郭成贤
  • 3篇李鹏飞

传媒

  • 18篇石油天然气学...
  • 9篇内蒙古石油化...
  • 9篇江汉石油学院...
  • 8篇长江大学学报...
  • 8篇长江大学学报...
  • 6篇石油地质与工...
  • 6篇岩性油气藏
  • 5篇四川地质学报
  • 5篇长江大学学报...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中国地质教育
  • 3篇重庆科技学院...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河南石油
  • 2篇石油仪器
  • 2篇沉积与特提斯...
  • 2篇海洋石油
  • 2篇今日科苑
  • 2篇油气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12篇2011
  • 14篇2010
  • 15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桑植-石门复向斜成藏条件探讨被引量:7
2003年
从烃源岩、储层、盖层(保存条件)及圈闭等因素入手,探讨了桑植-石门复向斜地区震旦-志留纪地层的油气成藏特征。认为研究区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和较好的储集条件,在断层不发育地区油气保存条件良好。岩性圈闭形成在三叠系以前的古生代地层中,而构造圈闭则受燕山运动影响。结合生烃史与区域构造演化规律来看,研究区东北部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地区。
文志刚杨申谷李建明郭建华
关键词: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油气成藏古生代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煤层发育特征及分布预测被引量:5
2015年
徐家围子断陷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的断陷之一。依据地震、钻井等资料,选用单井标定地震反演的方法,建立了断陷演化的阶段性和相应沉积充填的响应关系,探讨了陆相断陷湖盆煤的发育特征。研究认为徐家围子断陷演化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断陷初始期、断陷鼎盛期和断陷衰退期,每个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地貌特点和物源特点,形成了差异悬殊的沉积体系,这种差异性也体现在断陷内煤的发育特征上。煤在断陷衰退期沉积中最为发育,丰度高且面积广,主要分布于湖盆於浅处;断陷鼎盛期次之,煤局限于缓坡一侧;而断陷初始期主要为粗碎屑快速充填,煤层最不发育。结合地震反演及单井统计,煤层厚度在宋深3井区、徐深27井区、徐深13井区等形成多个高值区,该结果对进一步明确深层天然气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王志宏李建明王延斌缪卫东
关键词:徐家围子断陷煤层
《沉积岩石学》精品课程网站建设
2010年
介绍了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沉积岩石学》网站建设经验。根据方便学生自学和师生交流的原则设计网站内容,并将教研特色融入其中。网页采用清新的色调和简洁的布局,根据方便实用的原则对部分技术问题进行处理。
胡光明何幼斌李建明罗顺社刘远刚朱小龙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设计
四川盆地南川地区娄山关群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四川盆地南川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储层主要为台地边缘滩沉积,以白云岩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白云岩化、溶蚀、破裂、胶结充填及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形成有重要贡献的成岩作用是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根据白云石标型特征、有序度、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认为娄山关群白云岩成因有3种:准同生、混合水以及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以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为主。储层发育3期溶蚀作用:大气淡水溶蚀、埋藏溶蚀和表生溶蚀,以表生溶蚀作用为主。白云岩化作用和表生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而胶结、充填作用破坏了大量的原生和次生孔隙,不利于储层的发育。
蒋小琼管宏林刘光祥李建明罗开平颜佳新叶恺韩彧
关键词:成岩作用碳酸盐岩储层四川盆地
渝东武隆上寒武统孔隙结构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被引量:8
2002年
渝东武隆上寒武统地层 ,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 ,包括晶间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粒间溶孔、铸模孔、溶洞、裂缝。成岩作用是影响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区成岩作用 ,依据其对孔缝的影响 ,以及本组地层特征可分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和破坏性成岩作用两种类型 ,前者包括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 ;后者包括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
王志宏李建明高振中罗顺社
关键词:孔隙结构渝东次生孔隙储集性能孔隙结构
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浊积岩特征研究
2009年
湘西王村地区的寒武系代表江南斜坡相沉积序列,传统的下寒武统划分为杷榔组、清虚洞组;中寒武统划分为敖溪组、花桥组(下部);上寒武统划分为花桥组(上部)、追屯组。其中,花桥组中浊流沉积最为发育,包括经典浊积岩和高密度浊流沉积两种类型.经典浊积岩的特征完全可以由鲍玛层序来描述,但最常见的是AE、CDE组合等,其岩性主要为泥灰岩和泥晶灰岩。高密度浊流沉积粒度较粗,常含有细砾组分。常见粗尾粒序层理,也可见平行层理和中至大型交错层理,它们在垂向上构成似鲍玛层序,如ABC等。浊流的主要沉积场所是斜坡的中下部。
斯尚华李建明刘雪峰
关键词:寒武系浊流沉积
东营凹陷广北区沙三段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关系被引量:1
2004年
广北区是八面河油田的一部分 ,是一复杂断块油田 ,古近系沉积时期 ,构造活动较为强烈 ,同生断层控制沉积地形 ,沙三段广泛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 ,成为该区的主力油层之一。油田进入开采后期 ,需进一步挖掘油田剩余潜力 ,由于剩余油分布与各储层沉积特征密切相关 ,因此对各类砂体的沉积微相与剩余油分布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就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苏学军李建明朴恩庆左松林
关键词:沉积微相三角洲剩余油分布
红河油田长8储层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气渗流规律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红河油田长8储层为典型低孔低渗油藏,储层裂缝发育,通过野外露头描述、岩心观察、测井识别等手段对其裂缝产状、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手段下裂缝识别的机理,通过岩心、成像测井标定常规测井,建立常规测井裂缝识别方法和标准,进而明确砂层厚度、砂地比与裂缝发育密度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红河油田长8储层主要发育NE走向的高角度缝,大多数被烃类和方解石充填;岩心裂缝在成像测井上多为正弦波形曲线特征,在常规测井上双感应电阻率测井值降低,深、浅感应电阻率测井之间的幅度差减小,声波时差测井值增大,密度测井值略有降低,中子测井值略有增加,部分裂缝段有扩径现象;裂缝发育密度与砂岩厚度、砂地比均呈正相关关系;产液量高的井一般位于裂缝主方向及密度高值区。
颜冠山李建明唐民安
关键词:渗流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北地区克里摩里组古岩溶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奥陶纪处于祁连海域沉积区,天环北地区克里摩里期发育南北向台缘斜坡~盆地相带,沉积了80~292m 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为岩溶储层的发育奠定了基础.克里摩里组碳酸盐岩自沉积作用开始以后,经历了...
阳雨杉李建明梅小元张文婷张影
关键词:古岩溶储层主控因素奥陶系鄂尔多斯盆地
红河油田川口区带长8油层组储层隔夹层研究
2014年
隔夹层的存在使得储集层被分割成多个不连通或半连通的流动单元,从而控制了储集层内部流体的运动。对红河油田川口区带长8油层组储层隔夹层的成因、分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红河油田川口区带长8油层组储层隔层以水下分流河道间湾微相泥岩为主,即受到沉积作用控制,在平面上分布广泛,稳定型隔层厚度较大,对上下储层起到了很好的分隔作用;夹层以层理构造中的泥质纹层或条带夹层为主,主要特点是厚度小、分布不规则,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这增大了油藏中油气采出的难度。此外,沉积微相是控制红河油田川口区带储层隔夹层分布的主要因素,由河道中心向河道边缘,随着沉积微相的变化,隔夹层频率增大。
涂加沙李建明唐民安
关键词:辫状河三角洲隔层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