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曦珍

作品数:32 被引量:146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媒介
  • 3篇讯息
  • 3篇文本
  • 3篇媒介技术
  • 2篇电视
  • 2篇电子媒介
  • 2篇意识形态批判
  • 2篇印刷媒介
  • 2篇影视
  • 2篇影视媒介
  • 2篇舆论
  • 2篇语言
  • 2篇史前
  • 2篇史前文明
  • 2篇陶器
  • 2篇文化
  • 2篇媒介即讯息
  • 2篇教育
  • 2篇教育变革
  • 2篇故事

机构

  • 26篇兰州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作者

  • 26篇李曦珍
  • 4篇王晓刚
  • 2篇连珩
  • 2篇胡辰
  • 2篇何眉
  • 1篇庞倩
  • 1篇李丹超
  • 1篇宋燕
  • 1篇杨甜
  • 1篇赵征
  • 1篇高彦婷

传媒

  • 10篇甘肃社会科学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青海社会科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当代传播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求实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科学.经济....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新闻春秋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方媒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演变脉络被引量:2
2008年
在西方的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媒介批评理论中,意识形态理论以其强烈的批判性又被称之为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在过去两个世纪内,在西方的媒介及其文化批判领域,随着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意识形态"这个概念的内涵的不同阐释,先后形成了法兰克福学派、伯明翰学派、全球主义以及后现代学派等四种媒介意识形态批判理论形态。
李曦珍何眉
关键词:大众媒介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陶器:华夏史前文明的载道之器被引量:3
2018年
从"泛媒介论"的视角来看,陶器是一种开启人类文明的器物媒介。就陶器对于华夏文明的开启意义而言,从其生成来考证,陶器就是华夏先民们用人类文明的圣火赋予泥土以灵光的一种技术性的器物媒介,即"陶器技术媒介";从其形制来考证,陶器就是华夏先民们用来象征或延伸以人体器官为主、以动物器官为辅的一种象形性的器物媒介,即"陶器象形媒介";从其功能来考证,陶器就是华夏先民们用来普度亡灵或祭祀神灵的一种宗教性的器物媒介,即"陶器宗教媒介";从其纹符来考证,陶器就是华夏先民们用来承载和传播纹饰符号图案的一种意象性的器物媒介,即"陶器意象媒介"。诸如此类的陶器媒介,既承载着远古先民延续不断的文化血脉,又开启了文明圣火铸就的器物文明的开端——陶器文明。
李曦珍李金桃
媒介与人类的互动延伸——麦克卢汉主义人本的进化的媒介技术本体论批判被引量:2
2012年
"媒介是人的延伸"与"人是媒介的延伸"两个逆转性的命题,是西方麦克卢汉主义媒介技术哲学的核心命题,也是对该学派人本的进化的媒介技术本体论进行梳理评判的最佳切入点,其媒介与人互动延伸的隐喻性本体论蕴含着必然的逻辑悖论。
李曦珍楚雪
关键词:人本论本体论
博德里亚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批判理论透析被引量:8
2007年
博德里亚的符号批判理论,是对建立在商品的符号消费基础上的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理论,是批判后现代消费主义文化的理论支点。这一批判的符号理论,首先是在结构主义符号学视域下对物品的符号意义的建构,其次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商品符号及其价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最后是对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广告图腾的符号学批判。
李曦珍连珩
关键词:消费社会消费文化
浅析影视媒介与小说文本的互动关系——《命若琴弦》与《边走边唱》之比较被引量:1
2013年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坛中身残志坚有着特殊情感的作家,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将小说与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相结合,写出了伤残者的真实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却超越了伤残者对自身的悲观情绪。他的文字由于有自己亲身的体验,因此贯穿着一种温情,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他创作的《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存在意义的寓言故事。陈凯歌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中的重要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影片往往喜欢借助寓言故事表达象征意味,将历史的宏观与个人命运的微观相融合。
庞倩李曦珍
关键词:《命若琴弦》小说文本媒介影视寓言故事第五代导演当代文坛
学术争论背后的话语失衡被引量:2
2011年
目前,社会科学领域的争论十分激烈,阵线分明,且出现了诸如简单化、意识形态化的对立趋向,进而导致学术界陷入话语失衡的窘境。而由于学术与政治、政策、经济利益等具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学术话语的失衡,将导致并加剧社会利益分配的不公。照搬西方的学术体制和学术思想并不能解决中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学术界在向"西天"取经的同时,要避免西方社会业已出现的弊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实事求是地回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问题。
李曦珍王晓刚
关键词:知识分子学术体制
后现代大祭师的仿象、超真实、内爆——博德里亚电子媒介文化批评的三个关键词探要被引量:9
2007年
马歇尔.麦克卢汉以其"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地球村"以及"外爆"和"内爆"等论点和概念闻名于世。让.博德里亚力图发展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文化的学术观点,但他强调的是媒介重要性而不是讯息的重要性,他在将注意力集中于对麦克卢汉的"内爆"和即时传播的各种概念作了激进化的处理之后,提出了自己的电子媒介技术及其文化批评理论的三个关键词:仿真、内爆和超真实。这是博德里亚建立其电子媒介文化批评理论的核心和关键,是他描述技术媒介运作规律的中心概念。要理解博德里亚的理论,必先厘清这三个关键概念。
连珩李曦珍
关键词:超真实内爆
影视之镜下的人类之像——人类学纪录片在影视媒介中的“视像”呈现被引量:8
2011年
影视媒介从一开始就与人类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催生了人类学纪录片和影视人类学。采用影像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人类学纪录片的视角、视点、视域三个方面,探讨了纪录片在影像人类学透镜下展现人之"类像"的"镜像机制"。
李曦珍宋燕赵征
关键词:人类学纪录片影视人类学人类学视角人类学视域
解构“我说故我在”的媒介神话——媒介信息方式“构建主体”的语言学机制剖析被引量:3
2015年
马克·波斯特在《信息方式》和《第二媒介时代》中关于媒介信息方式如何"建构主体"的功能学说,其实是在解构"我说故我在"的媒介神话。媒介"主体建构"功能的实质,就是媒介在虚假的意识形态层面所发挥的"主体"招魂的功能,即被媒介信息方式建构的"主体"实际上是"他我"而不是"主我",是"我被说故我在"而不是"我说故我在"的产物。
李曦珍马慜
关键词:信息方式语言结构
搅动网络舆论的变幻螺旋——“网络推手”机制的传播学理论透视被引量:3
2012年
网络推手的噱头炒作挟持网络舆论给媒体设置议程,影响社会舆论构成了一种互联网时代新的传播现象。网络推手的运作事实上是网络环境下沉默螺旋效果的减弱与反沉默螺旋现象的运作。个体的声音在推手的运作下打破舆论,并通过病毒式传播反旋上升,形成新的舆论。
胡辰李曦珍
关键词:网络推手舆论病毒式传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