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桂珍

作品数:47 被引量:168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4篇狼疮
  • 11篇抗体
  • 11篇红斑
  • 10篇系统性红斑
  • 10篇系统性红斑狼...
  • 10篇红斑狼疮
  • 9篇蛋白
  • 9篇细胞
  • 5篇银屑
  • 5篇银屑病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抗C1Q抗体
  • 4篇肾炎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皮损
  • 4篇胃癌
  • 4篇胃癌前病变
  • 4篇癌前

机构

  • 47篇天津市中医药...
  • 7篇天津中医药大...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天津市人民医...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2篇天津市和平区...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市长征医...
  • 1篇天津市滨海新...

作者

  • 47篇李桂珍
  • 25篇赵俊芳
  • 17篇陈雪雯
  • 11篇赵宏丽
  • 9篇王蓉
  • 8篇李孟娟
  • 5篇陈宏
  • 5篇王秀娟
  • 5篇刘华一
  • 5篇刘亚红
  • 4篇门剑龙
  • 4篇杨阔
  • 3篇张彤
  • 3篇杜闻媛
  • 2篇李慧茹
  • 2篇张宇
  • 2篇聂振华
  • 2篇张莎
  • 2篇王玉亮
  • 2篇于磊

传媒

  • 7篇中国皮肤性病...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中国城乡企业...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检验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及抗C1q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度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抗C1q抗体水平,及其与SLE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C1q抗体、ICAM-1及VCAM-1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估3项指标区分活动期及非活动期SLE的试验效能。结果活动期SLE患者抗C1q抗体、ICAM-1及VCAM-1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抗C1q抗体及VCAM-1可区分活动期及非活动期SLE患者(P<0.01),且抗C1q抗体试验效能优于VCAM-1。结论抗C1q抗体、VCAM-1参与SLE发病,与疾病活动度相关,且ELISA实验操作简便,两者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作为区分活动期及非活动期SLE的较好指标。
赵俊芳李桂珍李孟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C1Q抗体细胞间黏附分子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STAT3、IL-4 mRNA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白介素4(IL-4)mRNA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与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探讨白芍总苷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杨雨潮陈宏马荣李桂珍门剑龙
关键词:STAT3外周血
科玛嘉真菌显色培养基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随着免疫抑制剂、激素、广谱抗生素、抗癌药物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各种侵袭性操作、骨髓移植等技术应用增多,临床上念珠菌的感染率逐年呈上升趋势[1]。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是通过菌落的不同颜色和不同形态特征来快速分离培养鉴定真菌的培养基[2]。自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共收集我院1138例住院标本,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刘辉李桂珍刘琳宋林
安胃一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70例
2017年
目的:观察安胃一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中药组口服安胃一号,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症状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中药组总有效率81.4%,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改善恶心呕吐、排便无力、疲乏方面,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动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安胃一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李妍刘华一王秀娟李桂珍赵俊芳高颖
关键词:脾虚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
两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价值的比较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比较全自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FA)检测抗dsDNA抗体的特点及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 91例SLE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83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5岁(标准差14.5岁)。50例健康对照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29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29岁(标准差6岁)。对他们的血清采用全自动定量ELISA和IFA检测抗dsDNA抗体,并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抗dsDNA抗体对SL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SLE组全自动ELISA和IFA检测抗dsDNA抗体的灵敏度分别为71.4%和49.4%,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FA作为抗dsDNA抗体检测的经典方法较为直观,但需要荧光显微镜及较丰富判断经验的技术人员;而全自动ELISA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并可通过吸光度值来评价患者体内抗体的浓度,两种方法互为补充,可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李桂珍赵俊芳赵宏丽张彤陈雪雯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双链DNA抗体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1
2011年
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作为检测肾功能的一种新的内源性标志物,近年来受到临床上的高度重视[1]。它与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GFR)的指标,如菊粉清除率,同位素标记物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等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稳定、可靠、方便。循环中的胱抑素C仅经肾小球滤过而被清除,是一种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2]。本文简要介绍CysC的特点,重点介绍其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李桂珍陈雪雯
关键词: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种尿微量蛋白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在SLE患者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SLE患者108例,依据是否有肾脏的临床表现分为两组:有肾脏表现组和无肾脏表现组。65名健康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组。收集受检者晨起第2次尿液,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血清尿素氮、肌酐的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仪(东芝120)检测。结果有肾脏表现组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无肾脏表现组和对照组(P<0.05),无肾脏表现组4种微量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4项指标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在无肾脏表现组、有肾脏表现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析4种微量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的结果,发现在无肾脏表现组1项指标阳性率与2项指标阳性率比较,3项指标阳性率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2;P3,4>0.05)。而1项指标阳性率与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2项指标阳性率与3项指标阳性率比较,与4项指标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3;P1,4;P2,3;P2,4<0.05)。在有肾脏表现组结果与无肾脏表现组结果相同。有肾脏表现患者的尿中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尿素氮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尿中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与血清肌酐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尿微量白蛋白与血清肌酐之间呈正相关,r=0.737,P<0.05。结论 4种指标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阳性检出率,提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早期动态观察监测尿微量蛋白的类型与含量,对患者肾早期损伤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赵宏丽李桂珍赵俊芳张彤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
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OX40/OX40LmRNA及抗C1q抗体的检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外周血OX40,OX40L mRNA表达水平及抗C1q抗体水平。方法采集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抗C1q抗体,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OX40,OX40L mRNA表达水平。结果LN患者抗C1q抗体水平为(9.11±2.46)ng/mL,显著高于非LN患者的(3.12±0.97)ng/mL及正常对照者的(1.12±0.3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患者PBMCs OX40,OX40L mRNA水平分别为(8±4)×106拷贝/μL和(4±3)×103拷贝/μL,显著高于非LN患者[(4±3)×103及(2±2)×103]和正常对照者[(4±2)×103及(2±1)×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OX40,OX40L mRNA表达及抗C1q抗体与LN活动度相关,其在L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赵俊芳李桂珍
关键词:OX40OX40L抗C1Q抗体
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C1q抗体的检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C1q抗体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抗核小体抗体及抗C1q抗体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dsDNA抗体水平。结果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其抗C1q阳性率及三种抗体的协同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P<0.01);三种抗体均与SLEDAI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表明抗C1q抗体试验效能优于抗核小体抗体与抗dsDNA抗体。结论三种抗体与SLE及LN的活动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可较好的辅助判断SLE特别是LN的活动及严重情况。
赵俊芳李桂珍李孟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激活状态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激活状态及其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60例SLE患者设为SLE组,另有40例于同期来本院查体的健康体检者设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测定SLE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8/CD3分子水平;放免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血清抗ds DNA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抗核抗体;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其补体C3和C4水平;速率酶法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再根据疾病活动指数评分结果将SLE组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稳定期组,根据相关标准还分为肾炎组和非肾炎组。结果 SLE患者外周血CD38/CD3分子水平(724±139分子/细胞),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641±110分子/细胞);活动期SLE患者CD38/CD3分子水平(905±138分子/细胞)显著高于非活动期患者(671±111分子/细胞);狼疮肾炎患者CD38/CD3分子水平(911±146分子/细胞)显著高于非肾炎患者(681±127分子/细胞),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狼疮患者CD38/CD3分子水平与肌酐水平(r=0.75,P<0.01)、抗ds DNA抗体(r=0.78,P<0.01)及SLEDAI评分(r=0.67,P<0.01)显著相关,而与C3和C4水平(r=-0.19,-0.24;P>0.05)无相关性。结论 CD38/CD3分子水平与反应SLE活动度的指标密切相关,T淋巴细胞激活状态在SLE特别是狼疮肾炎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仅对女性患者进行检测分析,CD38/CD3分子水平与SLE男性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蓉李桂珍陈雪雯赵俊芳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淋巴细胞补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