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立

作品数:30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0篇社会学
  • 7篇文化科学
  • 7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艺术
  • 4篇知识
  • 4篇知识生产
  • 4篇文化
  • 4篇民族志
  • 4篇非物质文化
  • 4篇非物质文化遗...
  • 3篇宗教
  • 3篇藏族
  • 3篇村落
  • 2篇人类学
  • 2篇田野
  • 2篇宗教艺术
  • 2篇写文化
  • 2篇嘉绒
  • 2篇嘉绒藏族
  • 1篇地戏
  • 1篇动车
  • 1篇信仰
  • 1篇形式论

机构

  • 23篇云南师范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7篇昆明理工大学
  • 5篇云南大学

作者

  • 30篇李立
  • 7篇娥满
  • 1篇高丙中

传媒

  • 4篇云南师范大学...
  • 4篇思想战线
  • 4篇昆明理工大学...
  • 2篇广西民族研究
  • 2篇云南社会科学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民族艺术研究
  • 1篇民族研究
  • 1篇西北民族研究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湖州职业技术...
  • 1篇民族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说化:民族志书写的一种可能性被引量:9
2006年
传统民族志的文化书写在小说与民族志之间人为划定了严格的界限,它重视概括性事实而回避故事讲述和故事中的单个人物,更谈不上中心人物的深度塑造。实验民族志这种书写范式的出现为借用小说叙事和人物塑造来集中地、戏剧性地展示对象的人文事实、心理事实及其内在意义提供了可能性。
李立
关键词:民族志书写小说故事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的体育资源——时空分布与开发对策被引量:4
2008年
云南少数民族节日对体育资源具有贮藏、孵化和浓缩作用。我们集中描述和探究这种资源的时空分布现状和产业化的前景,认为无论在时间的向度还是空间的向度上,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体育资源的产业化运作都要寻找并维护那些具有扩散力的中心点。
李立
关键词: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体育资源
始祖形象与人地关系:贵州屯堡家谱的历史记忆被引量:2
2020年
家谱是贵州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不同家族关于祖先入黔及后代生活的历史记忆。通过检视屯堡家谱,可以发现入黔始祖不仅是征南英雄,而且还包括遭遇磨难、流落他乡之人。明清时期人口的增长、流动及卫所制度的衰变,使移民与土地的关系变得极为紧张。与之相应,入黔始祖落脚之地与葬身之地成为屯堡家谱重要的叙述内容。基于现实的需要,家谱不仅梳理、传承家族的血缘脉络,也注重将血缘脉络建立在人与土地的具体关系之上。屯堡家谱的历史记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屯堡文化形成与延续的动力机制。
李立
关键词:人地关系家谱历史记忆
田野中“何物存在”——以人类学实在观为焦点被引量:1
2008年
无论表现如何不同,人类学最主要的目的是形成关于对象文化的认识。与其他学科相比,人类学认识的特殊性在于它以田野作业为基础。田野作业的基础性使人类学研究的经验性与实证性得到充分强调,与此同时,也可能让研究者陷入未经反思的实在论承诺,以致忽视必不可少的认识论考量。不幸的是,这一倾向在目前的人类学界仍然很普遍。在此背景下,本文借田野中"何物存在"这个问题引出关于人类学实在观的讨论,在田野作业的方法论情境中审视实在论的困局和不可避免的建构性,进而从理论的维度反观人类学表层实在、深层实在、关系实在和解构实在四种实在观的变更脉络,为人类学实在观的建构与反思创造必要的认识论语境。
李立
关键词:田野
从前验到超验:审美的四个视角
大家存在世界或区分为四个:前验世界、先验世界、经验世界、超验世界.对应地大 家拥有四种观看视角:前验的、先验的、经验的、超验的.大家分别以这种种视角来审视以下四类美学范畴:前验视角--'原诗',先验视角--形式,经验视角...
李立
关键词:哲学美学
文献传递
学者在场的人类学意义——村落知识生产经验反思
2011年
在村落做田野研究的学者与村落的关系不只是简单的认识与被认识关系,而是有更多层面、更为复杂的内涵。对于村落而言,学者的在场有何意义?站在学者的角度,他们又是否认可村民赋予自己的这种在场意义?通过讲述贵州屯堡村落与学者之间发生的故事,这些问题会从表面纯粹的研究背后凸现出来,提示在村落做研究的学者,除了认识村落之外,还应肩负起别的责任。
李立
关键词:学者在场知识生产
用民族志方法书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的村落关于写文化的对话被引量:6
2009年
这个对话围绕的主旨是如何在村落、如何在当下书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怀的民族志。这种民族志所要求的田野作业必须正视知识生产的在场,把乡村设定为村民、知识分子和国家发生持续互动的舞台。
高丙中李立
关键词:民族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艺术符号能所关系比较被引量:1
2002年
能指与所指是艺术符号的一组基本关系 ,用它解读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艺术作品的演化史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中世纪艺术符号的所指大于能指 ,能指为所指服务 ;文艺复兴艺术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相互依存中 ,能指、所指相互为对方服务 ;从印象派到现代主义艺术符号的能指大于所指 ,或者所指意义抽象、模糊 ,或者所指意义被能指形式抽空。
李立
关键词:艺术技法文化自然化中世纪文艺复兴艺术符号
曼荼罗的文化学浅释被引量:5
2002年
曼荼罗是源于古印度的一种密教图案。它以几何图形为基底 ,配以装饰性的动植物图案、法器和各类宗教人物形象。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宗教艺术来欣赏品评 ,另一方面又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从曼荼罗的抽象形式和具体内涵、曼荼罗的印度密教原初语境等方面尝试对曼荼罗这种宗教图案作出文化学意义的诠释。
李立
关键词:宗教艺术法器品评密教文化学意义
论叶芝面具理论与巴赫金复调理论的共通性
2022年
叶芝面具理论与巴赫金复调理论在思想内核上存在共通性:巴赫金复调理论崇尚作品多重声音的对话性,叶芝所提出的“作者面具”对其多重声音的出现成因存在启发意义。通过具体文本比较叶芝诗作与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来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可得出二者共有的思想价值:戴着不同面具的作者在作品中衍生出不同的人格,不同人格间的对话最终形成复调关系,作者主体性下降,不同声音的争辩延伸了作品的张力,更大限度地展现了人类思想的丰富性,为后世更多形式文学作品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张迎李立
关键词:巴赫金复调理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