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霞

作品数:9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细胞学
  • 4篇免疫
  • 3篇上皮
  • 3篇病理
  • 2篇阳性
  • 2篇阳性检出率
  • 2篇液基细胞学
  • 2篇原发性
  • 2篇制片
  • 2篇制片技术
  • 2篇上皮癌
  • 2篇尿路上皮
  • 2篇尿路上皮癌
  • 2篇染色
  • 2篇细胞化学
  • 2篇细胞学标本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免疫细胞
  • 2篇免疫细胞化学

机构

  • 8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麦克奥迪(厦...

作者

  • 9篇李红霞
  • 4篇田玉旺
  • 3篇赵焕
  • 3篇皋岚湘
  • 3篇朱红艳
  • 2篇邢宜
  • 2篇蔺会云
  • 2篇郭会芹
  • 2篇曹箭
  • 2篇潘秦镜
  • 2篇王鲁平
  • 2篇张立英
  • 2篇朱培双
  • 1篇李琳
  • 1篇杨光之
  • 1篇赵琳琳
  • 1篇李曼
  • 1篇许春伟
  • 1篇李旻
  • 1篇李长岭

传媒

  • 5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首届环渤海地...

年份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提高细胞学标本阳性检出率的制片技术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细胞学检查以其简便、快速、经济实用等优势,对肿瘤的早期发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学的正确诊断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也起到决定性作用。细胞学标本包括痰、尿、胸腹水、妇科标本等。高质量的细胞学涂片及染色是获得准确诊断的重要环节。
田玉旺朱红艳邢宜朱培双李红霞
关键词:细胞学标本阳性检出率制片技术
CK20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在诊断尿路上皮癌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20(Cytokeratin 20,CK20)的表达在辅助尿液基细胞学(Liquid.based cytology,LBC)诊断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Carcinoma,UC)中的价值。方法...
李曼李红霞赵焕郭会芹曹箭潘秦镜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
文献传递
提高细胞学标本阳性检出率的制片技术探讨
高质量的细胞学涂片及染色是获得准确诊断的重要环节。多数细胞学的漏诊与误诊始于低劣的制片和染色技术。重视细胞学的制作质量无疑是提高细胞学阳性检出率的重要保证。指出在整个细胞学标本制片过程中,应注意标本取材的质量;保证细胞学...
田玉旺李琳邢宜朱红艳李红霞
关键词:细胞学标本阳性检出率制片技术
文献传递
GS无醛固定液与甲醛固定液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GS无醛固定液与传统甲醛固定液对不同类型组织的固定效果及抗原性的保存能力。方法临床送检的活体组织标本115例,正常乳腺组织10例、乳腺癌50例、结肠癌20例、肺癌10例、卵巢癌10例、淋巴瘤10例及前列腺癌5例。同一组织,各取2块,分成2组,一组采用GS无醛固定液处理组织;另一组用传统甲醛固定组织,然后对2组所制切片同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种制片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结果两种固定法所制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基本相同,阳性结果定位清晰、准确。结论 GS无醛固定液对组织的形态及组织内的抗原成分保存良好,它可以替代传统甲醛作为病理科常规组织固定液使用。
田玉旺朱红艳李红霞朱培双邢宜
关键词:免疫组化
细胞角蛋白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辅助尿液基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癌的价值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的表达在辅助尿液基细胞学(LBC)诊断尿路上皮癌(UC)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两种方法。在前瞻性研究中,收集136例有泌尿系统症状患者和体检正常者尿液标本,进行尿LBC检查和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在回顾性研究中,选取163例尿液细胞学档案中诊断为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及更严重病变患者的液基薄片,脱色后进行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以组织学诊断和临床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瞻性研究中,UC89例,其他恶性肿瘤19例,良性病变12例,体检正常16例。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诊断UC的敏感性为75.3%,明显高于LBC(48.3%,P〈0.001);特异性为91.5%,与LBC(91.5%)相同。CK20在G1、G2和G3级U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22/34)、73.3%(22/30)和91.3%(21/23),在G1和G2级UC中,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与LBC诊断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1级:P=0.0003,G2级:P=0.009)。回顾性研究中,UC119例,其他恶性肿瘤17例,良性病变27例。CK20在U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0.8%,在非UC(良性病变和其他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119例UC中,LBC诊断癌62例(52.1%),可疑癌35例(29.4%),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22例(18.5%);CK20在LBC诊断为癌、可疑癌和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8%、97.1%和63.16%。在44例非UC中,LBC诊断癌6例(13.6%),可疑癌12例(27.3%),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26例(59.1%);CK20在LBC诊断为癌、可疑癌和非典型尿路上皮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3%和3.8%,与其在uc中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尿脱落细胞CK2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李旻李红霞郭会芹赵焕赵琳琳马建辉李长岭曹箭潘秦镜
关键词:尿路上皮癌细胞学细胞角蛋白20免疫细胞化学
卵巢原发性岛状类癌(非典型)伴腺纤维瘤1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性,53岁。查体发现左侧附件包块半年余,无自觉不适。B超示子宫增大,肌层回声不均(考虑腺肌症);左侧附件实性肿物(考虑卵巢实性占位);盆腔少量积液。实验室检查:AFP、CA125和CA72-4升高。行剖腹探查示。
李红霞王鲁平皋岚湘杨光之
关键词:卵巢类癌原发性病理诊断
原发性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4例患者年龄均>60岁,乳酸脱氢酶和α-羟丁酸脱氢酶水平均显著升高。光镜下分别在纤维组织中、肝窦内、髓腔中及淋巴结内可见成片或弥漫的体积中~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4例CD20、PAX-5和CD5均弥漫(+),Ki-67阳性率约60%~80%,CD3、CD10和cyclinD1均(-);3例bcl-2弥漫(+),1例部分(+)。随访0.5~10个月,3例患者6个月内死亡。结论 CD5阳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亚型,主要累及老年人,预后较差,因此正确掌握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蔺会云张立英李红霞皋岚湘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CD5BCL-2预后
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免疫组化(IHC)检测乳腺癌组织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扩增及蛋白表达的一致性,并探讨HER-2基因扩增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采用FISH法检测HER-2基因状态的112例乳腺癌,与IHC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并对HER-2基因扩增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激素受体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2例浸润性乳腺癌中,HER-2基因扩增57例,其中IHC检测HER-2(3+)者27例,(2+)者29例,(1+)者1例,分别占IHC病例总数的96.4%(27/28)、48.3%(29/60)和5.3%(1/19)。HER-2基因扩增与雌/孕激素受体呈负相关,而与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差异不显著。结论对于IHC检测HER-2(3+)、(+或0)的病例可选择性做FISH进行确认,对于HER-2(2+)病例应常规进行FISH检测,以便更加准确和客观地对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价。
蔺会云许春伟李红霞张立英皋岚湘
关键词:乳腺肿瘤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宫颈液基细胞学与DNA倍体分析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准确性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用DNA倍体分析(DNA-ICM)和宫颈液基细胞学(LBC)诊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准确性。方法选取组织学诊断的鳞状上皮内病变或宫颈癌病例中LBC和/或DNA-ICM结果异常的病例,进行组织学与LBC和/或DNA-ICM结果对比。LBC诊断以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非典型腺细胞(AGC)为切入点;DNA-ICM以≥3个细胞、DNA指数≥2.5为切入点;以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应用SAS V8数据分析。结果DNA-ICM与LBC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84.9%和79.5%(P>0.05);两种方法结合筛查敏感性可达97.5%,高于独立应用一种方法的敏感性。188例同时进行了LBC和DNA-ICM检测的病例中,DNA-ICM阳性176例,其中组织学诊断炎性病变52例,CIN、阴道上皮内瘤变(VIN)和宫颈癌121例,其他类型病变3例;在组织学诊断为炎性病变的病例中LBC阳性率为46.2%,在CIN、VIN和宫颈癌的病例中阳性率为72.7%(P<0.01)。LBC诊断ASC-US的52例中,组织学最终诊断炎性病变20例,CIN 32例;DNA-ICM在炎性病变和CIN病例的阳性率分别为75%(15/20)和96.9%(31/32)(P<0.05)。结论 DNA-ICM具有和LBC相似的筛查敏感性,两种方法相结合敏感性可显著提高;LBC可协助分流DNA-ICM的假阳性病例,提高DNA-ICM的特异性;DNA-ICM有利于鉴别LBC的不确定诊断。
李红霞赵焕高亮田玉旺王鲁平
关键词:鳞状上皮内病变液基细胞学DNA倍体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