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霞

作品数:7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学位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篇肋管
  • 3篇换热
  • 2篇电力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卡门
  • 2篇换热器
  • 2篇板式换热器
  • 2篇值模拟
  • 1篇点电压
  • 1篇电力负荷
  • 1篇电力负荷建模
  • 1篇电力系统
  • 1篇电压
  • 1篇电压稳定
  • 1篇电压稳定性
  • 1篇丁基
  • 1篇多金属
  • 1篇多金属催化剂
  • 1篇新能源
  • 1篇信号

机构

  • 7篇浙江大学
  • 1篇国网青海省电...
  • 1篇国网青海省电...
  • 1篇国网青海省电...

作者

  • 7篇李红霞
  • 2篇李蔚
  • 1篇李冠球
  • 1篇王智科
  • 1篇朱华
  • 1篇孙显东
  • 1篇郭思璞

传媒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潮流模体的新能源电力系统随机运行特性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潮流模体的新能源电力系统随机运行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将起始时刻电网当前状态转化为图,并对图进行标注;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发电机的实际出力、负荷的实际值进行海量场景采样,并利用对所有场景进行潮流计算;记录节...
李楠马雪李芳李红霞杨帆胡文保李显桃祁梦雪李知艺
基于冯卡门类比的换热表面污垢沉积的数值研究
据调查,90%以上的换热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垢问题,一旦出现污垢沉积现象,将给换热器运行带来很大影响,造成能量损失。因此,近年来换热器的污垢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分别完成了3中典型的直肋管和波纹板式换热器,以流...
李红霞
关键词:污垢数值模拟板式换热器
文献传递
基于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的负荷模型参数在线辨识算法研究
随着我国主要电网互联和混连受端电网进程推进,新能源和电力电子元件的增加,不同地区负荷需求及特征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随机性和分散性。负荷相对落后于发电机和输电网络的建模工作,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模型计算的精度,因此面对时变...
李红霞
关键词:电力负荷建模广域测量系统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丙酮一步法制备甲基异丁基酮的催化剂及工艺研究
该文首先研究了用于丙酮一步法合成MIBK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用高压反应釜液相反应的评价方法.具体考察了载体、制备方法、焙烧条件、多种金属组分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研制了以HZSM-5分子筛为载体,负载Pd、Cu、Zn、Ni等...
李红霞
关键词:甲基异丁基酮多金属催化剂催化精馏丙酮一步法
文献传递
管内颗粒污垢特性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为了研究强化管管内污垢特性,选取一组直肋管与光管管内颗粒污垢实验进行了分析,对光管和不同几何设计的3种内置直肋管进行了研究,实验所用颗粒为氧化铝和氧化铁颗粒,平均直径分别为1.75μm和2.11μm,质量密度约为1 500mg/L,实验段的热流密度约为13kW/m2.实验发现,光管的污垢热阻渐进值最小,其次是型号为30/10,30/20,15/10的直肋管,为此建立了一半理论化模型,对影响颗粒污垢形成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污垢模型从最常用的质量平衡模型出发,分别讨论了质量传递系数、壁面剪切应力、黏附几率、污垢抗分散强度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另外,在进行相应简化后,对实验相应管型进行了二维数值分析,数值分析采用控制容积法和标准k-ω模型.为解释不同管型在抗垢性能上的差异,讨论了不同管型的近壁面流场分布以及壁面剪切应力对颗粒污垢沉积的影响,发现壁面剪切力越大,污垢热阻值越小,而肋间距是影响壁面剪切力的重要几何参数.数值模拟结果与经验公式和实验结果相比也有合理的偏差.
李红霞李冠球李蔚
关键词:颗粒污垢质量传递系数
基于冯卡门类比的换热器表面污垢沉积的数值研究
据调查,大部分的换热设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垢问题,一旦出现污垢沉积现象,将给换热器运行带来很大影响,造成能量损失。因此,近年来换热器的污垢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分别完成了3中典型的环肋管和波纹板式换热器,以流动特...
李红霞
关键词:数值模拟板式换热器
微小内螺纹管冷凝实验结果及关联式评价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研究不同顶角的内螺纹管单相及冷凝的压降及换热性质,对具有相同外径(5mm)、相同螺旋角(18°)的内螺纹管进行实验,使用制冷剂为R22和R410A,质量流速为200~650kg/(m2.s),饱和温度为320K,进出口干度分别为0.8和0.1.结果表明,内部实际换热面积增加比Aai/Afr是和强化换热系数直接正相关的.其中R22为工质的1#管和R410A为工质的7#管具有相对高的换热系数和相对低的压降.且在计算压降时,应用了Churchill模型[27]得出的摩擦系数及一个合适的相对粗糙度来修正光管的压降关联式.对Kedzierski和Goncalves关联式[11]进行修正,用基于齿根直径的换热面积代替实际内部换热面积,使误差在20%以内.
王智科孙显东郭思璞李红霞李蔚朱华
关键词:内螺纹管冷凝压降换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