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杰

作品数:14 被引量:3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亚临界
  • 5篇湿对称不稳定
  • 3篇涛动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学
  • 2篇降水
  • 2篇非线性
  • 2篇暴雨
  • 2篇值模拟
  • 1篇订正
  • 1篇冬季降水
  • 1篇动力学
  • 1篇行星
  • 1篇行星波
  • 1篇印度洋偶极子
  • 1篇振荡
  • 1篇射线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台风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兰州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李艳杰
  • 7篇李建平
  • 4篇邵海燕
  • 4篇陆维松
  • 2篇汪汇洁
  • 1篇钟权加
  • 1篇陶丽
  • 1篇沈新勇
  • 1篇郑菲
  • 1篇孙照渤
  • 1篇张净雯
  • 1篇赵森
  • 1篇汪秋云
  • 1篇李斐
  • 1篇冯娟
  • 1篇冯琎
  • 1篇孙诚
  • 1篇汪雷

传媒

  • 3篇大气科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气象与减灾研...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五届长三角...
  • 1篇第二届深海研...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绕流和爬流的气候学特征被引量:12
2012年
本文利用1951~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绕流和爬流方程,将高原附近表层风场分解为绕流分量和爬流分量两部分,计算出了实际大气中的绕流和爬流运动的强度,分别探讨它们的气候态特征。结果表明:高原主体年平均绕流场围绕高原地形并在高原西南部(32°N,75°E)附近产生分支,分支点下游的高原主体南部和北部分别表现为气旋性和反气旋性流型;年平均的爬流分量场沿喜马拉雅山脉辐散,高原主体为偏南上坡风,东北部为偏北上坡风。夏季绕流场为气旋式流型,中心位于高原中部(35°N,90°E)附近;秋季绕流场围绕高原地形边缘基本为一个反气旋流型。夏季,高原主体偏南风爬流与偏北风爬流在高原南北中线附近辐合,除夏季外,沿高原南侧喜马拉雅山脉为爬流辐散区。高原主体和高原附近的关键区内,绕流和爬流存在不同的季节循环特征。从绕流和爬流分解公式出发,本文详细探讨了表面流场的绕流和爬流运动各分量对地形高度及地形梯度的依赖性:经向绕流与纬向绕流比值、经向爬流与纬向爬流分量比值为仅依赖于地形高度的定常值。年平均的绕流及爬流矢量强度随着所处地形高度的升高而逐步增强;从区域分布的角度而言,高原附近绕流强于爬流的区域范围较广,绕流占主导地位。地形纯动力强迫产生的爬流运动与观测资料中高原附近的垂直运动具有很高的位置对应关系,但冬季和夏季均存在强度上的差异。
李斐李建平李艳杰郑菲
关键词:青藏高原绕流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和暴雨的发生、发展
本文首先从含摩擦耗散与凝结潜热的f平面Boussinesq近似下的非线性扰动方程组出发,推出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判据,并利用2006年6月30日00时-7月1日12时(世界时)江苏宝应地区的大暴雨过程作了非线性亚临界...
陆维松李艳杰汪汇洁邵海燕
关键词: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非线性暴雨
文献传递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和暴雨的发生、发展
本文首先从含摩擦耗散与凝结潜热的,平面Boussinesq近似下的非线性扰动方程组出发,推出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判据,并利用2006年6月30日00时-7月1日12时(世界时)江苏宝应地区的大暴雨过程作了非线性亚临界...
陆维松李艳杰汪汇洁邵海燕
关键词:湿对称不稳定暴雨过程
文献传递
水平非均匀基流中行星波的传播被引量:18
2012年
行星波传播理论虽然已有很多研究,但是大多以纬向对称基流为主,无法解释东西风带之间相互作用的事实.鉴于此,本文从理论上系统讨论了纬向对称和水平非均匀基流中定常和非定常波动的传播特征.首先,对纬向对称基流中波动传播的周期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西风中位相东传超长波周期大于30d,而东风中位相西传超长波的周期则小于30d.之后,从传播的空间以及周期特征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水平非均匀基流中球面波动传播理论,得到以下结论:经向基流使得定常波可以穿越东风带,在南北两半球间传播,为东西风带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解释;强的经向流使得波动传播具有单向性;亚澳季风区低层纬向1波呈低频特征.
李艳杰李建平
关键词:行星波周期射线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
<正>本文利用Boussinesq近似,从含摩擦与凝结潜热的f平面非静力滤声波模式出发,得到了饱和湿空气中的广义能量方程。从广义能量方程出发,推导出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的判据。
陆维松李艳杰邵海燕
文献传递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
2011年
从含摩擦耗散与凝结潜热的f平面Boussinesq近似下的非线性扰动方程组出发,得到了湿空气中的广义能量方程,推导出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的必要条件,并将不稳定判据与干空气情况相比较,首先解析地分析得到凝结加热反馈机制对亚临界对称不稳定的影响。其次针对中尺度大气层结不稳定和稳定的情况,分别计算出初始扰动振幅的临界值,结果表明,相对干空气而言,饱和湿空气情况下,当中尺度大气层结不稳定时,亚临界对称不稳定更容易发生,即使中尺度大气层结稳定,亚临界对称不稳定也容易发生。这一结果改进了干空气下的非线性亚临界对称不稳定理论。
李艳杰陆维松邵海燕陶丽
关键词: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非线性
与西澳州西南部冬季降水相联系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西澳大利亚州西南部(SWWA)是西澳大利亚州首府Perth的所在地,也是西澳州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的中心。自20世纪中期以来,SWWA地区雨季降水持续减少。本文利用近60年的观测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已知的影响澳大利亚降水的热带海洋模态: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印度洋偶极子(IOD)和ENSOModoki(EM)对SWWA地区降水的影响,发现它们均不能解释SWWA地区前冬(5~7月)(全文季节均指南半球)和后冬(8~10月)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特别地澄清了南半球环状模(SAM)对SWWA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揭示了前人所指出的两者之间的显著关系是由于极端事件造成的。这表明,已知的影响澳大利亚降水的气候模态并不能解释SWWA地区冬季降水的长期变化趋势。通过对SWWA地区降水、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动力、热力结构和季节循环特征的分析,发现其表现出类似季风环流的特征,也即干湿季节的交替出现、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和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基于此提出了SWWA地区类季风环流(SWAC)的概念,并分析了其与SWWA地区冬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SWAC环流的减弱是SWWA地区降水减少的可能原因。
李建平李艳杰冯娟
关键词:季风降水印度洋偶极子
北半球夏季印度洋-西太平洋对流年际变率的主导模态及其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
李艳杰李建平
基于机器学习的非线性局部Lyapunov向量集合预报订正
2022年
基于Lorenz96模型初步探讨了机器学习算法提高非线性局部Lyapunov向量(NLLV)集合预报效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基于岭回归算法和NLLV集合预报结果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Ens-ML)能够有效提高整体预报技巧,而且优于集合平均预报(Ens Ave)、控制预报(Ctrl)以及基于Ctrl结果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Ctrl-ML).同时,还发现Ens-ML的预报技巧改进程度依赖于集合成员的数量,即增加集合成员数有助于提高Ens-ML模型的整体预报准确率.通过对比个例预报表现得到,随着预报时间延长,Ens-ML,Ctrl-ML和Ens Ave的个例预报误差逐渐小于Ctrl.进一步分析Ens-ML,Ctrl-ML和Ens Ave预报的吸引子,发现它们的概率分布的值域收缩、峰度增大并向平均值靠拢,尤其Ens-ML的表现更为明显.
康俊锋冯松江邹倩李艳杰丁瑞强钟权加
广义非线性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
首先,本文用解析方法分析了凝结加热反馈对亚临界对称不稳定判据的影响,得到一般大气中亚临界对称不稳定是否容易发生的条件。 其次,针对中尺度大气层结不稳定和稳定的情况,分别计算出了初始扰动振幅的临界值,发现:饱和湿...
李艳杰
关键词:亚临界湿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降水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