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迅

作品数: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二叠纪
  • 1篇茅口期
  • 1篇礁岩
  • 1篇沉积环境
  • 1篇成岩环境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作者

  • 2篇李迅
  • 2篇杨万容
  • 1篇张国方

传媒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年份

  • 2篇199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浙江桐庐二叠纪海绵生物丘的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被引量:6
1995年
浙江桐庐二叠纪茅口期海绵丘发育于碎屑陆棚上,呈透镜状,无礁前和礁后相。由于当时相对频繁的海进海退,使该丘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三次成礁期,海进成礁,海退消亡。其主要的礁岩类型为海绵(或水螅)障积岩,在上部出现纹层藻和古石孔藻粘结岩,最后为潮坪相叠层石灰泥岩所覆盖。该丘经历了早期海底、海水潜流带、混合水和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早期成岩作用以灰泥淀积作用为主,大部分孔隙都为灰泥所充填,少量残余孔隙中可见形成于早期海底成岩环境的纤状和针状方解石胶结物。
杨万容杨长庚李迅张国方
关键词:茅口期成岩环境二叠纪沉积环境
中国南方二叠纪礁类型及成礁的控制因素被引量:22
1995年
我国南方的二叠纪礁主要分布在黔、桂、川东、湘鄂西以及中下扬子地区,有两次大的成礁期,即茅口期和长兴期,且以长兴期礁发育好、分布普遍。根据礁的成因、组构及礁岩类型,将南方二叠纪礁分成4类:生物礁,生物丘,灰泥丘和地层礁。各类礁均具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同时它们的形成、演化和消亡,明显地受到古构造(尤其是古断裂)、古地理、古环境和海水进退、海平面升降的严格控制。
杨万容李迅
关键词:礁岩二叠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