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天南

杨天南

作品数:79 被引量:1,77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6篇盆地
  • 16篇锆石
  • 15篇地质
  • 15篇矿床
  • 11篇定年
  • 10篇变质
  • 8篇造山带
  • 7篇锌矿
  • 6篇地质学
  • 6篇地质意义
  • 6篇特提斯
  • 6篇铅锌矿
  • 6篇青藏高原
  • 6篇榴辉岩
  • 6篇兰坪盆地
  • 6篇辉岩
  • 6篇俯冲
  • 5篇岩浆
  • 5篇山带
  • 5篇山岩

机构

  • 75篇中国地质科学...
  • 18篇昆明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青海省地质调...
  • 3篇地质矿产部
  • 3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国土资源部信...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有色金属矿产...
  • 1篇牛津大学
  • 1篇燕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作者

  • 79篇杨天南
  • 20篇侯增谦
  • 18篇张洪瑞
  • 17篇宋玉财
  • 17篇薛传东
  • 15篇李锦轶
  • 12篇杨竹森
  • 12篇孙桂华
  • 11篇梁明娟
  • 11篇信迪
  • 10篇刘英超
  • 9篇刘燕学
  • 9篇许志琴
  • 8篇田世洪
  • 6篇王晓虎
  • 6篇朱志新
  • 6篇李亚萍
  • 5篇李政
  • 5篇姜勇彪
  • 4篇高立明

传媒

  • 16篇岩石矿物学杂...
  • 16篇岩石学报
  • 11篇地质学报
  • 6篇矿床地质
  • 5篇地质论评
  • 5篇地质通报
  • 2篇贵州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成都理工学院...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山东地质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球学报(中...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2006年全...
  • 1篇第八届全国显...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2012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马登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地层组合及年代学:火山岩锆石U-Pb定年证据被引量:16
2016年
在西南'三江'造山带中段的兰坪盆地内,由于露头状况不好,盆地基底岩石出露状况不详,导致地层划分、归属相当混乱。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揭示,盆地东缘马登地区出露的基底岩石主要由2个构造地层单元组成,上部为火山-沉积序列,下部为浅海相泥岩、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上部火山-沉积序列出露厚约1200m,可分为4个喷发-沉积韵律,由英安质熔岩、流纹质熔岩与晶屑凝灰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流纹质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及少量泥岩相间组成。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数据显示,岩浆活动始于250Ma,持续至244Ma,总体处于早三叠世,构成江达-维西-云县弧火山岩带的一部分。强烈变形的海相地层与火山岩二者呈断层接触,其时代老于250Ma。结合砂岩中碎屑锆石年龄结果(大于260Ma)判定,这套沉积岩应属于晚二叠世,其与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火山岩一起组成兰坪盆地的基底岩石。
唐靓薛传东杨天南梁明娟向坤廖程姜丽莉信迪
关键词:火山岩
兰坪盆地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及区域成矿作用被引量:30
2011年
针对沉积岩容矿铅锌矿床的定年难题,选用闪锌矿的Rb-Sr法和成矿阶段方解石的Sm-Nd法,对白秧坪铅锌铜银多金属矿床3个矿段(吴底厂、李子坪、富隆厂)分别测定,取得了较好的定年效果。测得白秧坪铅锌多金属矿床的铅锌成矿年龄为30~29Ma,而且3个矿段结果可互相印证。进而通过成矿年龄的探讨,认为矿区发生过2次矿化事件,一期为以铜为主的矿化,发生于古新世末-始新世初期,印度板块-欧亚板块强烈挤压后的应力松弛阶段成矿;另一期是以铅锌为主的矿化,发生于30~29Ma,对应于始新世末-渐新世早期挤压后应力松弛阶段。两期矿化事件在上千千米的'三江'成矿带上普遍存在,但在不同部位铅锌成矿时代略有不同,印度板块的东北角首先对接欧亚板块,位于岬角处正碰位置铅锌成矿要稍早于两侧的铅锌矿化事件。
王晓虎侯增谦宋玉财杨天南张洪瑞
关键词:RB-SRSM-ND成矿年代兰坪盆地
构造解析、地质学研究范式与理论创新——藏东南侧向碰撞带构造演化研究实践被引量:5
2022年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造山带地质演化是当前地质学研究的难点,也是地质学基础理论创新的可能方向。包括印度-欧亚大陆侧向碰撞带在内的国内、外造山带构造演化尚未取得共识,大多表现为“大量高质量数据与诸多充满争议的演化模型共存”。产生这些争议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质量数据”的时、空分布样式未受足够重视、以及部分关键地质体物理属性鉴别存在争议。这些问题为地质学发展与理论创新留下了巨大的空间。持续10多年西南三江造山带区域地质填图、构造解析揭示了侧向碰撞带构造格架、地壳变形历史,提出了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新的三阶段模型。这一研究实践表明,严格按照“构造解析方法”体现的“三步骤”研究范式开展区域地质填图是造山带理论创新的基础与保障。区域地质填图是造山带研究中难度最大的工作之一,要求填图人员必须具备广泛、坚实的地质学理论基础,以及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杨天南薛传东
关键词:区域地质填图
兰坪盆地西缘大宗铜矿区容矿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西南"三江"复合造山成矿带中段的兰坪盆地东、西缘均出露大片火山岩,但仅在西缘发育脉状铜矿床,并构成一条近南北向长约150 km的铜矿带。大多数矿床产于火山岩内及其与紧邻地层接触部位的断层裂隙带中。目前尚未确定赋矿围岩的年代,制约了对成矿过程的认识。在对位于该矿带中北段的大宗脉状铜矿区的详细路线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对代表安山质火山喷发-沉积旋回第1、2韵律层的2件玻屑晶屑凝灰岩和含火山角砾凝灰岩样品进行了锆石U-Pb定年,以期揭示赋矿围岩的时代。结果表明,容矿火山岩出露厚度约1 904 m,可划分为3个喷发-沉积韵律;第1韵律层凝灰岩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247.2±4.4 Ma(n=21,MSWD=2.7),第2韵律层凝灰岩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206)Pb/^(238)U年龄为243.8±6.4 Ma(n=9,MSWD=1.5),指示火山活动时代为244~247 Ma,属早中三叠世;区内强劈理化的砂泥岩夹灰岩位于火山岩之下,应属于晚二叠世地层。结合前人资料分析,认为大宗铜矿区容矿沉积-火山岩组合形成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是古特提斯阶段造山运动的产物。从容矿围岩看,大宗矿区内早中三叠世火山岩容矿脉状铜矿床只是兰坪盆地西缘铜矿带诸多脉状铜矿床的一种类型,没有明显的地层或岩性专属性,应属强构造变形带控矿的后生充填热液矿床。
徐墨寒薛传东杨天南吴静廖程唐靓梁明娟信迪
关键词:火山岩锆石U-PB定年脉状铜矿床古特提斯
滇西三江造山带中段马登盆地两个富碱火山岩的锆石U-Pb定年及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的方法测定了滇西三江造山带中段马登盆地内的2件富碱火山岩的年龄。结果表明马登盆地内粗安质火山岩形成年龄约在35Ma。富碱火山岩的形成时间与滇西三江造山带南段中东带内的新生代富碱斑岩岩浆作用高峰期一致,同样属于青藏高原后碰撞岩浆作用的时间范围内,这些富碱岩浆岩的岩浆活动是对印度-欧亚大陆巨大碰撞的一种响应。
韩雪杨天南信迪杨天南
关键词:岩浆作用
胶州——莱阳盆地白垩纪莱阳群中的震积岩及构造意义讨论被引量:40
2005年
通过对胶州-莱阳盆地沉积层的野外考察和岩心观察,系统分析了莱阳群的沉积特征及其变化规律,鉴别出一些较典型的震积岩类型;较详细描述了其中的粉砂质液化脉、震裂液化角砾岩、震褶岩和砂枕构造等地震液化特征。最后从盆地的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初步认为白垩纪早期胶州-莱阳盆地的形成与其南部苏鲁造山带的后期隆升同时,造成研究区总体处于伸展-裂解的构造环境之中。强烈的同沉积构造活动伴随频繁的地震发生,致使盆地内早期沉积的莱阳群以普遍发育震积岩为特征。
殷秀兰杨天南
关键词:白垩系震积岩白垩纪地震液化
天山造山带二叠纪后碰撞南北向挤压变形:以哈尔里克山北坡口门子逆冲型韧性剪切带为例被引量:15
2006年
后碰撞演化阶段的构造变形研究,是目前造山带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本文作者论述了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北坡口门子逆冲型韧性剪切带的特征,提出了哈尔里克山在二叠纪期间经历了向北北东30°方向的逆冲型韧性剪切构造变形的新认识。对同变形的绢云母^(40)Ar-^(39)Ar定年,获得259±1Ma冷却年龄。结合区域上其他年代学和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我们认为哈尔里克山在二叠纪中期遭受了后碰撞近南北向挤压构造变形的改造,其峰期约为259Ma左右。
孙桂华李锦轶杨天南王瑜高立明郝素凤
关键词:后碰撞韧性剪切^40AR二叠纪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的回返历史——苏鲁超高压带北界的构造变形与时限被引量:7
2002年
苏鲁超高压变质地块回返过程中,在其北缘形成伸展型正滑构造带。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两期伸展型变形:早期为高温下的强烈塑性变形,形成宽达2km的糜棱岩带,长石、石英等矿物被压扁、拉长成长条带状。糜棱岩的递进变形形成收缩褶皱,沿这类褶皱的轴面劈理形成白云母。晚期伸展变形表现为张性破裂,大量的伟晶岩脉沿破裂面灌入,形成位于超高压变质地块北缘的伟晶岩富集带。糜棱岩内、伟晶岩脉富集带内的白云母、钾长石矿物的K-Ar及Ar-Ar测年分析显示,早期伸展变形发生在150Ma之前,而晚期伸展变形发生在100~120Ma左右。
杨天南陈文李锦轶许志琴殷秀兰徐文华
关键词:K-AR测年
苏北高压变质带绿片岩中石榴石内文石包裹体的发现被引量:18
2002年
苏北高压变质带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南缘,露头多为绿片岩相的中—晚元古代云台岩群,典型的蓝片岩仅见于灌云县杨集的钻孔岩心中。本文通过拉曼光谱研究,在连云港地区的绿片岩内石榴石中发现文石(CaCO3)包裹体。文石呈细小包裹体残留于细粒半自形石榴石斑晶中。这些石榴石作为低扩散的刚性矿物,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变质反应证据保存在石榴石的成分环带及包体矿物组合中。文石包裹体的存在证明苏北高压变质带北部的、即本区出露的这套岩系是早期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晚期又叠加了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高压变质地体。
邱海峻许志琴张泽明杨经绥杨天南张建新李海兵
关键词:文石高压变质带石榴石绿片岩拉曼光谱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及其对中亚地区晚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约束被引量:97
2009年
卡拉麦里断裂带是新疆北部乃至中亚地区一条显著的大型断裂带,是在古生代洋盆关闭以后形成的。对于其前身古洋盆关闭过程中的古洋岩石圈板块的俯冲极性,在地质界有单向俯冲和双向俯冲2种对立的认识,对于该带是否是不同古板块之间的缝合带也存在截然不同的论点。根据20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和对前人资料的综合研究,简要地论述了该断裂带及其南侧地区的地质组成和构造变形特征,提出了该带是弧后盆地关闭的遗迹,其南侧为弧后盆地被动边缘,在该弧后盆地关闭的过程中古洋岩石圈板块向北俯冲的论点。最后,简要地探讨了该带对东准噶尔古构造-成矿格局演变和中亚地区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制约。
李锦轶杨天南李亚萍朱志新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