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慧

作品数:55 被引量:267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深圳市龙岗区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中毒
  • 16篇食物
  • 16篇食物中毒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9篇耐药
  • 9篇病毒
  • 8篇沙门菌
  • 8篇实时荧光
  • 7篇脉冲场
  • 7篇耐药性
  • 7篇分子
  • 7篇分子分型
  • 7篇副溶血性
  • 7篇副溶血性弧菌
  • 6篇PFGE
  • 5篇实时荧光PC...
  • 5篇埃希菌
  • 5篇病原学
  • 5篇大肠埃希菌

机构

  • 52篇深圳市龙岗区...
  • 8篇深圳市疾病预...
  • 3篇广东药学院
  • 2篇深圳市龙岗区...
  • 2篇深圳市计量质...
  • 2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52篇杨慧
  • 40篇陈应坚
  • 39篇甘莉萍
  • 35篇金玉娟
  • 28篇刘渠
  • 11篇李静媚
  • 7篇周健明
  • 4篇洪敏丽
  • 3篇王德全
  • 3篇林文娟
  • 2篇程小雯
  • 2篇杨坤祥
  • 2篇扈庆华
  • 2篇李刚
  • 2篇石晓路
  • 2篇吴洁
  • 2篇叶珍珍
  • 2篇赖妙儿
  • 2篇吴滨
  • 2篇甘丽萍

传媒

  • 1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0篇职业与健康
  • 9篇热带医学杂志
  • 5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3-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病原菌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了解2003-2010年深圳市龙岗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病原菌种类,为检测和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4789、WS/T9-1996和WS 271-2007规定的检验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3-20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样品进行检验,使用SPSS 13.0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0年龙岗区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90起,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33.3%)、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0.0%)、沙门菌(5.6%)和变形杆菌(5.6%)等9种;夏秋季高发,占71.1%(64/90),集体食堂发病最多,占75.6%(68/90);粪便标本的病原菌检出率最高,达60.5%(23/38)。结论本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和宣传教育,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杨慧甘莉萍陈应坚金玉娟
关键词: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统计分析
荧光定量PCR和DNA分子分型在菌痢暴发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和脉冲肠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在菌痢暴发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对一起菌痢患者的24份肛拭增菌液进行快速检测,同时从患者肛拭中分离的5株福氏4型志贺氏菌采用脉冲场凝脉电泳的方法进行了分子分型。[结果]在这一起菌痢疫情中,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24份肛拭增菌液,5份阳性,并从PCR阳性的增菌液中分离到5株福氏4型志贺氏菌,而且5株志贺氏菌的脉冲场凝胶(PFGE)图谱显示DNA条带完全一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在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原菌的DNA,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PFGE具有分型能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能直观地判断致病菌的亲缘关系,及时查明暴发流行的传染源从而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在志贺氏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甘莉萍刘渠陈应坚杨慧扈庆华
关键词:菌痢志贺氏菌PFGE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实验室检测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Cox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这2种病原体对于手足口病治疗和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介绍了这2种病原体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RT-PCR法、实时荧光RT-PCR法等。
金玉娟甘莉萍陈应坚杨慧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深圳市龙岗区沙门菌质粒图谱和耐药性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沙门菌的质粒图谱分布和耐药性。方法利用快速小量质粒提取技术及电泳图谱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2003—2007年食物中毒及伤寒、副伤寒疫情中分离的67株沙门菌进行质粒图谱分析并做药敏试验,药敏试验采用改良K-B法。结果质粒阳性率为67.2%(45/67)。质粒携带株每株1~8个不等数量的质粒,相对分子质量大小为1.1~54.2kb,质粒条带数以1~3条居多,未发现耐药谱与质粒特征有关。沙门菌对氟哌酸、氯霉素、氨基糖苷类及第3代头孢类抗生素完全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完全耐药,对头孢氨苄的耐药率高达41.8%,对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哌拉西林、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37.3%、37.3%、25.4%、25.4%和3.0%;沙门菌多重耐药率为13.0%。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人群携带的沙门菌耐药情况比较普遍;检测沙门菌质粒阳性率不高,质粒特征与耐药谱无关。
杨慧甘莉萍金玉娟
关键词:沙门菌质粒图谱耐药性
深圳市龙岗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情况及血清型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食物中毒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血清型分布及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tdh)毒力基因情况。方法于2009年6—10月间采集深圳市龙岗区水产品、外环境水体及期间发生的5起食物中毒病人粪便样品共548份,通过实时荧光PCR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初筛后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并对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及携带tdh产毒基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8份样品分离到223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42份食物中毒样品中分离到35株且均携有tdh产毒基因,21株血清型为O3∶K6,其余14株为O4∶K8。506份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188株,其血清群呈多样化,最主要的为O2(25.0%),其次为O3(10.1%)、O1(6.4%)、O10(6.4%)。结论在深圳市龙岗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体是带有tdh基因的O3∶K6或O4∶K8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该区水产品和外环境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较高且血清型呈现多样性,并与食物中毒分离株血清型存在差异。
金玉娟甘丽萍陈应坚杨慧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血清型
一起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对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病原体检测,为食物中毒调查和应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国标法(GB/T4789-2003、GB/T4789-2008、GB/T4789-2010适时版本)、WS/T9-2003和WS271-2007规定的检验方法对患者和厨工肛拭子及剩余食品等36份样品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 36份样品共检出21株沙门氏菌。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是由肠炎沙门氏菌引起的。
吴嘉志陈应坚甘丽萍金玉娟杨慧
关键词:肠炎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2011~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腹泻人群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该菌引起腹泻的防控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11~2015年腹泻人群粪便标本,进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后,利用PCR进行鉴定与分型,然后用K-B琼脂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结果: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9.4%(95/1008);年龄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4~25岁(11.5%)、25~35岁(11.6%)相对较高。检出类型以ETEC为主,占60.0%(56/95),其次为EPEC(22.1%,21/95)和EAEC(15.8%,15/95)。出现较高耐药率的是萘啶酸(69.5%),其次是氨苄西林(40.0%)和四环素(34.7%);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率(MDR)为38.9%,ETEC、EPEC、EAEC多重耐药率分别为25.0%、66.7%、43.8%。结论:深圳市龙岗区五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中ETEC感染率最高,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较严重;提示规范合理使用抗生素。
白江涛杨慧陈应坚刘渠金玉娟甘莉萍叶珍珍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腹泻耐药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同源性研究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由副溶血性弧菌O3:K6型引起食物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食物中毒事件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并从7宗相同血清型O3:K6的溶血性弧菌菌株中,每宗取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7株副溶血性弧菌,它们的血清型均为O3:K6,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显示,有2株副溶血性弧菌图谱一致,具有高度的同源性;5株副溶血性弧菌为紧密相关。结论:通过PFGE分子分型的方法了解到该血清型O3:K6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之间具有紧密相关和高度的同源性,表明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O3:K6是该地区引起腹泻的主要菌型。
甘莉萍陈应坚杨慧兰全学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PFGE
深圳市龙岗区2004~2008年伤寒沙门菌脉冲场电泳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对深圳市龙岗区2004-2008年间分离到的伤寒沙门菌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04-2008年伤寒沙门菌并用生化和血清学方法进行鉴定,伤寒沙门菌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XbaI酶切后,采用脉冲场电泳(PFGE)获得电泳图谱,再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在深圳市龙岗区2004-2008年间共分离到32株伤寒沙门菌。BioNumerics分析结果显示,共有24个不同的PFGE带型出现,除一株以外其余31株分布于6个相似性在85%以上的簇内。不同年份之间既有交叉又有差异。结论:深圳市龙岗区可能存在6个伤寒沙门菌的流行克隆,这些克隆传播可能是本区伤寒沙门菌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公共卫生建设仍需加强。PFGE指纹图谱为本区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网络监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伤寒沙门菌所致疾病及时主动监测和传染来源追踪提供了技术支持。
金玉娟甘莉萍杨慧杨坤祥
关键词:伤寒沙门菌分子分型
非典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食物中毒病原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暴发流行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采集患者和厨工肛拭子、末梢水及物表涂抹拭子共90份。通过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确定病原菌后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分别检测病原菌毒力基因eaeAi、paHs、tl、ts、tx1与stx2存在情况。其中4株病原菌全基因组经限制性内切酶XbaI酶切后,通过PFGE获得电泳图谱并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90份标本中22份样品分离出携带eaeA基因的EPEC。BioNumerics分析结果显示4株EPEC PFGE带型完全相同,表明来源于同一克隆株。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带eaeA基因非典型EPEC引起的暴发流行。
陈应坚甘莉萍金玉娟杨慧刘渠
关键词: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实时荧光PCR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