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宇

作品数:11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基因
  • 6篇基因治疗
  • 4篇休克
  • 4篇肿瘤
  • 4篇腺病
  • 4篇腺病毒
  • 4篇创伤
  • 4篇创伤性
  • 4篇创伤性休克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启动子
  • 3篇重组腺病毒
  • 3篇自杀
  • 3篇自杀基因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作者

  • 11篇杨文宇
  • 11篇黄宗海
  • 5篇车小燕
  • 3篇孙高斌
  • 3篇汤福祥
  • 3篇孙英刚
  • 2篇黄元媛
  • 2篇龚小卫
  • 2篇陈建发
  • 1篇郑全
  • 1篇雷洪伊
  • 1篇程琦
  • 1篇张庆国
  • 1篇林洪武
  • 1篇钱勇
  • 1篇宋慧娟
  • 1篇苏国强

传媒

  • 4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6篇2004
  • 5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的干预作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用44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35~45 mmHg(4.67~6.00kPa),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随机分为休克组(10只)、AG组(根据复苏时静脉注射AG含量为2、8、60 mg/kg@b.w.则分为AGI、AGⅡ、AGⅢ组,各8只)、L-NAME组(10只,复苏时静脉注射L-NAME 8 mg/kg@b.w.),观察休克前后血浆NO浓度的动态变化及24 h大鼠存活率.并留取肺、肝、肾、小肠组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AG各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明显降低,各脏器的病理损害亦显著减轻,存活率明显提高,并且AGⅢ组效果最好;L-NAME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也明显降低,各脏器的病理损害无明显变化,存活率无明显提高.结论NO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AG有助于创伤性休克的改善:而L-NAME能降低NO的水平,但对休克的预后无明显改善.
孙高斌黄宗海孙英刚杨文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动物实验
选择性、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影响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探讨选择性、非选择性内皮素(ET)受体拮抗剂对创伤性休克大鼠的影响。方法 采用后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休克+BQ-123组和休克+PD142893组,分别于创伤前、休克末、复苏后 1、3、5 h检测血浆内皮素及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 3组大鼠休克末及复苏后备时间点血浆内皮素浓度及组织氧分压较伤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休克+BQ-123组于复苏后 1、3 h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复苏后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较休克组显著升高(P<0.05),其 12、24 h存活率同休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创伤性休克后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升高,选择性ETA受体拮抗剂BQ-123可显著改善创伤性休克大鼠内脏组织氧分压,延长存活时间。
孙英刚黄宗海张庆国雷洪伊林洪武杨文宇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血流动力学
新法制备含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应用简化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法高效制备含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方法 先以氯化钙法替代电穿孔法将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1导入BJ5183细菌,制备BJ5183pAdEasy-1细菌;再以后者作感受态细菌,与线性化的转移质粒pAdtrack-VEGFP-CDglyTK进行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VEGFP-CDglyTK,转染293细胞,制备含VEGF启动子驱动的CD/TK融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结果 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成功率为60%(6/10)。转染293细胞后7~12d可收获病毒。结论 简化的细菌内同源重组法简便易行,重组效率较高,易于推广应用。
黄元媛黄宗海陈建发汤福祥杨文宇郑全车小燕
关键词:VEGF启动子重组腺病毒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4
2003年
目的 :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S)抑制剂氨基胍 ( AG)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甲酯 ( L NAME)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30只 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 ( MAP) 35~ 45 m m Hg( 1mm Hg=0 .133k Pa) ,维持 30 m 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随机分为休克组 ( 10只 )、AG组 ( 10只 ,复苏时静脉注射 AG8mg/ kg)、L NAME组 ( 10只 ,复苏时静脉注射 L NAME8mg/ kg) ,观察休克前后血浆一氧化氮 ( NO)浓度的动态变化 ,观察 2 4h大鼠存活率 ,2 4h后留取肺、肝、肾、小肠组织 ,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大鼠创伤性休克后 ,血浆 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 ;AG组动物复苏后血浆 NO的水平明显降低 ,各脏器的病理损害亦显著减轻 ,存活率明显提高 ;L NAME组动物复苏后血浆 NO的水平也明显降低 ,各脏器的病理损害无明显变化 ,存活率无明显提高。结论 :NO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应用 AG有助于创伤性休克的纠正 ,而L NAME能降低 NO的水平 ,但对休克的预后无明显改善。
孙高斌黄宗海孙英刚杨文宇苏国强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创伤性休克氨基胍非选择性
靶向性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前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启动子-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PCR扩增出KDR启动子、CD基因、TK基因序列,构建pKDR-CDglyTK质粒;以Adeasy-1系统为载体,采用细菌内同源重组“两步转化法”构建携带KDR启动子调控下的CD与TK的融合基因腺病毒重组质粒pAdKDR-CDglyTK,重组质粒在293细胞中包装成病毒,并进一步扩增、纯化,以不同的感染复数(MOI)体外感染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利用重组病毒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腺病毒的感染效率,并给予不同浓度的GCV(ganciclovir)和/或5-FC(5-fluorocytosine),比较GCV(ganciclovir)和/或5-FC联合对转基因HUVEC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了AdKDR-CDglyTK重组病毒,并高效地转染了HUVEC,其转染效率随重组病毒的MOI增加而升高。被转染的HUVEC对GCV和5-FC高度敏感。另外,MOI一定时,细胞存活率随GCV和5-FC浓度增加递减;GCV和5-FC浓度一定时,细胞存活率随MOI升高而降低。不同前药组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联合应用GCV+5-FC较单用GCV或5-FC对感染细胞的杀伤作用更强(P<0.05)。结论KDR启动子-双自杀基因系统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率与GCV和5-FC的浓度及重组腺病毒的MOI相关,联?
黄宗海杨文宇龚小卫钱勇车小燕
关键词:脐静脉内皮细胞杀伤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治疗KDR启动子肿瘤
“两步转化法”高效制备携带自杀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采用“两步转化法”高效制备含胞嘧啶脱氨酶(CD)自杀基因的腺病毒重组载体。方法将质粒pAdEasy-1线性化后转化于BJ5183菌,制备AdEasy-1细菌;自载体pBS-CD中切出CD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构建的pAdtrackCMV-CD线性化后转化AdEasy-1细菌,抽提同源重组腺病毒质粒,PacⅠ酶切后转染293细胞,在293细胞中包装与扩增,利用GFP报告基因进行滴度测定。同时按“一步转化法”进行同样的重组腺病毒制备,比较二者的优劣性。结果“两步转化法”终产物17个克隆中13个正确,正确率为76.5%(13/17);“一步转化法”重组产物17个克隆中有2个正确,正确率为11.8%(2/17),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 17)。结论“两步转化法”细菌内同源重组是一种更高效、更方便的重组腺病毒制备方法。
杨文宇黄宗海汤福祥钱勇车小燕
关键词:自杀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恶性肿瘤基因治疗
肿瘤基因治疗阳离子载体应用中的问题与策略被引量:4
2004年
采用阳离子载体将肿瘤治疗基因送入靶细胞中表达 ,须经历体内传递、穿过细胞膜、细胞内传递、细胞内表达等多个步骤。当前研究表明 ,阳离子载体在此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独特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大大推动了对阳离子载体的认识与应用。
杨文宇黄宗海
关键词:基因疗法基因载体基因转移
氨基胍在大鼠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作用
2003年
目的 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氨基胍 (AG)在大鼠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 ,然后随机分为休克组 ( 10只 )、AG组 (根据复苏时静脉注射AG含量为 2 ,8,60mg/kg则分为AGⅠ ,AGⅡ ,AGⅢ组 ,各 10只 ) ,观察休克前后血压及血浆NO浓度的动态变化及 2 4h大鼠存活率 ,并留取肺、肝、肾、小肠组织 ,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大鼠创伤性休克后 ,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 ;AG各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明显降低 ,各脏器的病理损害亦显著减轻 ,存活率明显提高 ,并且AGⅢ组效果最好。结论 NO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应用AG有助于创伤性休克的改善 ,提高动物生存率。
孙高斌黄宗海宋慧娟杨文宇
关键词:氨基胍创伤性休克一氧化氮合酶氨基胍
腺病毒介导双自杀基因选择性杀伤血管内皮细胞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在KDR启动子调控下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方法应用PCR扩增出KDR启动子序列,分别构建携带KDR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下的CD与TK的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KDR-CDglyTK、AdCMV-CDglyTK,体外感染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HUVEC和结直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利用重组病毒携带的GFP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测重组病毒的感染效率,并给予不同浓度的GCV和5-氟胞嘧啶(5-FC),观测杀伤作用,比较两种启动子的转录调控特性。结果成功构建了两种重组病毒,并高效地转染了HUVEC和LOVO细胞。两种重组病毒对两种细胞的转染效率相似,并随重组病毒的感染复数MOI(multiplicityofinfection)增加而升高;以MOI=100的两种病毒分别转染的两种细胞表现出对前药的不同敏感特性:转染了AdCMV-CDglyTK的HUVEC和LOVO细胞以及转染了AdKDR-CDglyTK的HUVEC细胞,对前药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转染了AdKDR-CDglyTK的LOVO细胞,对前药敏感性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与其他3组两两间比较,P均<0.001)。结论KDR基因启动子可调控双自杀基因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有利于实现双自杀基因靶向恶性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抑癌疗法。
杨文宇黄宗海龚小卫程琦车小燕
关键词:腺病毒自杀基因选择性杀伤血管内皮细胞KDR启动子
简化的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高效制备腺病毒质粒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应用简化的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高效制备腺病毒质粒。方法 :对细菌内同源重组法进行改进和简化 ,先构建含腺病毒基因组质粒pAdEasy 1的BJ5 183细菌 ,筛选出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菌落 ,继而应用氯化钙法制作BJ5 183pAdEasy 1感受态细菌。用PmeⅠ酶使转移质粒pAdtrack CMV TK线性化 ,和BJ5 183pAdEasy 1感受态细菌混合进行转化 ,在含 12 5 μg mL卡那霉素的LB琼脂平皿上培养 ,筛选出卡那霉素抗性的细菌进行质粒抽提纯化 ,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结果 :卡那霉素抗性细菌有 2种 ,一种是含pAdeasy CMV TK(约 34kb) ,另一种含pAdtrack CMV TK(约 10kb) ,两者可经琼脂糖电泳加以鉴别。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成功率达 90 % (9 10 )。结论 :简化的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是一种简便易行。
陈建发黄宗海黄元媛汤福祥杨文宇车小燕
关键词:基因治疗病理学重组腺病毒遗传学质粒两步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