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6篇颌面
  • 6篇颌面部
  • 6篇面部
  • 4篇颌骨
  • 3篇缺损
  • 3篇髁状突
  • 3篇髁状突骨
  • 3篇髁状突骨折
  • 3篇外科
  • 3篇口腔
  • 3篇病例
  • 2篇术后
  • 2篇强直
  • 2篇颌面部外伤
  • 2篇下颌
  • 2篇下颌骨
  • 2篇下颌骨髁
  • 2篇下颌骨髁状突
  • 2篇临床回顾性研...

机构

  • 1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作者

  • 13篇杨文宇
  • 12篇后军
  • 8篇孙明
  • 8篇李承靖
  • 8篇薛浩伟
  • 7篇胡玉坤
  • 7篇方冬冬
  • 6篇肖锋
  • 4篇张令达
  • 3篇夏荣
  • 1篇律娜
  • 1篇刘金丽
  • 1篇杨全全
  • 1篇肖峰

传媒

  • 3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2013年全...
  • 1篇第五届全国口...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6
  • 4篇2014
  • 3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Computer Aided Surgery,CAS)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选取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7例,术前行三维CT重建,将所获得CT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制成三维实体模型。对模型进行手术设计,模拟手术及个体化钛板的预制,行颌面部复杂骨折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CT复查,并与术前设计比较,检验骨折复位情况。结果计算机辅助外科可以使颌面部复杂骨折的治疗做到术前准确设计、术中参照定位,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效果。术后CT检查示骨折复位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结论计算机辅助外科有助于提高颅颌面复杂骨折的复位精度,是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治疗颌面部复杂骨折的辅助方法 。
杨文宇孙明肖锋李承靖方冬冬夏荣后军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外科颌面部复杂骨折坚强内固定口腔颌面外科
前臂游离皮瓣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9年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切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6月~2017年0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第二附属医院收治11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游离桡侧前臂皮瓣Ⅰ期修复重建口腔较大软组织缺损,总结临床手术经验。结果 11例舌、颊、口底等处缺损成功修复,术后外形恢复满意。术后半年随访,大部分患者皮瓣黏膜化明显,全部患者咀嚼功能基本恢复;部分患者舌及口底鳞癌术后语言功能稍有改变。结论游离桡侧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是一种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较大缺损的理想皮瓣选择。
杨文宇后军肖锋方冬冬李承靖孙明胡玉坤薛浩伟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肿瘤显微外科
两种血管吻合方式在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中的对比分析
2022年
目的观察比较微血管吻合器吻合游离皮瓣静脉与手工吻合游离皮瓣静脉之间的差异,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的30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缺损行游离皮瓣修复患者(其中一附院15例,二附院15例),动脉采用手工吻合,一附院静脉吻合采用手工吻合,二附院采用吻合器吻合。结果全部皮瓣均成活,微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平均用时6分半钟,手工缝合静脉平均用时16分钟,无血管危象发生。结论微血管吻合器可明显缩短吻合时间,减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吻合方法相对简单,术后血管通畅度较手工组有所提高。
李承靖后军薛浩伟孙明胡玉坤方冬冬杨文宇肖锋
关键词:游离皮瓣
127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病例临床回顾性研究
后军薛浩伟杨文宇胡玉坤孙明张令达
关键词:颌面部外伤髁状突骨折关节强直
手术导航技术下3D打印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手术导航技术下3D打印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重建手术,观察组采用计算机手术导航技术下3D打印技术进行重建,比较两组颧突点至颧弓根点表面突度差值、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3个月的治疗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颧突点至颧弓根点表面突度差值均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74,t=74.534;P<0.05);且观察组术后颧突点至颧弓根点表面突度差值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48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7.014,t=4.74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在外貌、语言以及咀嚼功能方面的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导航技术下3D打印辅助重建手术治疗颌面部骨折,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李承靖方冬冬杨文宇肖锋李迪后军
关键词:颌面部骨折
超声骨刀技术联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在颌骨囊肿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骨刀技术联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在颌骨囊肿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1年3月颌骨囊肿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骨刀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骨刀技术联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7 d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疼痛情况、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7 d V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7 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7 d均伴有炎性因子水平升高,而观察组术后7 d IL-1α、IL-4、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超声骨刀技术联合医用胶原蛋白海绵用于颌骨囊肿患者中创伤较小,能减轻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肖锋薛浩伟方冬冬杨文宇李承靖
关键词:颌骨囊肿炎性因子术后疼痛
127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病例临床回顾性研究
后军薛浩伟杨文宇胡玉坤孙明张令达
关键词:颌面部外伤髁状突骨折关节强直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口腔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口腔临床医学教学的问题。方法:在口腔临床教学过程多个方面引入多种计算机辅助技术,分析其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影响。结果: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口腔临床教学较传统口腔医学教学可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结论: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于口腔临床教学值得向各级教学单位推广。
后军杨文宇
关键词:口腔临床计算机辅助技术教学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骨优导在颌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PRF)对颌骨骨缺损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各种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的4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用PRF+骨优导充填骨腔,对照组用骨优导直接充填骨腔。术后4、8、12、24周进行随访检查,观察创口愈合情况,定期摄口腔全景片,在术后24周时行临床综合疗效评估。结果术后24周时试验组有效3例、显效17例;对照组进步3例、有效7例、显效10例,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血小板纤维在颌骨缺损修复的过程中,起到促进新骨形成的作用,有利于骨组织的愈合,是一种良好的骨修复材料。
方冬冬后军杨全全杨文宇李承靖肖锋夏荣
关键词:骨缺损
计算机辅助的模型外科在治疗面中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选取面中部骨折患者17例,术前行三维CT重建,将所获得CT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制成三维实体模型。对模型进行手术设计,模拟手术及个体化钛板的预制。计算机辅助的模型可以快速、立体、准确的显示骨折部位的三维解剖结构,模型外科可以使面中部骨折的治疗做到术前准确设计、术中参照定位,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效果满意。计算机辅助的模型外科是诊治面中部骨折的重要手段。
孙明律娜后军薛浩伟胡玉坤杨文宇李承靖张令达
关键词:模型外科面中部骨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