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航
- 作品数:150 被引量:674H指数:14
- 供职机构:陕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语言文字机械工程更多>>
- 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丁酰胆碱酯酶的影响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采用硫代丁酰胆碱法检测血浆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活性,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BuChE水平治疗后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血浆BuChE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理与降低血浆BuChE水平相关。
- 牛文民刘智斌杨晓航王渊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微针疗法丁酰胆碱酯酶
- 一种基于光热的穴位刺激装置
- 本发明涉及穴位刺激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基于光热的穴位刺激装置,本发明包括灯管,所述灯管的一端滑动安装有用于定位的定位环,定位环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用于定位和防尘的定位球,定位环内设置有用于喷洒酒精的补充组件。本发明通过定位...
- 刘奇田丽娜曹玉洁谢俊霞刘力杨晓航王渊王强史宇兵张宁苗玉清
- 新型针灸器具的研发与应用概况
- 2024年
- 新型针灸器具的研发是推动针灸学科不断前进的源泉和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结合先进的生物材料、信息技术制造,传统针灸器具的外观、材质、功能得到明显改进。新型针具(磁极针、新型火针、针灸传感针、纳米药物输送针灸针)、新型灸具(“控温”灸器、“控烟”灸器、“控光”灸器)及新型激光针灸的研发进一步优化了传统器具的结构设计、提高了治疗效果、扩大了治疗范围。既服务于临床,又助力于针灸科研的深入探索,促进了针灸学科的现代化发展。
- 张宁张朴种文强吕沛然乔海法刘力杨晓航杨晓航
- 关键词:针刺艾灸针具
- 保肝护脑针法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保肝护脑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对照组、保肝护脑针法组,每组10只。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脑缺血大鼠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模型组、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缺血2 h(电针治疗前)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针刺对照组相比,保肝护脑针法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更为显著(P<0.05)。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MDA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对照组和保肝护脑针法组血清ALT、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针刺对照组相比,保肝护脑针法组血清ALT、SOD、MDA各项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保肝护脑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效果较单纯头穴针刺更为显著,其治疗机理与抗氧应激密切相关。
- 牛文民刘智斌杨晓航王渊
-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ALTSODMDA氧应激
- 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15年
-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的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有慢性、复发性等特点,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普遍认为UC的发病与基因易感性,宿主的免疫系统失调,共生的肠道菌群紊乱,氧化应激以及炎症介质的参与等有关。目前,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已成为UC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各种益生菌、致病菌的研究结果层出不穷,它们在UC的发病机制中起到的作用至今尚无定论。本文就UC发病机制中肠道菌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李舒刘文奇傅鹂婕许小凡张红杨晓航
-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
- 针刺“新胃俞”对脾胃湿热型胃脘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观察针刺"新胃俞"治疗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中胃泌素(gastrin,GAS)和胃动素(motilin,MTL)的影响。方法选用符合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的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50例,分为药物组和针刺组,药物组给予山莨菪碱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针刺组选择"新胃俞"穴进行针刺,在针刺和给药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中GAS、MTL的含量。结果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血浆中GAS、MTL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针刺后二者的含量接近于健康组。结论针刺"新胃俞"对于脾胃湿热型胃脘痛患者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GAS、MTL等胃肠激素的释放来发挥作用。
- 刘智斌牛文民杨晓航王渊李杰王捷虹王卫刚牛晓梅刘思洋
- 关键词:胃脘痛GASMTL
- 血管性痴呆之嗅觉功能障碍与嗅三针干预效应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索血管性痴呆与嗅觉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并验证嗅三针对此的干预效应.
方法60例血管性痴呆并伴有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接受嗅三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嗅觉功能检查,同时于治疗前后进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
- 刘智斌牛文民杨晓航王渊王卫刚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嗅觉功能障碍嗅三针干预效应
- 针刺联合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21年
- 过敏性鼻炎是目前最常见的高发病率、低治愈率的慢性疾病之一。2015年针刺疗法被首次载入由美国编写的有关过敏性鼻炎的最新指南中,说明针刺疗法对过敏性鼻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作者以"过敏性鼻炎""针刺"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了近5年的相关文献,整理后发现,与单一的针刺疗法相比,针刺联合其它疗法能更加长效地缓解患者症状,降低过敏反应,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复发率。具体的联合疗法如下:针刺联合西药治疗、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针刺联合灸法治疗、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针刺联合拔罐治疗、针刺联合自血疗法治疗、针刺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等。文章还针对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建议。
- 岳江鑫杨晓航
-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针刺疗法联合疗法
-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探索被引量:13
- 2020年
- 结合新型冠状病毒引起肺炎这一目前备受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中探索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珍惜时间与机会,不负韶华,努力学习知识并刻苦钻研;珍惜和平与友爱,奋发有为,勇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爱护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传播优秀文化和人文情怀;珍惜生命与健康,砥砺前行,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素养;珍惜教训与经验,探索实践,汇通中西思维和医学理论。
- 叶峥嵘杨晓航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 嗅三针预防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嗅三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体重300±2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每组10只。制作脑缺血大鼠模型和脑缺血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通过嗅三针电刺激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水迷宫试验显示,大鼠6 d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短于脑缺血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短于脑缺血模型组(P<0.05);脑缺血模型组与脑缺血嗅球损毁模型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大鼠在原平台象限跨越相应平台的次数,正常对照组明显多于脑缺血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多于脑缺血模型组(P<0.05);脑缺血模型组与脑缺血嗅球损毁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嗅三针能够有效预防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损害的发生,其干预效应的发挥依赖于嗅觉传导通路的完整性。
- 牛文民刘智斌杨晓航王渊
- 关键词:脑缺血嗅球学习记忆嗅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