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治平
- 作品数:9 被引量:194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稻—鸭生态系统中二化螟消长动态研究被引量:11
- 2004年
- 2003年4~10月,在稻鸭共栖田中,对二化螟发生规律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能显著减轻二化螟的为害。与对照相比,中稻田养鸭区二化螟为害株率减少13.4%~47.1%;晚稻田减少62.2%。稻鸭共栖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 刘小燕杨治平黄璜胡立冬刘大志陈艳芬
- 关键词:稻鸭共栖二化螟
- 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被引量:98
- 2004年
- 研究鸭子在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对蜘蛛及病、虫、草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稻田中放入 4 5 0只鸭 / hm2 ,对农田杂草的控制率为 98.8% ;稻鸭共栖小区蜘蛛数量显著高于施药小区。高峰期蜘蛛量 ,稻鸭共栖小区比施药小区高 6 3.6 % ;第 4、第 5代稻飞虱虫量稻鸭共栖小区比对照小区分别下降 4 7.6 %、72 .8% ,稻鸭共栖对稻飞虱可以起到稳定、持续的控制作用 ;可减轻二化螟、纹枯病的发生量和发病程度约 5 0 .0 % ,对二化螟和纹枯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稻鸭共栖对纵卷叶螟控制效果较差 ,水稻生长后期需结合采用药剂防治 ;稻鸭共栖可改变农田害虫、天敌的生存环境 ,减少用药次数 ,减轻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
- 杨治平刘小燕黄璜刘大志胡立冬苏伟谭泗桥
- 关键词:稻鸭共栖蜘蛛二化螟纵卷叶螟
-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变化规律被引量:46
- 2004年
-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发展的影响 ,为稻 -鸭复合系统中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笔者在中稻、晚稻田进行了稻田养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稻田每 6 6 6 .7m2 放养体重 15 0 g左右鸭子 15~ 2 0只 ,能使纹枯病病蔸率减少5 6 .0 % ,病株率减少 5 7.74 % ,同时比用井岗霉素防治的小区病蔸率下降 9.0 % ,病株率下降 15 .2 5 % ,病情指数比空白对照下降2 6 .4 6 ,比施用井岗霉素的施药区减少 0 .95 ;防治效果显著 。
- 刘小燕杨治平黄璜胡立冬刘大志谭泗桥苏伟
- 关键词:稻鸭共生水稻纹枯病
-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主要伴生种种群动态研究
- 论文综述了稻鸭复合生态系统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生态学原理为理论指导,深入调查研究了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水稻的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并统计出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分析...
- 杨治平
- 关键词:复合生态系统伴生种种群动态
- 小毛莨内酯影响结核患者PBL中结核菌16-KDa SHSP表达的研究
- 目的 研究小毛莨内酯(Ternatolide, Tern. )抗人体结核休眠菌感染的分子免疫学机理。方法 56例湖南地区肺结核病人,经至少1个疗程以上全程联合化疗后痰结核菌培养仍阳性,药敏试验示结核菌至少对异烟肼或利福平...
- 詹莉戴华成杨治平易著文成诗明舒平
- 文献传递
- 稻田养鸭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被引量:33
- 2004年
- 为了探明稻田养鸭对水稻病虫害的控制作用,于2003年4至11月在湖南省桃江县建立稻田养鸭试验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稻田,放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百蔸虫量较空白区虫量下降70.2%和72.4%;晚稻田养鸭区第四代、第五代稻飞虱虫量较空白区下降56.2%和64.7%,表明稻鸭共栖对稻飞虱起到了稳定、持久的控制作用.放鸭区不需用药防治稻飞虱,经济效益明显.
- 杨治平刘小燕黄璜胡立冬苏伟刘大志
- 关键词:稻鸭共栖稻飞虱
- 稻鸭复合生态系统中二化螟发生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5年
- 2003年4~10月,在湖南桃江县的稻鸭共栖田中,对二化螟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放养体重200~400g鸭子300~450只,能使二化螟幼虫的高峰发生期向后推迟9~14d.中稻放鸭区与空白区对照,第二代二化螟幼虫的发生数量减少53.2%~76.8%:放鸭区二化螟为害株率比空白区降低13.4%~47.1%.晚稻第三代二化螟幼虫发生数量放鸭区比空白区减少61.8%,二化螟为害株率降低62.2%.
- 刘小燕杨治平黄璜戴振炎胡立冬刘大志丁朝晖
- 关键词:复合生态系统二代二化螟空白区稻鸭共栖发生期中稻
- 湿地稻——鸭复合系统中田间杂草的变化规律被引量:25
- 2004年
- 为了克服水稻田大量施用化学农药除草的弊端,对中稻和晚稻的稻鸭共生田中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稻田养鸭对杂草的控制效果为98.5%~99.3%,比施用化学除草剂的效果高6.9%~16.1%.放鸭田不仅消除了杂草危害,而且省工、省药、增产、增收,是一项一举多得的生物除草技术.
- 刘小燕杨治平黄璜胡立冬陈艳芬文祝友
- 关键词:水稻生态系统杂草生物除草
- 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CH_4排放规律研究被引量:38
- 2006年
- 首次对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的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甲烷排放通量日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排放高峰出现在下午14:00~16:00,晚上0:00~4:00达到最低值。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生态种养期间叫烷排放通量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甲烷排放出现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水稻生长返青期、幼穗分化期,第1个峰值为15.813mg/(m^2·h),第2个峰值为9.485mg/(m^2·h)。其次在水稻分蘖盛期,甲烷的排放通最最高可达8.227mg/(m^2·h)。稻-鸭-鱼共栖生态系统中,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增加10.98mV.还原物质总最、活性还原物质总昼分别降低1.46cmol/kg、1.25cmol/kg。稻田甲烷排放与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还原物质总量、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 刘小燕黄璜杨治平余建波戴振炎王德军谭泗桥
- 关键词:甲烷排放通量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