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胜刚

作品数:17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广东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文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文学
  • 5篇左翼
  • 5篇小说
  • 4篇底层文学
  • 3篇左翼小说
  • 2篇新媒体
  • 2篇意识形态
  • 2篇自我
  • 2篇左翼文学
  • 2篇文学写作
  • 2篇写作
  • 2篇媒体
  • 1篇大众
  • 1篇底层写作
  • 1篇第二代农民工
  • 1篇新媒体平台
  • 1篇心理学解读
  • 1篇叙事
  • 1篇学潮
  • 1篇意识形态化

机构

  • 15篇广东金融学院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15篇杨胜刚
  • 4篇黄灯

传媒

  • 2篇江汉论坛
  • 2篇粤海风
  • 1篇南方文坛
  • 1篇小说评论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文艺理论与批...
  • 1篇经济导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岭南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返乡体”底层视角下的农村叙述被引量:10
2016年
农村作为当下社会问题呈现的终端场域,伴随时代的剧烈转型,已成为各方力量、阶层关注的显性问题和诸多学者、作家关注和叙述的重要对象。近两年来,伴随新媒体的巨大传播力,"返乡体"的出现成为叙述乡村的重要力量。它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不单纯是传播事件,也不单纯是学术问题,而是隐含了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的产生。它带着问题的尖锐性和话题性,多了一份直面问题的粗粝特征,从多个层面揭开了被遮蔽的农村真相,从精神气质和底层文学上获得了深层沟通,并在一定程度上以创作实践廓清了底层写作和知识分子之间的复杂关系。
杨胜刚
关键词:底层文学新媒体
中国故事的重新讲述--以蒋光慈1925-1927年的革命文学写作为例
2012年
自1925年后出现的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文学"作家对中国的描述与同时代在五四精神氛围中从事写作的作家笔下的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差异主要表现为,革命文学在讲述苦难的中国故事时在作品里对置中国于苦难境地的根源做明确的指认,并刻画民众的觉醒和反抗,以此来凸显中国的生机所在。革命文学这样来讲述中国故事是革命文学作家已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国民革命意识形态,并以此来作为理解中国的思想图式和建构作品的结果。这标志着中国文学意识形态化的萌芽。
杨胜刚
关键词:革命文学
底层文学的新动向及左翼文学传统的终结
2016年
一评论界关于底层文学的争论业已消歇,但有关底层的写作并未随之终止,甚至在近年来有了新的动向。底层文学曾被认为有诸多不足,比如思想的贫乏、艺术粗糙、展示苦难、人物塑造的扁平化等。不过新出现的底层文学却不是冲着为已有的底层文学纠偏而来,而是在日益变动的中国现实中应运而生,这充分显示现实对文学写作的催生作用远大于评论对于文学的训诫。
杨胜刚
关键词:底层文学文学写作扁平化
连环画中刘胡兰形象建构过程的叙事考察被引量:2
2016年
刘胡兰作为一名家喻户晓的革命英雄,其具有象征意义的确定形象,定型于"文革"期间的经典化。事实上,伴随着不同话语形态的显隐,刘胡兰形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经过了复杂的建构过程。从"日常叙事中的少女"到"阶级叙事中的英雄",其面目逐渐明晰,性格逐渐单一。以连环画为观照点,通过对刘胡兰形象变迁的叙事考察,可还原刘胡兰的"女英雄"形象是如何通过"取舍"和"改编"的手段被建构起来的过程,并以此揭示革命英雄叙事在统一的主流价值基调下,在"本事"和"故事"之间的较量中,所蕴含的民间话语和意识形态话语之间的斗争。
杨胜刚黄灯
关键词:日常叙事
中国共产党以怎样一种领导方式推动了左联的成立
2016年
中国共产党在1930年代领导文艺的方式体现出基于严酷环境的特异性,这从左联成立这件事上可见一斑。本文对一些参与建立左联的当事人充满歧义的回忆详加考辨,发现党的领导人确曾就太阳、创造两社停止与鲁迅的论争做出过指示,但党并未就建立左联做过决定和发出指令,建立左联主要是两社成员的自发行为。这表明,党在领导左联成立上,主要是通过党的领导人的个人指示和党的精神影响来推动,其他具体工作主要依靠一些党员的自发行为来促成。
杨胜刚
关键词:左翼文学
底层文学:“无文”和“不美”的价值
2012年
关于底层文学的讨论已经很多。过多莫衷一是的纷纷议论对它并非好事,因为底层文学写作已经面临被不断增值的话语泡沫淹没而不知所终的危险。在这场热议中,有一种反感和拒斥底层写作的倾向值得注意。
黄灯杨胜刚
关键词:左翼小说工农大众自我表达左翼作家文人文学
宗白华《流云小诗》对宇宙生命本体幽深体悟与传达
2015年
对宇宙生命本体的幽深体悟是宗白华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这种体悟在其诗集《流云小诗》有形象而完整的传达。宗白华在诗中对宇宙深境和幽深自我心灵的领受与庄子化归大道的精神经验有高度的契合,但他在其中表现出来的反观自我的思维路向又显示出西方哲学素养。这也使得宗白华对领受宇宙生命体验的传达,既能深入到中国古典生命的核心,又脱离了中国式的神秘和混沌,获得理性的清明。
杨胜刚
关键词:宗白华体悟
无“诗意”的苦难实录:1930年代左翼小说的异质性书写被引量:1
2013年
1930年代左翼小说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书写工农生活,从它们诞生的时候起,就受到来自各方面(包括左翼文学内部)的批评。不过,左翼文学论者都坚持一个基本的立场,即要求文学以一个社会最广大的阶层——无产阶级,这个居于社会的最底层的群体作为文学表现的主体,要求文学站在“广大工农的立场”(蒋光慈),为这一人数最广大而声音最微弱的人群发声。如果左翼文学能贯彻这一基本立场,它就有了一个坚实的伦理基点,也有了让自己与千千万万的生灵发生深切关联的可能,同时也就有了把这一在历史上始终处在表述的黑暗之中的人群及其真实的日常生存境况带到亮处的可能。
黄灯杨胜刚
关键词:左翼小说左翼文学诗意
“文革”母题大众表达的图像化实践
2015年
除了文字和音乐对"文革"母题的叙述,图像是更为直观的表达形式。创作主体面临"文革"母题的现实任务,并不能从艺术创造性上获得突破,如何争取更多资源,如何加快美术大众化进程,就成为创作者的基本选择和处境。这样,喧嚣多声部氛围的营构,以年画改革为代表的民间资源的激活,以户县农民画为典型的创作主体工农兵化,就构成了"文革"语境中图像实现"文革"母题大众化表达的具体实践。
杨胜刚黄灯
关键词:户县农民画工农兵
“底层文学”需要怎样的批评?
2015年
关于底层文学的讨论已经很多。过多莫衷一是的纷纷议论对它并非好事,因为底层文学写作已经面临被不断增殖的话语泡沫淹没而不知所终的危险。在这场热议中,有一种反感和拒斥底层写作的倾向值得注意。有论者坚持文学的非功利立场,认为“小说承担的应该是它本来应该承担的‘娱乐’和‘美’”,“底层关怀与写作”的倡导是“重新启动左翼文化的陈旧话题”,进而否定其价值。
杨胜刚
关键词:底层文学文学写作底层写作左翼文化小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