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菁菁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太阳能电池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PCL
  • 2篇PMMA
  • 1篇形貌
  • 1篇氧化乙烯
  • 1篇乙烯
  • 1篇嵌段
  • 1篇嵌段共聚
  • 1篇嵌段共聚物
  • 1篇微相分离
  • 1篇聚己内酯
  • 1篇聚甲基丙烯酸
  • 1篇聚甲基丙烯酸...
  • 1篇聚氧
  • 1篇聚氧化乙烯
  • 1篇己内酯
  • 1篇甲基
  • 1篇甲基丙烯
  • 1篇甲基丙烯酸
  • 1篇甲基丙烯酸甲...
  • 1篇共聚

机构

  • 2篇常州大学

作者

  • 2篇杨菁菁
  • 2篇徐之光
  • 2篇俞强
  • 2篇朱梦冰
  • 1篇刘晶如
  • 1篇丁永红

传媒

  • 2篇高分子材料科...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嵌段共聚物PCL-b-PMMA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开环聚合(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不同嵌段结构的嵌段共聚物PCL-b-PMMA,使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发生了微相分离,聚ε-己内酯(PCL)链段形成柱状微区;PCL链段体积分数较低时,薄膜表面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链段聚集为主,但未在PCL柱状微区上方形成覆盖,从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孔洞;随PCL链段体积分数增加及PMMA链段分子量下降,PCL柱状微区面积增加,向薄膜表面迁移并逐渐形成覆盖,造成薄膜表面孔洞消失。
杨菁菁徐之光朱梦冰俞强
关键词:微相分离形貌
PCL-b-PMMA/PEO共混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
2014年
通过聚氧化乙烯(PEO)与聚己内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共聚物(PCL-b-PMMA)的共混来调节聚己内酯(PCL)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嵌段的微相分离行为。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了PEO的质量分数和相对分子质量对PCL-b-PMMA/PEO共混薄膜微相分离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薄膜形成了以PMMA/PEO为连续相,PCL呈柱状微区垂直于薄膜表面的微相分离形貌,PMMA/PEO链段无法在PCL柱状微区上方形成完全覆盖,导致薄膜表面形成许多孔洞。随着PEO含量增加,PCL链段聚集趋势增强,柱状微区尺寸不断增大;随着PEO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MMA/PEO在PCL微区上方形成的有效覆盖减少,薄膜表面的孔洞数量和尺寸增大;当PEO与不同嵌段比PCL-b-PMMA共混后,随嵌段共聚物中PCL链段体积分数增加,柱状微区向层状形态转变,薄膜表面孔洞消失。
朱梦冰杨菁菁丁永红刘晶如徐之光俞强
关键词:聚氧化乙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