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昕

作品数:9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怀化医专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关节
  • 3篇手术
  • 3篇骨折
  • 3篇关节镜
  • 2篇膝关节
  • 2篇颈骨
  • 2篇颈骨折
  • 2篇镜检
  • 2篇骨折固定
  • 2篇骨折固定术
  • 2篇股骨
  • 2篇股骨颈
  • 2篇股骨颈骨折
  • 2篇固定术
  • 2篇关节镜检
  • 2篇关节镜检查
  • 1篇血栓
  • 1篇腰椎
  • 1篇腰椎间盘
  • 1篇腰椎间盘突出

机构

  • 8篇怀化医专附属...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林昕
  • 8篇余黎明
  • 8篇张克云
  • 6篇田科良
  • 6篇张仁明
  • 5篇张绪华
  • 5篇朱健
  • 4篇瞿哲
  • 1篇朱建
  • 1篇刘俊
  • 1篇王建超
  • 1篇陈超

传媒

  • 5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怀化医专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0
  • 4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膝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和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使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和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两种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7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治疗A组39例和治疗B组39例,其中A组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B组采用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分别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稳定性评分情况,术后的一般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对全部患者随访1年。【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Lysholm评分、膝关节稳定性评分情况均优于手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在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A组未发生并发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选用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移植重建方法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与髌腱移植重建方法疗效相当,但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少,平均手术时间短,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张克云余黎明张绪华林昕朱建田科良张仁明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5例半月板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5.4±2.8(8~72)个月。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47.5±24.1)分,术后(83.7±18.6)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半月板损伤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能最大程度保留半月板并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功能。
张克云余黎明张绪华林昕朱健田科良张仁明
关键词:半月板关节镜检查
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膝关节骨创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6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骨创伤治疗仪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照组3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关节功能优6例(20.00%),良12例(40.00%),可12例(40.00%),优良率为60.00%;观察组30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关节功能优12例(40.00%),良17例(56.67%),可1例(3.33%),优良率为96.67%。两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约0.05)。结论膝关节骨创伤患者应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骨创伤治疗仪治疗的临床疗效,术后患者恢复速度明显加快,关节功能优良率极高,显著地提升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林昕张克云余黎明张绪华
关键词:关节镜微创技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劣。【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4例,其中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42例,内固定术治疗3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以及术后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3年。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和骨折类型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侧髋关节功能评价均显示股骨头置换组优于内固定组,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避免了骨折不愈合及内固定失效等问题,同时具有卧床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
田科良余黎明朱健张绪华张克云张仁明林昕瞿哲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费用分析
2008年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股骨颈骨折进行疗效和费用两方面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5年手术治疗的8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17例采用多根斯针内固定、11例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25例用AO空心螺钉内固定,29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2年对患者髋关节功能以及患者的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Harris评分,多根斯针固定组、动力髋螺钉组、空心螺钉组和股骨头置换组的优良率分别为88.2%,81.8%,88.0%和89.7%,组问差异无显著性。四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分别为:6.91±1.83千元,11.85±2.36千元,12.54±3.24千元以及18.70±4.11千元,多根斯针固定组、空心螺钉组和股骨头置换组组间差异性显著。结论合理地选择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不但能提高疗效,还可以减少医疗费用。
张仁明余黎明朱健张克云田科良林昕瞿哲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及再手术方式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手术方式。【方法】对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需再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改良Macnab法、术前及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影像学结果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失败原因包括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17例、相邻节段腰椎间盘突出5例、腰椎节段性不稳定7例和腰椎间盘切除不彻底4例,其中合并继发性腰椎管狭窄7例,硬膜外瘢痕形成4例。再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4例,均行硬膜修补,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出现一过性单侧神经根麻痹1例,经脱水、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好转。再手术后随访24~52个月,平均34.8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法:优11例、良15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78.80%。再手术前JOA评分平均11.2分,未次随访时平均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改善率为79.80%。行后外侧融合患者20例,椎间融合2例,融合率86.4%。【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复发性或相邻节段椎间盘突出、节段性不稳和髓核摘除不彻底等,正确分析手术失败原因并选择合理的再手术方式,仍可取得满意疗效。
朱健余黎明张克云林昕田科良瞿哲
关键词:再手术
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140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操作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4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人采用手法持续牵引复住,伸直尺偏位前后石膏夹板固定。骨折愈合后测量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改良Gteen和O'Brien临床评分系统评价关节功能。腕关节正侧位片进行测量桡骨长度、桡骨倾斜角、掌倾角、桡尺骨指数及关节间隙宽度。【结果】140例中,一次复位成功者109例,31例复位二次。102例腕关节无疼痛,34例偶尔有轻度疼痛,4例中度疼痛。患侧腕关节活动度及握力达到健侧100%者12例/52例,75%~99%者124例/78例,50%~70%者4例/10例;改良Gteen和O/Brien评分优71例,良56例,可13例。最终桡骨短缩、桡骨倾斜角、掌倾角、桡尺骨指数明显纠正,与复位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手法牵引复位石膏夹板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
余黎明张仁明朱健田科良张克云林昕瞿哲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牵引术
高龄老人髋关节置换的高危因素:128例特征被引量:19
2014年
背景:髋关节置换后的临床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并且深静脉血栓能够导致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肺栓塞以及远端深静脉的功能障碍,因此深静脉血栓出现对于逐渐增多的髋关节置换是一个极大的障碍。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筛选下肢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28例髋关节置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在置换前1 d及置换后的第7天分别进行双下肢的彩超检查,将患者下肢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与临床的可疑因素予以Logistic非条件多因素分析。结果与结论:在置换后的第7天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16例,其中女性、全身麻醉、双侧髋关节置换、骨水泥的应用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显著因素,其P值<0.05,能够导致7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呈显著性增加。Logistic非条件多因素的分析中显示性别、肥胖、骨水泥的使用3个因素在老年患者中深静脉血栓出现的风险倍数依次增加达11.398,3.109,8.925;患者血型为O型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在实施全髋关节置换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则显著降低,在置换后出现深静脉血栓降低至0.186倍,能够被作为出现深静脉血栓的一项保护性因素。
张克云余黎明张绪华林昕张仁明刘俊陈超王建超
关键词:植入物人工假体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