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晓珊

作品数:52 被引量:495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经济管理
  • 29篇社会学
  • 7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阶层
  • 4篇社会
  • 4篇汽车
  • 4篇家庭
  • 4篇城市
  • 3篇召回
  • 3篇召回事件
  • 3篇身体
  • 3篇生活质量
  • 3篇女性
  • 3篇主体性
  • 3篇维权运动
  • 3篇消费者
  • 3篇消费者组织
  • 3篇逻辑
  • 3篇活质量
  • 3篇公民
  • 3篇公民权
  • 3篇丰田
  • 3篇丰田召回

机构

  • 45篇浙江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46篇林晓珊
  • 2篇张翼
  • 2篇刘新宇
  • 1篇张品

传媒

  • 5篇中国青年研究
  • 4篇山东社会科学
  • 3篇妇女研究论丛
  • 2篇社会
  • 2篇浙江学刊
  • 2篇广东社会科学
  • 2篇学术研究
  • 2篇社会学研究
  • 2篇中华女子学院...
  • 2篇社会学家茶座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青年探索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西北人口
  • 1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共杭州市委...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向“理论自觉”与“方法自觉”:妇女/性别社会学在中国(1995-2010)
近15年来,妇女/性别社会学已成长为学术界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中国大陆的学者们在这一领域中所致力于探索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实现妇女/性别社会学的本土化、主流化和学科化。纵观十多年来妇女/性别社会学对这三大问题的探索...
林晓珊
文献传递
“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论布希亚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逻辑被引量:2
2010年
布希亚对消费社会的批判是以"需要"的意识形态生成理论为基点,揭示了隐藏在丰盛的"物"背后的使用价值拜物教,补充了马克思商品交换价值拜物教的缺憾,进而揭示了需要是如何被意识形态所编码,直至最后完成了消费社会符号价值体系的建构与批判。
林晓珊
关键词:消费社会
城市青年的文身体验、情感叙事与身体抵抗被引量:2
2016年
文身作为一种古老的身体创作方式,是生动诠释现代身体观念的鲜活例证。本文利用生活史分析的方法对城市青年的文身现象展开研究。基于强调身体能动性的现象学导向,文章以文身的疼痛体验为切入点,探讨身体疼痛与青春的隐喻,并进一步展示了文身中情感的卷入与叙说过程。通过对文身者的生活史的分析,本文将关注点投诸于现代青年的身体境遇上,指出文身者面对理性社会裁制所做出的抵抗姿态。文章认为,对于身体的研究应当关注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身体验,进而发掘其本土实践逻辑。
刘新宇林晓珊
关键词:文身情感叙事疼痛
青少年中性化风潮的源起:社会建构论的视角被引量:10
2009年
作为一种性别认同的新模式,青少年中性化风潮的出现是社会建构的产物。本文以性别的社会建构论为理论视角,分别从结构性因素和主体能动性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中性化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从结构性的因素来看,中性化的出现是社会结构转型的产物,它的广泛流行是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操纵的结果;从主体能动性因素来看,中性化是青少年展示个性特征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青少年在新的性别审美观念的指引下重塑身体形象的一种认同创作。
林晓珊
关键词:中性化性别认同社会建构主体性
消费公民权:消费维权运动中的市场、国家与消费者组织--以"丰田召回事件"为例
消费维权运动作为一般性的公民社会运动,近年来在中国城市中进行的非常活跃,消费公民权也成为现代民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公民权利要素。本文以消费公民权为分析框架,通过对2009年以来轰动全球的"丰田召回事件"...
林晓珊
关键词:消费者组织
文献传递
海外消费、制度成本与扩大内需——消费者选择的制度解释被引量:10
2015年
中国消费者的崛起在国内乃至全球经济舞台上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在内需依旧不足的背景下,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疯狂购物的现象引起了很大关注。为什么他们在海外而不在国内消费以及如何让这些消费力回流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从制度成本的视角来看,中国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在海外消费,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国家实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对国内消费型社会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由此形成了高昂制度成本(包括正式层面和非正式层面),对消费者选择造成制度性挤压。重新赢回这支庞大的消费力和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完善消费型社会的制度安排,降低国内消费的制度成本。
林晓珊
关键词:消费者选择扩大内需
性别特质、身体实践与健康风险行为被引量:10
2011年
健康风险行为是建构性别身份认同的重要方面,其中包含着不同性别特质的身体实践。在女性特质的实践中,女性的身体是被视为有缺陷并需要经过现代医疗技术的改造而与健康风险发生关联的;在男性特质的实践中,男性的身体是被视为优越于女性并需要不断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展演其自身的优越性而与健康风险发生关联的。文章认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不仅女性的身体面临极大的风险,男性的身体同样也是这种性别秩序的牺牲品。
林晓珊
关键词:女性特质
营造品味之“家”——一项城市家庭住房装修消费的质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城市私有房产拥有率的增长,如何通过装修消费将“房子”变成“家”,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住房装修作为一面镜像,不仅反映了人们的市场地位能力,也折射出了人们的阶层品味和生活风格等方面的特征,其背后隐藏着消费社会的逻辑。基于质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法和田野观察法,本研究透过生动翔实的经验资料,从家庭空间的生产与实践、装修材料和家具设备的选择、装修过程中的风格偏好和自我主导的品味表达等四个方面,对城市中产之“家”的营造过程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认为,住房装修作为一种意义转移的修饰仪式,也是一种阶层化的消费实践,它能够比住房产权更加全面地获得对一个家庭社会地位和阶层品味的了解。
林晓珊陈佘世佳
关键词:住房装修住房产权品味
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表达与公共性的重建被引量:2
2012年
青年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话语权的强弱,直接影响了其在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及社会作用的发挥。然而,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份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渐渐丧失了公共性。本文将围绕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权,沿着话语实质、话语表达、话语生产的逻辑展开。首先从历史的视野考察青年知识分子话语权的实质与内涵,进而分析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表达及其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话语生产及其公共性的重建。
林晓珊
关键词:青年知识分子话语权话语表达话语生产公共性
谁人爱读书:一项文化消费的阶级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什么样的人喜欢读书?什么样的人喜欢看电视/电影?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喜好问题,其背后体现的是个体的阶级惯习和文化品味。本研究借鉴布迪厄的文化消费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4)来检验文化消费的阶级和阶层差异。研究发现,不同阶级在文化消费实践上的确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支配阶级读书的概率最高,但看电视/电影的时间最短,劳动阶级读书的概率最低,但看电视/电影的时间最长。在支配阶级和中间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之间,是否读书有显著差异,但看电视/电影的时长却没有差异,劳动阶级内部的不同阶层在是否读书上没有差异,但在看电视/电影的时长上差异显著。研究揭示了,在文化消费领域,阶级是一个更需要深入探究的变量,文化消费在阶级再生产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文化消费的转型升级中,我们不能过于注重感官娱乐型的文化消费,还应关注精神层面的阅读和思考,特别是中间阶级和劳动阶级的阅读消费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应当成为今后文化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方向。
林晓珊
关键词:文化消费读书阶级阶层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