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楚生

作品数:22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揭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脑梗
  • 11篇脑梗死
  • 11篇梗死
  • 8篇急性
  • 6篇疗效
  • 6篇急性脑梗死
  • 5篇出血
  • 4篇他汀
  • 3篇血清
  • 3篇血糖
  • 3篇治疗急性脑梗...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膜下

机构

  • 22篇揭阳市人民医...

作者

  • 22篇林楚生
  • 8篇刘少霓
  • 6篇黄晓新
  • 4篇卢晓航
  • 3篇陈栎
  • 3篇罗世炜
  • 3篇张焕
  • 2篇方懿珊
  • 2篇林小燕
  • 2篇林昱
  • 2篇姚沛旭
  • 2篇郑晓鹏
  • 2篇林东
  • 1篇许健生
  • 1篇陈健芳
  • 1篇袁璧钗
  • 1篇陈少龙
  • 1篇张稳定
  • 1篇王楚林
  • 1篇程卫杰

传媒

  • 5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黑龙江医学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岭南急诊医学...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第九次全国神...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价值评估
2010年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在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325例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对结果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选择抗癫痫药物的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疗效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林楚生陈栎黄晓新卢晓航
关键词:血药浓度抗癫痫药物
强化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 qd治疗,研究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qd+阿托伐他汀钙片40 mg qd+硫酸氯吡格雷片75 mg qd。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脂水平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及TC、TG、LDL-C水平降低,BI及HDL-C水平升高,研究组的NIHSS评分及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BI及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强化他汀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调节血脂水平,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刘少霓林楚生卢晓航张晓璇许新炜
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
他汀类药物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
2021年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各55例。参照组单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于参照组基础上增加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清S100B蛋白(S100B)]、细胞因子指标(脂联素、抵抗素)变化。结果:二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DNF、脂联素水平均高于参照组,而S100B、抵抗素水平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增加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其神经功能及细胞因子分泌。
林楚生许新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他汀类药物神经功能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6例分析
2007年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3例治愈,10例好转,2例死亡,自动出院1例。结论意识障碍,眼部体征最有特征性意义,头颅MRI检查双侧丘脑内侧对称蝶形病变可确诊。早期诊断及溶栓治疗能改善预后。
张焕林楚生王楚林
关键词: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溶栓
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研究血糖水平控制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85例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按血糖控制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血糖控制良好(43例),B组为血糖控制不良(42例)。分析和比较两组的血压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最低收缩压、最低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A组下降幅度较大,趋于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9%、4.7%,显著低于B组的47.6%、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可以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刘少霓林楚生张焕罗世炜
关键词:血糖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脑出血并发症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疗效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用药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4例,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常规组(20mg/d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治疗,42例)和干预组(40mg/d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治疗,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相关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天,两组TC、TG、LDL-C水平相对治疗前均下降,但干预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HDL-C水平相对治疗前升高,但干预组升高程度更显著(P<0.05);治疗14天,干预组NIHSS评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丁苯酞联合用药在急性脑梗死合并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中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颅脑动脉内膜斑块厚度,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临床疗效和较高治疗安全性。
刘少霓林楚生张晓璇陈浩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
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抵抗素的相关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与血清抵抗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40例女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我院接诊的40例女性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已绝经。比较两组的血清抵抗素、空腹胰岛素、血压、血糖、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胰岛素敏感性。结果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抵抗素、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中,血清抵抗素与SBP、DBP、胰岛素、FBG、LDL-C、hs-CRP成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敏感性、HDL-C成负相关(P<0.05);将抵抗素作为因变量,其余指标作为自变量,在多因素分析结果中显示,血清抵抗素和LDL-C、hs-CRP成正相关(P<0.05),与胰岛素敏感性、HDL-C成负相关(P<0.05)。结论在绝经后女性脑梗死患者中,血清抵抗素水平呈明显升高表达,升高原因可能与体内炎症激活有关。
刘少霓林楚生卢晓航
关键词:脑梗死绝经女性血清抵抗素
血栓通联合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奥拉西坦在脑梗死患者中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揭阳市人民医院2014-01—2016-01间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表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头晕、头痛、口干、胃肠不适、肝功受损、肾功受损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奥拉西坦在脑梗死患者中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
刘少霓林楚生张焕罗世炜
关键词:血栓通脑梗死疗效
氟西汀和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比较氟西汀和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扣不良反应。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痰病分类和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氟西汀组(30例)和帕罗西汀组(30例),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不良反应的评定。结果两组治疗6周后,HAM-D评分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少。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氟西汀和帕罗西汀均是有效的抗抑郁药,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黄晓新姚沛旭林楚生郑晓鹏
关键词:氟西汀帕罗西汀抑郁症
红花黄色素对脑梗死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对脑梗死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比浊法和凝固法检测应用红花黄色素治疗前后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和凝血全套各指标的变化。结果经红花黄色素治疗后,脑梗死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固时间(FIB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和由二磷酸腺苷(ADP)、胶原(Coll)、花生四烯酸(AC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显著降低,而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和由凝血酶诱导的MAR无明显变化。结论红花黄色素可抑制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其血流动力学,而对PT、TT、INR等无明显影响,是治疗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林楚生方懿珊林昱林小燕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脑梗死血小板聚集凝血机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