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瑞声

作品数:25 被引量:311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梗
  • 8篇脑出血
  • 8篇急性
  • 8篇出血
  • 6篇脑梗死
  • 6篇梗死
  • 5篇分子
  • 5篇肝素
  • 4篇低分
  • 4篇低分子
  • 4篇低分子肝素
  • 4篇脑梗塞
  • 4篇梗塞
  • 3篇电图
  • 3篇预后
  • 3篇灶性
  • 3篇急性多灶性脑...
  • 3篇高血压
  • 3篇多灶
  • 3篇多灶性

机构

  • 19篇温州医学院附...
  • 5篇温州医学院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林瑞声
  • 18篇张顺开
  • 17篇余昌明
  • 11篇易兴阳
  • 9篇潘光强
  • 8篇陈步满
  • 4篇胡永启
  • 3篇陈存木
  • 3篇潘继豹
  • 2篇余雪梅
  • 2篇池丽芬
  • 2篇李凤英
  • 2篇黄雪融
  • 1篇吴承龙
  • 1篇佘昌明
  • 1篇邱海胜
  • 1篇杨金仙
  • 1篇王小同
  • 1篇颜志钦
  • 1篇刘凌云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张家口医学院...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护理研究(上...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6
  • 4篇2003
  • 3篇2002
  • 9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探讨被引量:91
2001年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起病在 72小时内的 2 0 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 0 .4 ml,每日 2次腹部皮下注射 ,连续 5~ 10天。治疗前后检测纤溶酶原和凝血因子 活性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同时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 11例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常规治疗组 2 3例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的进展性卒中其进展的严重程度比常规治疗组轻 ( P<0 .0 1) ;近期预后较常规治疗组好 ( P<0 .0 5 ) ;低分子肝素治疗能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和凝血因子 活性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能降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 。
易兴阳张顺开潘继豹潘光强胡永启陈步满林瑞声余昌明
关键词: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低分子肝素凝血因子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07
2002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312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 ,并随访 12~ 18个月 ,比较脑梗死复发和无复发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  312例脑梗死患者在随访期有 6 1例复发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 ,且多为同侧复发 ;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 5 7例 ,复发 2 6例 ;重度颈动脉狭窄 4 8例 ,复发 2 5例 ;溃疡斑 4 2例 ,复发 2 3例 ,其复发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溃疡斑与脑梗死的复发成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复发密切相关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 ,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
易兴阳潘光强余昌明陈步满林瑞声张顺开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预后
社区康复改善断指再植病人术后生活能力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对断指再植病人术后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对我科出院断指再植病人90例实施社区康复训练,采用运动训练、感觉训练、作业方法、职业训练、心理护理等一体系化的康复训练,按中野和立井手指功能评定法进行评分。[结果]社区康复优良率达88.46%,较社区康复前(7.69%)显著提高。[结论]社区康复能改善断指再植病人的生活能力,增加病人重返工作岗位的几率。
余雪梅林瑞声邱海胜杨金仙李雅
关键词:手指离断再植术社区康复
神经肌电图对特发性面瘫临床及预后评估的研究被引量:15
2001年
目的 探讨特发性面瘫的神经电图和肌电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Sapphire 肌电图仪对 92例特发性面瘫患者进行病侧和健侧的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检查 ,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神经电图检测提示患侧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与健侧比较有极显著差异 (P<0 .0 1)。肌电图检查显示患侧面神经募集减弱 ,可见有纤颤电位或 /和正锐波。结论 神经电图和肌电图有助于特发性面瘫定性及定量诊断 。
林瑞声李凤英余昌明
关键词:特发性面瘫神经电图肌电图预后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18例临床分析
2001年
林瑞声佘昌明张顺开
关键词:急性多灶性脑出血
入院体温变化对急性脑梗死影响的探讨
2003年
目的 探讨体温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及其机制。方法 根据入院时体温将306例入院确诊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体温正常组(≤37.5℃)和体温升高组(>37.5℃),分析体温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大小及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体温升高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灶大小及病死率与体温正常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梗死以大灶梗死居多,病死率与入院时体温升高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体温升高加重急性期脑缺血的损害。临床上应采取降温措施,以防急性脑梗死进一步发展。
林瑞声张顺开余昌明潘光强
关键词:体温急性脑梗死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
贴敷式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贴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治疗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的疗效及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诊断为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同时给予贴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出血水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的变化判断两组患者的致残情况,检测两组患者体内CD4^+和CD8^+T细胞数的变化;统计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感染发生率。结果(1)治疗14d,亚低温组患者脑水肿体积较对照组有好转趋势(P<0.05);(2)两组治疗初期NIHSS评分及BI无差异(P>0.05),而治疗30、180d亚低温组评分与对照组相比,NIHSS及BI有差异(P<0.05);(3)重症脑出血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主要表现为CD4^+降低,卒中相关性感染与低水平CD4^+基本吻合,治疗组感染发生率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细胞在整个病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贴敷式局部亚低温脑保护仪治疗安全有效,且对急性重症脑出血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调节作用。
黄雪融张顺开林瑞声刘凌云王小同
关键词:脑出血CD4+T细胞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多灶性脑出血 (AMCH)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 1 8例急性多灶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MCH占同期脑出血患者的 2 .2 % ,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 (67% ) ,出血以基底节 (53 % )和脑叶 (2 9% )多见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结论 本病发病率低 ,但病死率高 ,高血压为主要病因 ,头颅CT有助于诊断。
林瑞声余昌明张顺开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病因发病机制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1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急性多灶性脑出血临床较少见,我科自1996~1999年收治脑出血803例,其中经头颅CT证实急性多灶性脑出血(AMCH)18例(2.2%),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林瑞声余昌明张顺开
关键词:急性多灶性脑出血颅内压增高头颅CT出血灶蛛网膜下腔血管畸形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氯吡格雷首剂剂量300 mg,qd,以后每次剂量为75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00 mg,tid。2组患者均治疗28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巴氏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微小RNA-155、CD4^+CD25^+Treg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35/39例)和66.67%(26/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ESS评分分别为(82.54±4.78),(73.24±3.46)分;BI评分分别为(72.33±2.80),(61.10±2.94)分;微小RNA-155表达量分别为(0.63±0.03),(0.98±0.05);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55±0.44)%,(2.16±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腹部不适、恶心,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6%vs 12.82%,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效地降低微RNA-155、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林瑞声吴承龙
关键词:丁苯酞氯吡格雷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