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筝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干细胞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人脐
  • 4篇人脐带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3篇心肌
  • 3篇心脏
  • 3篇人脐带间充质...
  • 3篇脐带间充质干...
  • 3篇胶样
  • 3篇大鼠心脏
  • 2篇毒性
  • 2篇心肌组织
  • 2篇心脏移植
  • 2篇异种
  • 2篇异种移植
  • 2篇微量元素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同济大学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13篇林筝
  • 8篇黄益民
  • 8篇张颖
  • 7篇辛毅
  • 5篇李娜
  • 5篇张兆光
  • 4篇崔巍
  • 4篇周玉杰
  • 3篇顾云
  • 3篇孔晴宇
  • 2篇吕燕宁
  • 2篇罗毅
  • 2篇赵颂军
  • 2篇王忠
  • 2篇刘飒
  • 1篇戴燕红
  • 1篇刘舒
  • 1篇张永科
  • 1篇张耀中
  • 1篇杜杰

传媒

  • 4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炎症微环境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背景与目的: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建立稳定而模拟性好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对研究其发病机制及转移特性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建立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为基础,对肿瘤微环境进行分析,旨在探索炎症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与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保脾法通过脾脏原位注射SL4细胞建立模型,显微镜下观察肝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免疫表型及肿瘤炎症微环境变化。结果:造模成功率100%;显微镜下模型组肝脾组织有大量肿瘤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增多。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模型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3-B220+)减少,由62.6%降至30.2%,脾脏B细胞(CD3-B220+)增多,由33.6%升至42.4%,提示B细胞从外周血动员到脾脏以产生抗肿瘤抗体;模型组外周血单核粒细胞(Gr1+CD11b+)增多,由9.6%升至54.1%,在体内循环和炎症微环境作用下,转化为肿瘤组织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Gr1+F4/80+),表达量49.5%,提示TAM可能对肿瘤生长和转移起关键作用。结论:采用保脾法经脾脏原位注射SL4细胞建立的小鼠结直肠癌肝转移模型可成为研究肿瘤转移的理想模型,为探索结直肠癌肝转移机制及炎症微环境对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影响奠定基础。
崔巍杜杰杨敏郑娇苗艳菊韩雅蕾刘飒赵莉敏林筝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小鼠模型
大鼠静脉多次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多次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 MSCs)对大鼠的毒性反应。方法:1贴块法培养hu 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第4代hu 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标准试剂盒鉴定第4代hu MSCs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2182~203g的SD大鼠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组和干细胞组,各8只,雌雄各50%。3干细胞组分别于第1、4和15天时经尾静脉注射(2.5×106)个/kg体质量的第4代hu MSCs,0.9%氯化钠组于同等时间注射与细胞悬液等量0.9%氯化钠液。4第3次注射转染RFP基因(中文)的hu MSCs后11天,腹主动脉取血,检测和比较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取脑、心、肺、肝及肾进行病理学检查;荧光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中表达RFP的hu MSCs细胞分布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中表达RFP的hu MSCs;ELISA检测血清γ-IFN、IL-2、IL-4、IL-6、IL-8、IL-10及IL-12含量。结果:1第4代hu 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CD73、CD90和CD105表达强阳性,纯度分别为98.7%、99.6%和98.6%,而CD34、CD45、CD11b、CD19、CD79a和HLA-DR的表达水平为阴性,CD14表达水平为23.1%;hu MSCs分化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比例均为99%;2注射3次干细胞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干细胞组部分血常规和生化指标与0.9%氯化钠组相比有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只有PLT明显降低、CHOL明显升高;3干细胞组脑、心、肺、肝、肾的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无明显改变;(4)干细胞组的器官组织和骨髓中未检测到表达RFP的hu MSCs;(5)干细胞组血清IL-8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多次尾静脉注射hu MSCs对大鼠没有明显的毒性反应。
张颖李娜林筝辛毅崔巍刘飒王忠陈雄赵颂军袁惠黄益民周玉杰罗毅张兆光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毒性反应
环孢素A、抗生素、硒对大鼠心肌组织中CD4^+/CD8^+淋巴细胞浸润的影响
2002年
将同批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环孢素A、抗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硒组 (每组各 6只 )。于给药 2 4h取心脏标本 ,冰冻切片 ,常规染色和CD4 + /CD8+ 单克隆荧光抗体免疫组化标记 ,于普通光学显微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对心肌组织中淋巴细胞进行计数和分类。常规染色片中 ,环孢素A组、抗生素和服硒组心肌组织中浸润的淋巴细胞总数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降低程度为环孢素A组 >服硒组 >抗生素组。免疫组化片中 ,环孢素A组和抗生素组心肌组织中浸润的CD4 + 和CD8+ 淋巴细胞数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 :环孢素A、抗生素、微量元素硒均可抑制大鼠淋巴细胞对心肌组织的浸润 ,主要通过同时抑制CD4 + 和CD8+ 淋巴细胞在心肌组织中的浸润功能而起作用。
林筝戴燕红赵颂军黄益民
关键词:环孢素A抗生素微量元素硒淋巴细胞浸润
大鼠心脏移植淋巴细胞多基因差异表达及淋巴细胞表面蛋白分子的表达时相比较
2013年
目的建立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动物模型,观察心脏移植前后淋巴细胞多基因表达和CD4、CD8分子表达及环孢素A对其影响。方法 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分为心脏移植对照组和环孢素A干预两组。移植前、移植后24 h、3 d、7 d、10 d和12 d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分子表达、荧光差异显示分析淋巴细胞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移植组:7个基因差异表达,比同组的CD4和CD8分子开始正调表达的时间提前24 h;(2)环孢素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基因表达水平发生变化的有5个基因差异表达;(3)环孢素A组2.3-bisphosphoglycerate比对照组的第一个正调表达时相至少晚24 h,环孢素A还可抑制心脏移植后7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gig18基因的转录;移植后24 h内,环孢素A组外周血淋巴细胞Na-通道蛋白基因正调表达。结论淋巴细胞多基因差异表达及与表面蛋白分子表达时相比较对于深入研究移植排斥反应机制和环孢素A的作用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
许秀芳辛毅张颖黄益民顾云林筝孟旭周玉杰张兆光
冠心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观察被引量:1
1998年
近20年来,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证明除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特别是早发性和遗传性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探索北京地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否是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我...
刘舒林筝马虹
关键词:冠心病半胱氨酸血浆
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技术方法并观察其生长特征。方法比较组织贴块法及酶联合消化法原代分离小鼠主动脉来源的VSMC,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及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细胞;台盼蓝法、绘制生长曲线法、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分别测定主动脉VSMC传代细胞的成活率、生长、增殖特征;观察不同血清含量对主动脉VSMC生长的影响。结果组织贴块法培养的细胞6 d后,细胞从组织块边缘长出,14 d后生长迅速可传代;酶联合消化法分离培养的细胞3 d后,细胞呈梭形生长,7~8 d后生长迅速可传代;第2代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呈典型"峰-谷"状生长;2种方法获得的细胞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胞浆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成活率均为96%;细胞生长曲线近似"S"形,MTT法显示细胞生长第3~5天光密度值变化较明显;用含体积分数20%血清的杜尔伯科改良伊格尔培养基高糖培养液培养的细胞出现明显对数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高效分离和培养主动脉VSMC的2种方法,细胞均稳定地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为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辛毅张耀中林筝张颖秦彦文
关键词: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
构建高生物相容性干细胞心脏补片的研究
2015年
目的:去细胞化处理脐动脉构建生物支架,将小鼠脐带胶样组织间充质干细胞(MCS)种植到生物支架上构建心脏补片,移植到小鼠心肌梗死区域观察其生物相容性。方法:1联合应用胰酶和胶原蛋白酶处理小鼠脐带动脉组织构建生物支架;2体外分离并培养小鼠脐带MCS至第三代,种植到生物支架构建心脏补片;3移植到野生型小鼠皮下3天后观察免疫反应;4移植到小鼠心肌梗死区域,观察其与原位心肌的融合和血管新生。结果:脱细胞化处理后的脐带动脉组织在电镜观察下显示为富含多孔隙的纤维支架;荧光染色观察MSC种植到支架上深入生长到支架的内部并黏附生长;去细胞化处理未明显改变脐动脉组织的含水比例[(95.3±1)vs.(94.9±0.6),P>0.05];与对比组比较,去细胞化处理导致组织支架的断裂牵张力显著降低[(0.24±0.0)vs.(0.15±0.06)m Pa,P<0.05]。但是去细胞化处理未明显改变脐动脉组织的断裂变形率[(45±15)vs.(53±10)%,P>0.05];将裸支架和种植了干细胞的组织补片分别种植于C57野生小鼠的皮下,3日后切片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裸支架移植后局部CD+4淋巴细胞为(15±2.4)%,而干细胞补片内仅见少量CD+4的细胞浸润[(1±0.4)%,P<0.05]。将干细胞补片移植到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区1周后,发现补片与原位心肌的融合性良好,补片内部有大量的新生血管生成。结论:成功构建心脏补片;移植到小鼠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并与原位心肌融合性好并有新生血管形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娜李佳辛毅张晓霞崔巍林筝黄益民周洁孔晴宇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脐动脉生物相容性心肌梗死
大鼠心脏移植后淋巴细胞5种免疫分子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 ,淋巴细胞相关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供心存活率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探讨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时间进程。方法 :分别经供体SD大鼠的心脏主动脉、肺动脉与受体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吻合 ,进行异位心脏移植术。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 ,取血分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淋巴细胞上CD4、CD8、IL 2R、ICAM I和MHC II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对供心心肌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于移植后2 4h ,只有MHC II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增加 ,CD4、IL 2R和I CAM I的表达水平降低 ,CD8无改变。术后 72h,CD4、CD8及IL 2R的表达增加 ,其中CD8和IL 2R达峰值。术后 7~ 10d ,除CD4的表达继续增加外 ,其他 4种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术后不同时间点移植心脏的存活率分别为 :10 0 % (2 4h)、85 .7% (72h)、16 .7% (7d)、0 (10d和 12d)。病理学检查显示 ,移植后 2 4h ,心肌组织无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术后 3d ,7只大鼠中 4只出现ⅠA级及以上病理改变。术后 7d ,6只大鼠全部发生Ⅱ级以上的病理学变化。结论 :大鼠心脏移植后的 2 4h内 ,外周血淋巴细胞为以MHC II分子表达为主的抗原识别、呈递期 ,并伴有一过性免疫功能降低 ;术后 2 4~ 72h为T细胞活化期 。
顾云黄益民张永科吕燕宁林筝张颖葛六平
关键词:心脏移植免疫分子表达心肌组织淋巴细胞
不同剂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异种移植对大鼠血液学及肝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人脐带胶样组织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经静脉移植人大鼠体内对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①体外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第4代hU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标准试剂盒鉴定第4代hUMSCs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②182~203g的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盐水组;3.5×10^7/kg干细胞移植为干细胞I组;3.5×10。/kg干细胞移植为干细胞Ⅱ组;3.5X10’/kg干细胞移植为干细胞Ⅲ组;注射后第11天,腹主动脉取血,监测和比较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分析比较各项指标的变化和差异。结果①第4代hU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CD73、CD90和CD105表达强阳性,能分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比例分别为98.4%和95.7%;②注射干细胞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第11天时实验组24项血常规指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干细胞组血糖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8.4±1.6),(7.7±1.6),(7.1±1.6)mmol/L比(9.6±4.9)mmol/L];干细胞组糖化血清白蛋白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0.69±0.10),(0.68±0.12),(0.65±0.08)mmol/L比(0.85±0.14)mmol/L];干细胞组的心肌酶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1844-8),(155±24),(144±18)U/L比(223±21)U/L,P〈0.05]。结论不同剂量hUMSCs经尾静脉注射人大鼠体内引起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心肌酶等的降低,且与剂量相关,选择适当剂量的干细胞移植将对临床治疗效果起到重要的作用。
李娜辛毅张颖林筝孔晴宇周玉杰袁慧刘荣凤马雪莲黄益民张兆光
关键词:异种移植血液检测
大鼠静脉注射人脐带胶样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观察大鼠静脉输注人脐带胶样组织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的异常毒性.方法:①贴块法培养男婴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第4代HUMSCs表面抗原的表达;标准试剂盒鉴定第4代HUMSCs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②SD大鼠,180 ~ 190g,16只,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只,雌雄各50%.实验组尾静脉注射第4代HUMSCs×107/mL,0.5mL;注射后第5天,腹主动脉取血,监测和比较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取脑、心、肺、肝及肾进行病理学检测比较.结果:①第4代HUM-SCs特异性表面抗原CD73、CD90和CD105表达强阳性,其纯度分别达到95.1%、98.8%和98.3%;而表面抗原CD34、CD45、CDllb、CD19、CD14、CD79a和HLA-DR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1.2%、5.6%、0.3%、9.3%、0.2%和零;HUMSCs分化成脂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7.6%和95.8%;②注射干细胞后实验动物全部存活,第5天时,实验组24项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实验组血糖、AGA、糖化血红白蛋白、心肌酶、CO2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他指标无显著性变化;④实验组脑、心、肺、肝及肾的大小和形态,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一次大剂量尾静脉注射HUMSCs,没有引起大鼠异常毒性反应.
张颖李娜辛毅林筝崔巍王忠张兆光周玉杰袁惠黄益民罗毅
关键词:异常毒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