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就诊的重症肌无力一例被引量:1
- 2010年
- 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表现通常为眼肌、延髓肌、肢体肌、呼吸肌的疲劳、力弱,以胃肠肌麻痹致假性肠麻痹为突出症状表现者十分少见。关于此例MG出现假性肠梗阻,作者解释为MG“亦可侵犯平滑肌的突触后膜的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这一观点尚值得进一步商榷,因已有文献报道,认为这是胸腺瘤的副肿瘤综合征表现,累及了神经节神经元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所致。此处我们保留了作者的原始意见,并欢迎读者就此进行讨论。我们同时亦欢迎更多的关于常见疾病的不常见表现的临床病例报告,以共同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 梁亚凤李小丽田行瀚刘鲁沂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假性肠梗阻首发症状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就诊临床病例报告
- 脑钠素在心脏围手术期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 目的观察周围血清中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心脏围手术期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10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所有病人按NYHA心功能标准分级,术
- 梁亚凤夏永宏田行瀚刘鲁沂梁作鹏
- 文献传递
- 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救治体会
-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早期使用针对性抗病毒药物、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按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指南第三版诊断标准收治了15例病人,对所有入科病人完善各项辅助检...
- 刘鲁沂梁亚凤梁作鹏夏永宏李小丽王希峰高艳玲于清霞王静田行瀚
-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人机械通气奥司他韦救治
- 文献传递
- 心脏手术前后Tei指数及脑钠肽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Tei指数及心脏围手术期血清脑钠素(BNP)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方法(1)对86例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个月至1周、术后1周至1个月测量Tei指数;(2)对2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和3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h、3d和7d测量血清BNP浓度。结果(1)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后Tei指数都有不同程度增加,自身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术后Tei指数降低,但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和风心病患者术前血清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术后即刻与术前相似,此后迅速上升,24h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术后7d尚未降到术前水平;血清BNP浓度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的变化相似,体外循环期间BNP没有进一步升高。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Tei指数有明显变化,因此在评价瓣膜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时应考虑到瓣膜功能不全对Tei指数的影响;血清BNP浓度在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中的变化相似,体外循环期间BNP没有进一步升高。
- 张秀珍梁亚凤宋少杰梁绪国孙晓玲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心脏外科手术脑利钠肽TEI指数
-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应用研究
- 魏振宇梁亚凤田茂洲范钦明赖永锋史举彤赵传龙孙鹏飞冯云久
- 该研究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地为2例扩张型心肌病终末期病人施行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病人均为男性,48岁和39岁,术前心功能IV级,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采用改良标准式原位心脏移植术,异地采取共体,4℃Stanfo...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脏移植免疫抑制剂外科手术
- 心脏手术前后Tei指数、脑钠肽变化及药物对脑肭肽等影响的研究
- 梁绪国刘题梁亚凤陈红英姜进军吕志军高鲁生
- 本课题对86例进行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一个月、术后1周~1个月,测定其Tei指数。结果表明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后Tei指数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13例...
- 关键词:
- 关键词:心脏手术TEI指数脑钠肽变化
- 综合性ICU10年医院感染菌株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耐药性分析
- 目的观察本院综合性ICU医院感染的种类、感染菌株的流行、变迁的特点及耐药性的变化。方法10年监测的结果分成三个阶段总结,比较不同时期的变化。结果革兰氏阴性杆菌987株(76.4%),革兰
- 朱永健刘鲁沂梁亚凤于鲁欣梁作鹏夏永宏
- 文献传递
- 血液灌流树脂吸附串联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树脂吸附串联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浆部分细胞因子(TNF-a、IL-1B、IL-6)浓度、细胞免疫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符合MODS、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1)治疗组:常规治疗+血液灌流树脂吸附串联CVVH治疗;(2)对照组:常规治疗+CVVH治疗。治疗组每天给予2h血液灌流树脂吸附治疗后,继续CVVH治疗10h;对照组每天给予CVVH治疗12h,均连续3d。治疗组于每天血液灌流树脂吸附前、2h后及CVVH治疗10h后,对照组于每天CVVH治疗前后及以后两组均在病程第5、7、10天分别采血,分离血浆标本置人-60℃冰箱冻存待检。入室24h行APACHEⅡ评分,第1、2、3、5、7、10天查T细胞分类,每天监测血乳酸、心率、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等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液灌流树脂吸附治疗后,血浆TNF-仅、IL-6、IL-1B浓度明显降低(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分类CD3+、CD4+、CD8+、CD4+/CD8+比值均上升(P〈0.05);两组患者比较,在第1、2、3天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TNF-a、IL-1B、IL-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5天TNF-a、IL-1B、IL-6浓度治疗组较对照组均下降(P〈0.05);第10天血浆TNF-a、IL-1B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略低(P〉0.05);治疗组28d死亡5例,对照组28d死亡6例。结论血液灌流树脂吸附串联CVVH治疗与CVVH治疗均能有效清除血浆中所检测的3种细胞因子,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体征;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病程中期(治疗第5天)降低所检测细胞因子的血浆浓度及提高患者28d存活等方面似更具优势。
- 刘鲁沂朱永健李小丽梁亚凤梁作鹏夏永宏
- 关键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细胞因子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脏危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IABP在抢救心脏危重症病人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我院2001年12月~2009年11月应用IABP治疗心脏危重症患者37例,男25例,女12例,年龄48~80岁。冠心病33例,瓣膜置换术4例。心脏围手术期应用2...
- 梁亚凤田行瀚李小丽王希峰夏永宏刘鲁沂
-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 文献传递
- PARP-1激活与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ARP-1活性的变化规律以及PAPP-1活性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2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0min、主动脉开放后5min、术后2h、术后4h、术后24h、术后48h桡动脉抽取血标本10mL,标本离心分离血浆、单个核细胞,ELISA试剂盒检测各个时间点的IL-1β、IL-8及TNF-α的水平,PARP-1活性检测试剂盒(三氯乙酸沉淀法)检测PARP-1活性。结果体外循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APR-1活性、血浆IL-1β、IL-8和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PAPR-1活性在术后2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TNF-α在术后2h达高峰,IL-1β与IL-8均在术后4h血浆浓度最高。结论体外循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APR-1活性明显升高,PARP-1的激活与炎症因子的升高有一定程度同步性。PAPR-1可能是体外循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 魏振宇李小丽孙鹏飞田行瀚梁亚凤郑磊
- 关键词:体外循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