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小勇
- 作品数:14 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椒江河口悬沙浓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2013年12月和2014年6月,在椒江河口各布设6个水文观测站,进行洪枯2季大小潮水文观测,以此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椒江河口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椒江河口悬沙浓度一般而言枯季高于洪季,大潮高于小潮;(2)纵向分布上,从上游椒江河道向下游椒江口门,再至台州湾海域,悬沙浓度逐渐降低;(3)垂向分布上,椒江河口最大浑浊带内发育有泥跃层是其垂向分布的最显著特点。泥跃层的发育受潮流速、悬沙浓度、盐度的共同影响,枯季较洪季发育显著,枯季小潮时最为发育。
- 徐海武小勇张沈阳王璟
- 关键词:椒江河口悬沙浓度最大浑浊带
- 浅谈海域使用论证中的地貌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文章在海域使用论证工作的实践基础上,探讨地貌分析在海域使用论证中的作用及撰写地貌内容的思路。海域使用论证中的地貌内容如果能分析全面、透彻,对于论述开发项目所在地及周边的海洋资源状况、用海需求的满足程度、项目选址和海洋资源利用的合理性等内容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海域使用论证的地貌章节内容,至少要对工程区及周边的地貌特征进行描述,具体包括地貌类型、单元组合、分布、物质组成和地表植被等最基本的要素以及相应的地貌图,如果条件许可,还可采用地貌学的分析方法,对该地貌单元(体)的形成机制、发育演变规律及工程后的演化进行一定的推论。
- 杨辉武小勇李伯根周鸿权
- 关键词:地貌分析海域使用论证海洋资源
- 长江口北港河势演变分析被引量:22
- 2006年
- 北港是长江河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对北港的研究甚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水文泥沙和地形资料,着重对北港中段(堡镇-团结沙水闸)近三十年来的河势变化进行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北港的河势变化经历了三个时期:(1)河势动荡时期(1972-1985年);(2)河势调整时期(1985-1996年);(3)河势相对稳定时期(1996年至今)。北港上口通道的变化是制约北港河势变化的主要原因。
- 武小勇茅志昌虞志英刘苍字
- 关键词:长江口河床演变
- 舟山岛马岙岸段海岸演变与水下岸坡冲淤动态被引量:5
- 2007年
- 利用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进行冲淤计算,结合实测水文泥沙、现场岸滩沉积地貌观察、新老海堤分布位置及以往浅地层探测和考古等资料综合分析发现,岸滩地貌形态从大约距今7 000 a前的一个古基岩港湾经受细颗粒泥沙长期不断地充填、淤积转化为近乎平直的岸段.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下,近370 a来海岸线以5.3 m/a的速度向海推移,潮滩以0.25 cm/a的速率沉积.近40余年来水下岸坡平均冲淤速率为-3.8~2.4 cm/a,横向冲淤调整有类似砂质海岸剖面塑造的特性,泥沙经受了在横向剖面“上部微淤、下部微冲”和纵向总体“东侧微冲、中西部微淤”的交替重复调整过程,目前朝着“上部微淤、下部微冲”的均衡剖面调整方向发展.
- 李伯根张瑾周鸿权杨辉武小勇
- 关键词:水下岸坡岸滩冲淤变化剖面
- 甬江口及附近海域冲淤变化研究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利用1935年、1962年、1979年、2004年这四个年份的海图资料,建立了甬江口及附近海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而定量计算了不同时段的海床平面冲淤变化、海岸演变和滩槽平面变化。结果表明,在1935-2004年间,甬江口及附近海域总体上以轻微淤积为主,年均淤积速率4.24 cm/a;岸线持续向海推进,潮滩呈淤涨态势,而深槽则趋于萎缩。但冲淤性质在不同时段有所不同,呈现出由冲转淤的调整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人为因素作用的结果。
- 倪云林巩明杨辉周鸿权武小勇
- 关键词:滩槽冲淤变化
- 长江口北港河势分析
- 北港是长江入海的主要通道之一。由于北港为非大型船舶的通海航道,近20年来对其研究甚少。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十年来的水文泥沙和地形资料,采用GIS、DEM等先进技术手段,通过深泓线的摆动和滩槽的冲淤阐述北港地貌...
- 武小勇茅志昌虞志英赵常青
- 关键词:长江口河床演变
- 文献传递
- 长江口北港拦门沙河段上段演变分析被引量:14
- 2008年
- 根据水文泥沙观测和地形资料分析,三十多年来,在长江洪水造床作用、南北港分流口通道的兴衰更替以及北港分流分沙功能增强等因素作用下,北港拦门沙河段上段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六沙脊的形成及其沙尾下移;河道中央呈现纵长17km的水下沙脊,形成二槽一脊的W型复式河槽;团结沙外侧发育了北港北沙等地貌现象。
- 茅志昌武小勇赵常青郭建强
- 关键词:长江口
- 浙江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变化及其水动力影响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利用冬、夏两季象山港15个同步连续站和60个准同步大面站实测悬沙浓度数据,结合实测潮流、盐度等海洋水文资料,分析了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象山港海域悬沙浓度分布具有较明显冬季大于夏季、大潮期大于小潮期以及湾口向湾顶逐渐减小的变化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受制于冬季高含沙量、低温、低盐的闽浙沿岸流与夏季高温、高盐、低含沙量的台湾暖流的交替作用和半月潮周期潮流动力变化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潮流动力作用,大小潮周期中底部沉积物与水体悬浮泥沙之间存在再悬浮与沉降的交换过程。
- 周鸿权孙昭晨李伯根武小勇巩明杨辉
- 关键词:象山港悬沙浓度再悬浮
- 长江口北港拦门沙河段演变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根据水文泥沙观测和地形资料分析,30多年来,在长江洪水造床作用、南北港分流口通道的兴衰更替以及北港分流分沙功能增强等因素作用下,北港拦门沙河段发生了较大变化,例六滧沙脊的形成及其沙尾下移;河道中央呈现纵长17km的水下沙脊,形成二槽一脊的W型复式河槽;团结沙外侧发育了北港口北沙等地貌现象。
- 茅志昌武小勇赵常青
- 关键词:长江口
- 近70a来椒江河口河床冲淤调整机理被引量:14
- 2009年
- 利用近70 a来19个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资料,基于GIS技术进行数字化冲淤分析,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和人类活动,探讨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河床冲淤调整过程。研究表明,近70 a来无论是在河床纵横剖面还是在平面上,冲淤调整经历了较明显的四个阶段,可是平面上比纵横剖面上的平均冲淤速率更趋于整体性:(1)以自然作用为主,处于缓慢冲刷状态,冲刷区占65.4%,全区年均冲刷速率为2.3 cm/a,年均冲刷量为53.7×104m3;(2)受支流永宁江上游建库蓄水影响,从缓慢冲刷转为较明显的淤积状态,淤积区占66.2%,全区年均淤积速率为2.2 cm/a,年均淤积量为50.4×104m3;(3)受航道整治完成的部分工程作用,由淤积又转为轻微冲刷状态,冲刷区占62.6%,全区年均冲刷速率为1.8 cm/a,年均冲刷量为41.4×104m3;(4)受航道和支流永宁江的综合整治作用,从轻微冲刷朝加速冲刷方向发展,冲刷区占71.5%,全区年均冲刷速率为5.6 cm/a,年均冲刷量为130.8×104m3。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河床冲淤调整受人为影响比受自然影响大。
- 李伯根王才洪周鸿权武小勇杨辉
- 关键词:椒江河口冲淤调整G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