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岩
- 作品数:55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的P300拼写器的训练集扩展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集成支持向量机的P300拼写器脑机接口系统训练集扩展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基于名人熟悉人脸的P300拼写器脑机接口系统进行EEG脑电数据采集获取训练集样本;对训练集样本进行预处理,过叠加...
- 李奇高宁武岩杨菁菁史凯阳李修军韩成陈纯毅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目标物体数字孪生的机械臂遥操作交互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目标物体数字孪生的机械臂遥操作交互方法,通过物体识别和定位,使用预制三维模型在虚拟场景的对应位置生成真实物体的数字孪生,而且可以将新的预制三维模型放入模型库中用于重建场景,同时将机械臂的操作结合在场景中...
- 武岩赵斌李奇高宁李华权巍
- 面向脊柱影像的轻量化分割网络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面向脊柱影像的轻量化分割网络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涉及深度学习与医学影像处理领域,该分割网络由十个基础卷积模块、四个节点模块和一个中心节点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通过一种小世界属性的拓扑结构相连;该分割网络的平均聚类系数为0....
- 李奇何思源武岩宋雨高宁
- 基于信息熵的属性约简算法的研究与实现被引量:4
- 2005年
- 属性约简是粗糙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在保持信息系统分类能力不变的基础上,删除冗余属性。为了获得决策系统中属性最小相对约简,本文将信息论应用于决策信息系统属性约简中,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并采用加权平均的属性重要度和知识量作为启发式信息指导约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核子集的属性约简算法。
- 武岩崔广才
- 关键词:粗糙集属性约简信息熵知识量
-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多视图卷积网络癫痫智能辅助检测
- 2025年
- 针对单一视图网络癫痫检测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注意力机制的多视图卷积网络癫痫智能辅助检测模型(multi-view convolutional network with fused attention mechanism,FAM-MCNN)。该模型从时域、频域、时频域和非线性域提取多视图特征来全面表征脑电信号;采用多尺度卷积捕捉不同层次的细节信息;引入注意力机制分别从视图维度和单个特征向量维度对特征进行加权融合,从而提高对癫痫患者不同类别脑电信号的区分能力。在CHB-MIT癫痫数据集上进行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与单一视图网络相比,FAM-MCNN模型的平均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提高了14.29%、16.13%、12.54%。此外,对该模型采用少量训练样本(25%)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其检测性能达到了拥有大量训练样本(80%~90%)的对比模型水平。
- 李奇闫旭荣武岩赵迪常立娜孙瀚琳
- 关键词:脑电信号
- 一种基于主题提示的多模态抑郁程度预测系统
- 一种基于主题提示的多模态抑郁程度预测系统。属于多模态识别预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模态抑郁程度预测技术领域。所述基于主题提示的多模态抑郁程度预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个人信息记忆模块、提示池模块、主题提示查询模块、提示池优化模...
- 李奇赵迪武岩 高宁
- 精细交叉视差信息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在精细视差范围下,选择交叉视差中最易识别的视差值6.54arc min和0arc min对8名正常人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研究。结果显示:在刺激呈现的前300ms,带有视差信息的刺激诱发的脑波和零视差刺激诱发的脑波没有显著性差异;刺激呈现300ms左右,在左侧枕叶出现显著性差异;到350ms顶叶和前额叶也出现显著性差异;在400ms左右达到峰值。
- 武岩李奇颜雁
- 关键词:立体视觉事件相关电位
-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可穿戴式脑机接口系统及控制方法
- 本发明涉及脑机接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可穿戴式脑机接口系统及控制方法。本发明包括视觉刺激模块、脑电采集模块、脑电处理模块以及信号输出模块;视觉刺激模块用于提供可以诱发事件相关电位的混合现实视觉刺激;脑电采...
- 李奇王太越高宁武岩杨菁菁李修军吴景龙
- 文献传递
- 基于头带电极采集脑电信号的儿童睡眠分期方法
- 本发明涉及基于头带电极采集脑电信号的儿童睡眠分期方法,属于睡眠分期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多导睡眠监测设备在儿童身上应用时存在舒适度和配合度不佳的问题,包括步骤:构建Web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头带电极设备采集多个儿童被试的脑电...
- 李奇张航武岩高宁
- 小视差交叉视差认知过程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静态随机点图做为刺激,对15名正常人在交叉视差条件下,针对小视差(3.27',6.54',8.18',11.45',14.72',17.99',21.26',24.53)'状态进行认知过程研究。结果为:随着视差的增大,识别靶刺激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率基本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小视差交叉视差条件下,视觉系统对6'左右的视差反应时最为敏感,为立体电影的拍摄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探索精细立体视的脑神经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武岩文大化李奇
- 关键词:立体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