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段中华

作品数:24 被引量:365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生态环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9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长江
  • 4篇大眼幼体
  • 4篇幼体
  • 4篇鱼类
  • 4篇饲料
  • 4篇饲料配方
  • 4篇配合饲料
  • 4篇种群
  • 4篇矿物盐
  • 4篇江段
  • 4篇河蟹
  • 4篇河蟹大眼幼体
  • 3篇繁殖
  • 2篇鱼卵
  • 2篇鱼苗
  • 2篇沼虾
  • 2篇日本沼虾
  • 2篇生物学
  • 2篇饲料系数
  • 2篇种群生长

机构

  • 2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段中华
  • 13篇孙建贻
  • 7篇谭德清
  • 6篇张道源
  • 5篇刘焕章
  • 4篇王剑伟
  • 4篇常剑波
  • 4篇曹文宣
  • 4篇黎明政
  • 4篇姜伟
  • 3篇何德奎
  • 3篇陈毅峰
  • 2篇高欣
  • 2篇向阳
  • 1篇辛建峰
  • 1篇陈炜
  • 1篇孙宏懋
  • 1篇吴清江
  • 1篇徐盈
  • 1篇谭细畅

传媒

  • 7篇水生生物学报
  • 3篇湖泊科学
  • 2篇Curren...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淡水渔业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野生动物生态...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5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4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4
  • 1篇199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洪湖日本沼虾的种群繁殖生物学被引量:24
1998年
1994年5月至1995年6月对洪湖日本沼虾的种群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洪湖日本沼虾的繁殖期为4月中旬至10月上旬,5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日本沼虾的繁殖高峰期,其中6月、8月雌虾抱卵率均在70%以上;日本沼虾群体中雄性总是少于雌性,月性比(♀/♂)变化于1.104-5.780之间,3—6月性比逐渐增高,7─10月性比则逐渐降低;在整个繁殖期.4─7月的抱卵虾均为前一年出生的大、中规格的个体,之后当年出生的个体在繁殖群体中逐渐占据优势;春季抱卵虾的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都大于秋季抱卵虾,分别计算了绝对繁殖力、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的函数关系.本文还对日本沼虾群体性比的周年变化及其产卵次数进行了讨论.
孙建贻张道源段中华谭德清
关键词:日本沼虾种群繁殖生物学
以标志物对长江上游漂流性鱼卵漂流方式的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2008年4月7日在长江上游重庆江津-珞璜31 km的江段采用标志物对自然条件下大流量河流漂流性鱼卵的漂流方式进行模拟实验。结果显示在流量稳定的情况下,在同一投放点投放的标志物的平均漂流速度具有显著差异,标志物在河流中的漂流密度以高峰值和低峰值相间的方式出现,高峰值随漂流时间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水平方向上标志物的分布以主流水域的漂流密度高于缓流水域,缓流水域未采集到标志物。采用传统产卵规模计算方法对标志物投放数量进行估算,各组的估算数量均小于实际投放数量,估算数量的准确性随漂流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总体估算数量为实际投放数量的16.6%。根据实验结果,建议在长江上游鱼类产卵规模计算中引入时间系数以弥补随漂流时间的增加而引起的估算准确性降低。
姜伟刘焕章段中华曹文宣
关键词:长江上游标志物
长江中游宜昌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及水文影响条件被引量:20
2020年
为了解长江中游鱼类的早期资源现状, 2017年和2018年5—7月在长江干流宜都断面开展鱼类早期资源调查,采样网具包括弶网和圆锥网。调查期间共采集鱼卵21120粒和仔鱼2123尾。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鉴定鱼类5目9科37种。其中,鱼卵有29种,仔鱼有27种。2017年和2018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分别为124.45×10~8粒和101.07×10~8粒,优势种为四大家鱼和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仔鱼径流量分别为16.43×10~8尾和8.29×10~8尾,优势种为贝氏?和寡鳞飘鱼(Pseudolanbuca engraulis)。根据发育期和流速分析,四大家鱼鱼卵来源于三峡大坝下游至宜都断面之间的产卵场,仔鱼来源于三峡大坝以上的产卵场。与2009—2010年相比, 2017—2018年通过宜都断面的鱼卵径流量增大了85.3%,尤其是四大家鱼的鱼卵径流量与2005—2012年相比增加了约13倍。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结果显示,流量和流量日变化对产漂流性鱼卵密度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2017—2018年仍有大量的鱼卵和仔鱼补充到长江中游江段。与历史数据相比,三峡大坝下游宜昌江段鱼类产卵规模有明显的增加,可能与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亲鱼增殖放流和生态调度等保护措施的实施有关。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长江中游的鱼类资源,建议除了已经逐步实施的长江全面禁渔措施之外,还应恢复江湖连通,保护和修复长江中游河漫滩生境,继续开展重要经济鱼类亲本放流,以及开展生态调度。
陈诚黎明政高欣姜伟刘焕章刘焕章段中华
关键词:三峡工程四大家鱼繁殖
河鲀的规模化养殖及其毒素提取检测技术研究
朱家明李钟杰金传荫何家婉胡征宇严美姣李爱华祁德运宋立荣段中华余育和雷武陈炜徐盈朱蕴芝刘瑞秋龚小宁姚卫建孙宏懋张杰周荣鑫刘永定吴清江
该项目在河鲀人工繁殖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人工繁殖育苗42万尾。在水生所建立了人工繁殖基地,在洪湖进行了规模化养殖成鱼试验示范,在武汉市严西湖等地已养殖10万余尾,初步建立了适合于湖北省河鲀养殖技术体系;建立河鲀毒素提取和...
关键词:
关键词:鱼类养殖鱼苗繁育河鲀毒素
长江武穴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被引量:32
2010年
鱼类早期资源调查聚焦于揭示鱼类的产卵与仔鱼阶段的时空分布特征,如产卵持续时间、产卵场位置,其研究结果对渔业资源科学的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黎明政姜伟高欣段中华刘焕章
关键词:长江
色林错裸鲤的年轮特征被引量:36
2002年
本文描述了色林错裸鲤 (Gymnocyprisselincuoensis)的臀鳞、背鳍条磨片和耳石磨片上的生长标志及特征 ,指出色林错裸鲤臀鳞上的繁殖痕迹 ,以及耳石磨片早期生长中出现类似月周期的生长阻断、光镜下透明带中日生长增长的减少甚至消失等现象与色林错裸鲤的繁殖习性及多变的高原环境相关。在 5种年龄鉴定的材料中 ,以耳石磨片上的轮纹特征最为明显、清晰且规律性强 ,是最好的年龄解释材料 ,而鳃盖骨和脊椎骨上都只能观察到少数几个轮纹 ,并不适合用作年龄鉴定的材料。
陈毅峰何德奎段中华
关键词:耳石鳞片裂腹鱼类
色林错裸鲤的生长被引量:56
2002年
对藏北高原色林错湖泊中色林错裸鲤 (Gymnocyprisselincuoensis)的生长方程、生长拐点以及生长指标等生长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Gompertz方程和三次多项式方程都可以反映色林错裸鲤的生长过程 ,但Gompertz方程能够很好地描述 12龄之前的生长特征 ,而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更适合描述 18龄以后的生长特征。这种情况反映了色林错裸鲤具有洄游性鱼类更换生活环境的生活史特征。雄性体长的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 :Lt =4 84 190 6 [1-e-0 0 683 9(t-0 0 60 2 8) ],雌性为Lt =4 85 32 85 [1-e-0 0 710 (t-0 5679) ]。体长和体重关系为W =0 0 0 0 2 3L2 53 0 3 (♂ )和W =0 0 0 0 4 6L2 40 72 (♀ )。生长拐点为 12 9龄 (♀ )和 14 2龄 (♂ )。与其它裂腹鱼类相比 ,色林错裸鲤的生长过程尤为缓慢 ,这与其生存的环境条件更为恶劣直接相关。
陈毅峰何德奎曹文宣段中华
关键词:鱼类高原湖泊
初孵仔鱼饵料丰年虫连续培养系统
一种初孵仔鱼饵料丰年虫连续培养装置,它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设有喷头、虫卵投放口、第一通管和孔,罐体内设有搅拌器,搅拌器的搅拌棒的一端由孔从罐体顶部伸出;罐体侧壁中部设有第二通管;罐体侧壁下部设有第三通管;罐体底部设有第四通...
母红霞段中华黎明政杨洪斌刘焕章曹文宣陈永柏李翀
文献传递
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被引量:51
1999年
研究了长江中游嘉鱼至新滩口江段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性腺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4-7月性成熟系数较高,为繁殖季节。雌、雄鱼的肥满度和脂肪系数在繁殖前和繁殖后各出现1个峰值,繁殖期出现最小值。绝对繁殖力为1088-19765(粒),平均7728±4093(粒);相对繁殖力为23-88(粒),平均55±16(粒)。绝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和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体重与绝对繁殖力的关系最密切。群体性比接近1:1。属一次性产卵类型。两性最小性成熟年龄均为2龄。为补充群体占优势的繁殖群体。
段中华孙建贻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繁殖生物学
瓦氏黄颡鱼年龄与生长的研究被引量:55
1999年
根据在长江中游嘉鱼至新滩口江段采集的瓦氏黄颡鱼标本,对其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以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胸鳍棘和耳石作为对照材料。透射光下,脊椎骨上较宽的暗带和较窄的亮带相间排列成同心圆环,一个暗带和一个亮带构成一个年轮。2—7月形成新年轮,脊椎骨上不存在幼轮。雌、雄鱼的脊椎骨半径与体长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方程分别为:L_♀=6.95+131.46R-10.12R^2,L_♂=18.06+113.64R-1.70R^2。体长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分别为:W_♀=1.85×10^(-5)L^(2.98),W_♂=1.69×10^(-5)L^(2.55)。雌鱼为等速生长,雄鱼为异速生长。雌、雄鱼的生长存在差异,1龄后雄鱼生长明显快于雌鱼。雌、雄鱼适宜的生长方程分别为:♀:L_t=300.88e^(-1.67e^(-0.42t)),W_t=511.77e^(-4.98e^(-0.38t)),♂:L_t=415.15e^(-1.96e^(-0.33t)),W_t=777.53e^(-4.92e^(-0.32t))。雌鱼体长、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分别为1.22龄和4.22龄,雄鱼分别为2.04龄和4.98龄。
段中华孙建贻
关键词:瓦氏黄颡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