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建威

作品数:180 被引量:998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8篇胃癌
  • 54篇肿瘤
  • 41篇细胞
  • 38篇手术
  • 27篇胃肿瘤
  • 22篇基因
  • 17篇术后
  • 17篇外科
  • 15篇切除
  • 14篇胃肠
  • 14篇淋巴
  • 13篇预后
  • 13篇内皮
  • 13篇间质
  • 12篇血管
  • 12篇化疗
  • 12篇腹腔
  • 11篇蛋白
  • 11篇手术治疗
  • 11篇间质瘤

机构

  • 17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北京肿瘤医院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180篇毕建威
  • 61篇方国恩
  • 36篇申晓军
  • 35篇聂明明
  • 34篇魏国
  • 33篇华积德
  • 18篇马立业
  • 14篇罗天航
  • 11篇闻兆章
  • 10篇刘颖斌
  • 10篇张浩
  • 10篇职康康
  • 8篇杜成辉
  • 8篇吴建国
  • 7篇沈炎明
  • 7篇顾钧
  • 7篇黄盛东
  • 7篇史征
  • 7篇章琎
  • 7篇袁扬

传媒

  • 20篇第二军医大学...
  • 14篇中国实用外科...
  • 10篇中华实验外科...
  • 7篇中华胃肠外科...
  • 6篇浙江临床医学
  • 6篇中华普外科手...
  • 5篇中国普通外科...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外科理论与实...
  • 4篇临床肿瘤学杂...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4篇上海医学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解放军医院管...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第三届全军胃...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 11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14篇2011
  • 15篇2010
  • 24篇2009
  • 8篇2008
  • 12篇2007
  • 10篇2006
  • 14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9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 5篇1999
1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中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讨论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的适用范围。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至2014年4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胃肠外科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胃间质瘤的174例患者资料,其中腹腔镜组98例,开腹组76例,根据肿瘤大小(最长径)分为<5cm(113例,其中腹腔镜组78例、开腹组35例)和≥5cm且≤10cm(61例,其中腹腔镜组20例、开腹组41例)两个亚组,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危险分级、核分裂象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术后进食时间、无肿瘤生存时间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肿瘤大小<5cm和≥5且≤10cm两亚组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危险分级、核分裂象数、手术方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大小<5cm亚组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术后进食时间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5cm且≤10cm亚组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腹腔镜组小于开腹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大小<5cm和≥5cm且≤10cm两亚组中,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胃间质瘤,当肿瘤大小<5cm时,腹腔镜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案;当肿瘤大小≥5cm且≤10cm时,在做好术前评估及病例选择的前提下,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黄绪广毕建威印慨魏国聂明明
关键词:胃肿瘤胃肠间质瘤开腹手术
原发性脾脏肿瘤43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B超检出率为95.3%(41/43),CT检出率为96.6%(28/29)。43例原发性脾脏肿瘤中良性肿瘤28例,恶性肿瘤15例,随访2个月至15年(中位6.8年),良性肿瘤5年生存率100%,恶性肿瘤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53.3%和26.7%。结论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是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和综合治疗是改善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
章琎方国恩毕建威
关键词:脾肿瘤脾切除术
胃癌患者腹水中CEA、CD44的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患者腹水中CEA、CD44的表达量,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腹水标本,经real—timePCR定量测定CEA、CD40基因的表达情况,数据采用2-△△CT法处理。结果经过9~55个月随访,107例胃癌患者中19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远处转移。CD44基因的表达含量与术后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CEA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F=0.83,P〈0.01)。结论胃癌腹水中CEA的含量能够证实肿瘤分期,而CD44的含量能够预测肿瘤的转移可能性,因此胃癌患者腹水中CEA、CD44的表达对肿瘤的预后有预测作用。
陈磊陶怡菁袁向亮吕文杰刘颖斌毕建威
关键词:胃癌腹水
转染Caspase-1基因的人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999年
目的 探讨转染Caspase-1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人凋亡基因Caspase-1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导入胃癌细胞株X-108,对转染阳性细胞的体外增殖、细胞培养液中CEA含量及裸鼠致瘤性进行分析.结果 导入的Caspase-1基因虽不能直接诱导细胞凋亡,但G_1期细胞数目增多,S期细胞数目减少.转染细胞培养液CEA含量有下降趋势.胃癌细胞株X-108-Caspase-1体外生长速度明显受抑,裸鼠体内致瘤性降低,肿瘤生长缓慢.结论Caspase-1不能促使X-108胃癌细胞凋亡,但可以使其增殖受抑,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降低.
薛绪潮方国恩闻兆章毕建威华积德钱其军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细胞胃癌生物学特性
双层连续缝合法行胰腺空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双层连续缝合法行胰腺空肠吻合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间上海长海医院收治的114例连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资料,其中有79例采用双层连续缝合法行胰空肠吻合,35例采用双层间断缝合法行胰空肠吻合,对比两种方法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胰瘘发生情况。结果双层连续缝合组和双层间断缝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84±5)、(288±7)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6±29)、(282±49)ml,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进食时间分别为(7.8±0.5)、(9.7±0.5)d,住院天数为(14.0±1.0)、(17.2±10.0)d,术后胰瘘发生率分别为17.1%(6/35)、39.2%(31/7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双层连续缝合组A级胰瘘4例(11.4%),B级胰瘘1例(2.9%), C级胰瘘1例(2.9%);双层间断缝合组分别为5例(6.3%)、23例(29.1%)、3例(3.8%)。两组术后30 d内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双层连续缝合法可安全应用于胰空肠吻合,术后进食时间、住院天数、胰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双层间断缝合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纪伟平邵卓宋彬马洪运胡先贵金钢毕建威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空肠吻合术
消化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被引量:19
2006年
许多消化道肿瘤病人在围手术期存在代谢障碍,严重者可以并发营养不良。因此适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特别是将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结合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全身状况,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病死率。
杨炯毕建威
关键词:消化道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中晚期胃癌手术中腹腔内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中晚期胃癌病人术中腹腔内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进行腹腔化疗的疗效.方法:对81例Ⅲb期胃癌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6例进行术中即时低渗温热腹腔化疗联合腹腔内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植入剂(治疗组1),28例进行术中...
魏国毕建威申晓军聂明明薛绪潮方国恩
关键词:胃癌腹腔化疗外科
文献传递
小肠多发肉瘤样癌一例被引量:2
2010年
滕学栋职康康刘安安杜成辉魏国毕建威
关键词:肉瘤样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上腹部疼痛多发小肠反复黑便
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Ⅳ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亦称术前化疗(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或起始化疗(primary chemotherapy),是指恶性肿瘤患者确诊后,在手术前给予两至三个疗程的正规化疗,休息一到两周后再行手术治疗,...
毕建威
关键词:辅助化疗给药方式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失血性休克猪输注不同剂量游离血红蛋白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2及γ-干扰素的含量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猪输注不同剂量游离血红蛋白(FHb)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12及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探讨FHb对休克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头家猪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FHb(0、2.5、5、10、15mg/kg体重),监测动物生命体征、各重要脏器功能变化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的发生率,检测休克动物在输注不同剂量FHb后血清IL-12、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失血性休克猪在输注FHb后血清IL-12及IFN-γ含量明显下降(P〈0.01),它们的变化趋势与FHb剂量呈负相关。其中输注FHb15mg/kg体重组动物MODS发生率与休克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FHb能明显抑制失血性休克动物抗原提呈细胞(APCs)的功能,使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输注高剂量FHb(〉15mg/kg体重)会增加失血性休克动物MODS发生率。
王尧方国恩钱宝华毕建威薛绪潮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白介素-12Γ-干扰素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