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媛媛
- 作品数:33 被引量:254H指数:1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的汝州市蓝绿生态网络构建与规划应用被引量:5
- 2023年
- 国土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提升城市蓝绿空间生态服务能力并与规划策略结合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河南省汝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空间格局分析、连通性分析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等方法构建现状蓝绿生态网络,并探索廊道构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汝州市域范围内1级核心斑块共有7个,主要分布在市域西南部与东北部的山林空间和中部汝河构成的带状生态空间,2级核心斑块共有9个;筛选出256条生态廊道,135个生态节点,廊道大部分穿越汝河。应重点保护汝河及其周边环境,为生物南北迁移提供临时栖息地,提高整体生态网络的稳定性,并重点关注市域西侧与南侧廊道断裂点的修复;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应用中,一方面可引导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分,另一方面可为规划视角下廊道的功能定位与分类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 毛媛媛徐凡高义轩黄坤李欣胡浩
- 关键词:生态网络
- 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剖析和借鉴被引量:32
- 2008年
- 本文回顾了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归纳和总结。结合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环境的作用,提出系统研究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问题的逻辑框架以及对我国城市规划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启示。
- 毛媛媛戴慎志
- 关键词:犯罪城市环境城市规划
- 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街道“两抢一盗”犯罪的时空规律被引量:14
- 2014年
- 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两抢一盗"犯罪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并剖析街道环境与犯罪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犯罪时间分布与人们生活、工作的作息周期相关,街道空间使用频率高的时段犯罪相对高发;犯罪的昼夜分布差别与地区岗位、商业场所等环境的空间分布有关;2)在案发部位分布上,各部位的案件构成受到人流活动强度、自然监视的力度及逃逸便捷程度的影响;3)在宏观地理分布上,盗窃案件在浦东新区内以陆家嘴中央商务区一带为核心呈自西向东圈层递减分布,而"两抢"案件的高发区呈带状和点状分布的格局,较为分散在市区与镇区的各居民集中区附近;4)回归分析表明,交叉口是影响盗窃和"两抢"案件分布的重要环境要素之一,交叉口数量及密度均分别对"两抢"和盗窃量有正向影响。最后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相应的犯罪防控措施。
- 曾敏玲毛媛媛
- 关键词:城市街道犯罪
- 基于环境的犯罪预防指南述评及借鉴:北美国家经验被引量:1
- 2021年
- CPTED理论研究和实践在北美国家的发展时间较长,并已通过指南的形式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而国内对此关注尚少。本文通过分析18份基于环境的犯罪预防指南,梳理了北美国家犯罪预防指南的内容和架构,并对部分典型指南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了其中的环境策略原则和操作,以及风险评估的审查流程,发现通过多部门合作实施CPTED策略,可以为未来我国制定和推行基于环境的犯罪预防指南提供借鉴。
- 毛媛媛李凤仪陆延磊吴彤周炫汀寇琴
- 关键词:犯罪预防
- 从社会安全到环境安全——环境安全设计导向下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探索
- 2022年
- 城市安全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环境安全设计理念对于营造安全安心的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缺乏环境安全设计理念的内容和相应的知识体系支撑。基于此,文章提出从“理论导入、环境认知、设计应用”三方面建构环境安全设计知识体系,采用“模块局部嵌入,网络系统融入”的方式将其纳入城乡规划教学体系,同时从理论基础、认知调查、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教学组织设计,并通过多途径的教育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形成更全面的设计理念认识。
- 毛媛媛雷诚曾敏玲
- 关键词:城乡规划学教育改革
- “问题修复”和“提前介入”:法国广场设计中对环境犯罪预防的探索及其启示被引量:4
- 2020年
-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空间,是市民户外活动的重要载体,其治安问题是公众关注的重点。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采用犯罪预防设计是目前国际上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回顾了法国情景犯罪预防政策的发展历程,随后以里昂市在城市广场中的犯罪预防设计探索和实践为案例,讨论了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设计或改造项目治安问题、预防技术、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异同,分析法国在情景犯罪预防理论在探索实践中的经验得失,以此作为未来我国开展相关理论实践研究的经验借鉴。
- 曾敏玲毛媛媛廖良
- 关键词:城市广场广场设计犯罪预防公共空间
- 城市形态的栅格分析
- 2006年
- 本文提出一种新范式来研究城市肌理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采用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栅格模型和软件算法,作者开发了测量几何参数和预测辐射交换的有效模型,探索了合成城市肌理和整合细胞自动控制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基于栅格的城市模型可以为规划和设计提供相关信息。
- Carlo RattiPaul Richens毛媛媛
- 关键词:城市形态栅格图像处理技术城市肌理自动控制
- 小学教学楼庭院空间构成要素对儿童热舒适的影响
- 2024年
- 为探究儿童热舒适度与户外空间构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对苏州姑苏区与工业园区内的95个小学教学楼庭院空间进行微气候数据采集、空间构成要素量化测量以及对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苏州夏季、春季、冬季小学教学楼庭院的儿童热舒适度范围分别为26.5~34.2℃、18.5~26.3℃、23.1~28.2℃;2)与儿童热舒适度PET值显著相关的空间构成要素有5个,即绿地配置形式(“贴边+中央”型最佳)、朝向(东西朝向最佳)、围合度(4面围合最佳)、植物种植类型(乔灌草复合搭配最佳)、绿地率(30%~50%最佳)。基于研究结果,建议通过综合考虑景观特征、优化植物品种、完善辅助设施等手段提升小学教学楼庭院空间的热舒适度。
- 毛媛媛叶云谢俊民
- 关键词:儿童热舒适
- 基于网络形态的街道空间环境与“两抢一盗”犯罪的关系研究——以HS市原DP区为例被引量:6
- 2022年
- 城市街道网络是承载人们日常行为的空间载体,街道网络及其中人的日常行为共同构成了主要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并影响着犯罪行为的发生。既有研究表明街道空间中多发“两抢一盗”侵财类案件,并且街道网络形态和日常行为主体与犯罪存在联系,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究较少。本文基于HS市原DP区的派出所辖区单元,使用路网数据、人口统计数据、手机信令数据等相关资料,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街道网络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形态、动态人口和静态人口等因素与犯罪分布的关系展开分析,尝试探索街道网络空间环境对“两抢一盗”犯罪的影响。结果表明,街道网络空间环境中影响盗窃和两抢犯罪的要素存在较大差异。“X形单元”式街道网络、路网密度、低速交通的路网渗透性、静态人口密度和动态人口密度均对盗窃犯罪产生重要影响,与两抢犯罪相关的仅有“T形单元”式街道网络、静态人口中的实际居住户籍人员和外来人员密度,街道网络形态没有表现出与两抢犯罪的显著相关。最后提出,由于街道网络的通达性和危险性往往并存,如何通过调控或改善整体的街道网络空间环境来尽可能减少犯罪风险,是未来规划建设安全的街道网络空间需要思考的话题。
- 毛媛媛李凤仪殷玲王德
- 关键词:街道空间环境犯罪
- 老城区居住区盗窃犯罪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本文以S市老城区多层居住区为案例,以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为研究框架,分析影响居住区犯罪的环境要素。本文根据官方犯罪统计数据,分析了居住区的犯罪空间分布规律;之后针对犯罪高发地点,采用结构化非参与式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对S市老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多层居住区展开调查,总结老城区多层居住区中影响犯罪行为的环境要素。案件空间分布显示盗窃犯罪行为主要集聚在距离小区入口近的地方以及靠近商业服务设施的区域。环境调查发现涉及通道控制、目标加固、形象维护和自然监视四方面的环境要素对于老城区居住区犯罪的影响比较显著。研究成果可为老城区居住区改造、旧城微更新提供一定借鉴。
- 毛媛媛朱羽佳张振刘婧茆昕明于溪姚雨晨曾敏玲
- 关键词:居住区犯罪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