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莹芬

作品数:55 被引量:213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4篇油菜
  • 26篇甘蓝
  • 26篇甘蓝型
  • 23篇甘蓝型油菜
  • 22篇不育
  • 17篇核不育
  • 11篇基因
  • 10篇育种
  • 10篇分子标记
  • 8篇隐性上位互作...
  • 7篇隐性核不育
  • 6篇选育
  • 6篇肿病
  • 6篇抗性
  • 5篇杂交
  • 5篇杂种
  • 5篇菌核
  • 5篇菌核病
  • 5篇根肿病
  • 4篇雄性不育

机构

  • 47篇安徽省农业科...
  • 11篇华中农业大学
  • 3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安徽省农作物...
  • 2篇波兰科学院
  • 1篇郑州牧业工程...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滁州市农业技...
  • 1篇滁州市农业科...
  • 1篇安徽省黄山市...
  • 1篇安徽省含山县...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55篇江莹芬
  • 40篇李强生
  • 38篇陈凤祥
  • 35篇胡宝成
  • 34篇吴新杰
  • 28篇费维新
  • 24篇荣松柏
  • 21篇侯树敏
  • 14篇范志雄
  • 10篇雷伟侠
  • 9篇黄晓荣
  • 5篇张椿雨
  • 4篇朴钟云
  • 4篇傅廷栋
  • 4篇周永明
  • 3篇吴江生
  • 3篇郝仲萍
  • 2篇汤复跃
  • 2篇田恩堂
  • 2篇孟金陵

传媒

  • 9篇中国油料作物...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作物杂志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2012作物...
  • 2篇2010中国...
  • 1篇大豆科学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新收集野生大豆种质资源的SSR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该研究以24份2006年安徽省新收集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60对SSR引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4对SSR引物扩增出237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4063-0.8835,平均值0.7203;Shannon-weaver指数为0.6191-2.1662,平均值1.4574。聚类分析将安徽省野生大豆资源分为两大类群,包括江淮丘陵野生大豆类群以及淮北、沿江、皖西和皖南混合类群。
陈辉张磊张文明汤复跃姚大年江莹芬岳海旺
关键词:SSR野生大豆
越冬期移入温室对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用系育性的影响
通过越冬期移入温室研究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用系9012AB的育性稳定性,结果表明越冬期越早移入温室对可育株9012B的育性影响越大,12月20日、1月5日、1月20日移入温室处理,3月3日9012B育性指数...
吴新杰陈凤祥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胡宝成
关键词:油菜温室环境越冬期
文献传递
中国油菜黑胫病害分布及病原菌鉴定被引量:22
2013年
2008-2012年间,对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60个市(县)的冬、春油菜产区进行油菜茎基溃疡病/黑胫病的调查,从14个省的42个市(县)发现黑胫病存在,发病田块约占调查田块的10%,最重的田块发病率达92%,整株死亡率达5%。从病症表现判断,我国冬、春性油菜茎部、基部黑胫病斑与欧洲、北美油菜黑胫病病斑相似。感染病株中,假囊壳成熟时释放子囊孢子,其形态特征符合文献中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描述。分离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黄色至黄棕色或红棕色色素,与对照L.biglobosa菌株相似。共分离纯化了550个病原菌株,对其中的384个纯化菌株和468份感病组织样品,分别提取病原菌DNA后,采用多重PCR鉴定病原菌种类,得到L.biglobosa特异的440bp产物。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均为L.biglobosa。采用子叶接种的方法,检测了11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菌株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强致病力菌株有14个,中等致病力菌株有8个,除来自内蒙古海拉尔的菌株CN-21外,所有试验的中国菌株均较来自波兰的中等致病力的L.biglobosa菌株PL-Lb致病力强。本研究表明,目前黑胫病在我国油菜产区普遍存在,且在局部地区已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尚未发现引起油菜茎基溃疡病的强侵染型致病菌L.maculans。提出了防止L.maculans入侵我国的监控措施和对策。
李强生荣松柏胡宝成江莹芬侯树敏费维新陈凤祥吴新杰范志雄雷伟侠
关键词:油菜黑胫病多重PCR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被引量:1
2016年
已有研究表明经一定高温处理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9012A系统中纯合型不育株稳定彻底,而杂合型不育株发生育性转换,并具有一定的自交结实性。利用这一特性,本研究提出了纯合两用系9012AB的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以9012AB中不育株为轮回亲本,临保系204TAM为供体亲本进行回交转育。F_1、BC_(1-2)均为不育株群体,从中选择与9012AB相似的不育单株经35℃光照持续处理15h后,用其中育性转换株与9012AB中不育株进行回交转育。在BC3群体中选择与9012AB同型的不育单株,经同样高温胁迫处理后,从育性转换株自交后代的可育株群体中选育出9012AB的同型临保系9012TAM。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保系
高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深入了解生产中出现的微粉现象,研究了人工高温和分期播种情况下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型不育系9012A和杂合型不育系12-204A的不育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类型不育系在一定高温胁迫下,均出现育性转换现象,但对高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对于9012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介于30-35℃之间;40℃持续处理16-32h,或者间歇处理3h/d×6d、6h/d×5d、9h/d×4d、12h/d×3d、15h/d×2^-4d(累计40℃处理18-60h),或35℃间歇处理15h/d×2^-4d(即35℃累计30-60h)均发生育性转换,其中35℃时15h/d×3d(即35℃累计45h)处理育性转换最为明显,说明高温对9012A育性转换具有累加效应。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从2014年10月16日到2015年2月9日,即秋冬播种,避开30℃以上持续高温)的不育性彻底稳定。对于12-204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9℃,不低于29℃时育性发生转换,其中35℃15h连续处理育性转换效果最为明显;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均发生育性转换。当高温胁迫下育性发生转换时,9012A和12-204A均可自交结实,但是结实性差。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高温胁迫育性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上位基因抑制作用专一性研究
2012年
将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9012A的临时保持系12-148-204-F14TAM、204TAM分别与双隐性核不育系5A杂交,研究隐性上位抑制基因rfrf对5A中不育基因ms1ms1ms2ms2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frf基因对ms1ms1ms2ms2的不育性表达没有抑制作用,而对9012A中不育基因ms3ms3ms4ms4具有专一抑制作用。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临时保持系
一种利用高温胁迫鉴定油菜不育株基因型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高温胁迫鉴定油菜不育株基因型的方法,其通过一定的高温胁迫处理,根据处理后两种不育株不育性稳定性的差异来判别待测不育株的基因型,综合了测交法和分子标记法的优点,即操作简单,实现当代检测,对实验室条件和技...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梅新全费维新侯树敏范志雄雷伟侠吴浩博郝仲萍阮怀明
文献传递
通过埃塞俄比亚芥和白菜型油菜杂交拓宽甘蓝型油菜的种质库(英文)
种间杂交是实现优良农艺性状从一个物种向另一个物种转移的重要途径,在芸薹属作物中已经通过种间杂交创造了许多新的种质资源。埃塞俄比亚芥(B.carinata,BBCC,2n=34)具有很多芸薹属其他油料作物中没有的重要的农艺...
江莹芬田恩堂黎瑞源陈伦林
文献传递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ILLING)技术是反向遗传学中研究功能基因的一种全新的方法。TILLING技术借助高通量检测手段,快速有效地从突变群体中鉴定出点突变。系统介绍了TILLING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路线,同时总结了TILLING技术本身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雷伟侠黄安群范志雄江莹芬荣松柏李强生段晓丽陈凤祥
关键词:反向遗传学点突变
安徽省历年油菜审定品种主要性状遗传改良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对1983-2012年安徽省审定的70份油菜品种的品质和主要经济性状演变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育成年代与生育期、一次有效分枝、单株角果数及产量间具有极显著线性回归关系,与株高、千粒重、硫苷和芥酸具有显著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经过30年的品种改良,产量、单株角果数、千粒重、生育期、株高和一次有效分枝数分别增加了81.22%、97.56%、11.90%、10.08%、10.03%和29.42%。而品种育成年代与每果粒数和含油量无显著线性关系,表明这些年育成品种在每角粒数与含油量方面未有明显改良。6个经济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单株角果数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产量均表现极显著正偏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5626和0.5190,千粒重和生育期表现显著正偏相关(0.2588)。数据分析暗示品种进一步改良有可能通过提高每果粒数和(或)含油量实现。
雷伟侠范志雄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吴新杰江莹芬候树敏费维新荣松柏
关键词:油菜品种性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