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勇卫

作品数:80 被引量:557H指数:1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手术
  • 11篇皮瓣
  • 10篇骨折
  • 10篇臂丛
  • 9篇髓内
  • 9篇外科
  • 9篇拇指
  • 9篇机器人
  • 8篇图像
  • 7篇掌骨
  • 7篇指再造
  • 7篇撕脱
  • 6篇再造拇
  • 6篇再造拇指
  • 6篇手部
  • 6篇术后
  • 6篇随访
  • 6篇髓内针
  • 6篇拇指再造
  • 6篇臂丛神经

机构

  • 56篇北京积水潭医...
  • 24篇清华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北京市创伤骨...
  • 2篇北京市怀柔区...
  • 2篇北京冶金医院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湖南医科大学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 1篇益阳市中心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威高骨科...
  • 1篇北京威高亚华...

作者

  • 79篇潘勇卫
  • 33篇田光磊
  • 17篇赵喆
  • 17篇邓玖征
  • 15篇李淳
  • 13篇李玉成
  • 12篇郑钢铁
  • 12篇栗鹏程
  • 11篇赵俊会
  • 11篇王树锋
  • 10篇田文
  • 9篇胡琪
  • 9篇陈煜
  • 9篇朱剑津
  • 8篇王澍寰
  • 8篇韦加宁
  • 6篇薛云皓
  • 5篇何大炜
  • 5篇袁野
  • 5篇陈山林

传媒

  • 17篇中华手外科杂...
  • 10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实用手外科杂...
  • 3篇中华损伤与修...
  • 3篇中华医学会手...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第八届全国显...
  • 1篇第二届中华骨...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0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2
  • 3篇2001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部伴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被引量:26
2004年
目的 了解有骨破坏和无骨破坏腱鞘巨细胞瘤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 1980年 1月至 2 0 0 3年 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手部腱鞘巨细胞瘤 ,共 98份完整病史和长期随访结果 ,根据肿瘤侵犯骨皮质的程度进行分组 ,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其细胞的增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  98例中骨正常组 5 5例 ,骨腐蚀组 16例 ,骨破坏组 2 7例。骨正常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 3 0 .9% ;骨腐蚀组为 3 1.3 % ;骨破坏组为 2 9.6% ,三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X2 =0 .18,P =0 .99)。骨破坏组术后手部并发症发生率为 48.1% ,骨正常组为 18.2 % ,骨腐蚀组为 3 1.3 % ,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X2 =8.0 3 ,P =0 .0 18)。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 ,三组间S期细胞百分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F =0 .3 2 8,P =0 .72 1)。结论 伴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临床并非少见 ,其细胞增殖活性与无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相当 ,术后肿瘤容易复发的原因 ,可能是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不伴骨破坏的腱鞘巨细胞瘤明显增高。
潘勇卫田光磊荣国威李淳王澍寰田文
关键词:骨破坏腱鞘巨细胞瘤手部术后肿瘤复发肿瘤侵犯
生物蛋白胶预防鸡趾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研究生物蛋白胶预防鸡趾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种禽褐鸡60只,随机分为生物蛋白胶组(FG)和生理盐水组(NS),每组各30只动物。将第三、四趾趾深屈肌腱切断,作改良Kessler法缝合,不修复腱鞘,然后在腱鞘内肌腱周围及皮下按分组注入相应药物。术后第2、4、6周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定。结果术后2、4、6周,组织学检查示两组动物肌腱吻合处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及肌腱的愈合进程无明显差别。缝合处粘连半定量评分、将肌腱拉出鞘管所需最大力量、耗功,FG组与NS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FG不能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但不影响肌腱的愈合进程,也不引起额外的炎症反应。
潘勇卫孙永华韦加宁田光磊王澍寰
关键词:生物蛋白胶肌腱术后粘连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定
一种打钉机器人系统及其打钉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打钉机器人系统及其打钉控制方法,其中,打钉机器人系统包括:机械臂,在机械臂前端安装的力传感器、注册装置和手术器械;力传感器安装于机械臂和手术器械之间,用于检测钻孔打钉过程中力的变化;注册装置安装在机械臂前...
祝世杰陈煜郑钢铁赵喆潘勇卫邓玖征朱剑津
文献传递
腕头状骨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一例报告被引量:1
2002年
李淳李庆泰王海华潘勇卫朱以明
关键词: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骨质破坏
健侧C7与下干直接吻合治疗创伤性臂丛神经撕脱伤的中期随访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移位与患侧下干直接吻合术后。患手屈指、屈腕功能恢复的情况。 方法:2004年5月至2009年4月,共完成220例临床应用,64例获得3年以上的来院随访。其中男59例,女5例;...
王树锋田光磊栗鹏程李玉成薛云皓郑炜孙燕琨郜永斌潘勇卫胡琪
关键词:臂丛神经撕脱伤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多枚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将20例第1掌骨基底骨折患者拇指向桡远侧持续牵引,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用2~3枚克氏针于第1掌骨基底闭合固定,术后石膏固定3周,6周拔针。结果:20例患者随访17例,失访3例,随访6~17月,平均11个月。疗效优12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2%。结论: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第1掌骨基底骨折,材料简单,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临床效果满意。
王晓东潘勇卫
关键词:闭合复位内固定
一种多任务手术机器人的视觉伺服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任务手术机器人的视觉伺服控制方法,属于手术机器人技术领域。该方法将手术机器人前端和手术部位之间的相对坐标关系作为控制依据,从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图像中提取该控制特征,实时更新相对坐标信息,根据相对坐标信息...
祝世杰陈煜张必聪陈一彤靳琪奥孙嘉玮邓博元姜力元郑钢铁潘勇卫赵喆邓玖征
文献传递
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创面
<正>目的总结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7年1月到2005年10月,采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1277例1398个皮瓣。其中男 973例,女304例,平均年龄27岁。其中带蒂腹部皮瓣6...
潘勇卫田光磊
文献传递
利用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移植一期再造拇指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利用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组织进行急诊再造拇指的可行性。方法将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的皮肤和甲床剥除后,将骨骼、关节和肌腱组织原位回植,然后采用同侧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结果 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外观与健侧相似,两点辨别试验9.2~12.0 mm(平均10.1 mm)。保留的关节均有部分功能,5例患者掌指关节活动度为20°~90°(平均69.6°),2例患者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和20°。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和骨吸收发生。4例骨折顺利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如果骨骼肌腱保留完整,可用于拇指再造,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杨凯邓玖征潘勇卫赵喆宋飞何大炜
关键词:拇指再造自体骨移植
骨性锤状指伸直支具固定与阻挡克氏针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
2024年
目的伴关节脱位的骨性锤状指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分析伸直支具固定治疗骨性锤状指的疗效,并与同期采用石黑法固定的患者相比较,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9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创伤骨科采用支具治疗的19例末节指骨背侧撕脱骨折导致骨性锤状指患者资料,收集同期采用石黑法手术治疗的29例患者资料,对比两组骨折和关节复位情况、患指关节主动屈伸角度、患/健侧活动度占比、Dargan功能评定、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支具固定组患指远指间关节(DIPJ)伸直欠缺角度0 °~15 °(4.68±5.00)°,手术组为0 °~12 °(3.14±4.1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支具固定组主动屈曲角度38 °~60 °(50.42±6.73)°,手术组为35 °~62 °(48.38±7.4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患/健侧活动度占比支具固定组为(0.74±0.14),手术组为(0.76±0.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Dargan功能评价手术组优17例,良12例。支具固定组:优10例,良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支具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47.3%,手术组为44.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锤状指支具固定与手术治疗短期疗效相当,并发症发生率相当,但手术治疗并发症一旦发生,多较严重,且可能为永久性;支具固定需要关注患者的依从性,才能取得较好结果。保守治疗对于一些选择恰当的患者,有其治疗价值。
卢飞旗袁野李成利段古满邓玖征朱剑津何大炜潘勇卫
关键词:骨性锤状指外科手术支具固定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