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敖大

作品数:19 被引量:327H指数:9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年代际
  • 3篇年代际变化
  • 3篇降水
  • 2篇雨带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象
  • 2篇夏季
  • 2篇夏季雨带
  • 2篇流域
  • 2篇黄河流域
  • 2篇季风
  • 2篇河流域
  • 2篇高温
  • 2篇长江中下游
  • 2篇值模拟
  • 1篇大雾
  • 1篇低纬
  • 1篇低纬度

机构

  • 11篇江苏省气象局
  • 10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江苏省气象科...
  • 4篇连云港市气象...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南京市气象局

作者

  • 19篇潘敖大
  • 4篇孙照渤
  • 4篇曾燕
  • 3篇刘昌明
  • 3篇邱新法
  • 2篇倪东鸿
  • 2篇李忠贤
  • 2篇陈海山
  • 2篇张红华
  • 2篇曾刚
  • 2篇高苹
  • 2篇王桂臣
  • 1篇严明良
  • 1篇孙善磊
  • 1篇陈飞
  • 1篇宋静
  • 1篇王春乙
  • 1篇范苏丹
  • 1篇刘宣飞
  • 1篇徐良谋

传媒

  • 4篇气象科学
  • 4篇南京气象学院...
  • 3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25a气候变化对江苏省粮食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利用1986—2010年江苏省63个气象站的常规气象数据和粮食单产统计资料,分析了苏北、苏中、苏南地区和江苏全省三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基于自助抽样(bootstrap)和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各区和全省粮食产量对作物年(11月—次年10月)、夏粮—秋粮生长季(11月—次年5月和6—10月)和月尺度气候要素的响应;并定量评价了过去25a气候变化对各区和全省粮食产量的影响以及各气候要素的贡献。结果表明:1)在作物年、夏粮—秋粮生长季以及月尺度上,三区和全省各气候要素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在不断发展的农业管理措施和技术以及气候的共同作用下,三区和全省粮食单产显著(p>0.01)增加,其中,全省增加趋势为66.89kg·hm-2·a-1。2)除苏南地区对作物年尺度上的气候变化响应不显著外,粮食产量对降水的不随时间变化的负响应关系(即随降水的增加而减小,减小而增加)均在不同时间尺度和地区得到了体现,说明降水对这些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十分重要;其中,苏北、苏中和全省粮食产量随作物年降水的增加(减少)而减小(增加),平均速率分别为0.19%·(10mm)-1、0.09%·(10mm)-1和0.11%·(10mm)-1。3)三类模型结果均显示气候变化使得苏北、苏南和江苏粮食产量减小,但结果略有差异,其中,利用月气候要素建立的模型C的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粮食单产(总产)的影响最大,其均值分别为-6.51%·(10a)-1(-11.28×108kg·(10a)-1)、-3.27%·(10a)-1(-2.36×108kg·(10a)-1)和-1.34%·(10a)-1(-4.45×108kg·(10a)-1)。另外,为了系统而全面地评估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考虑月尺度的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潘敖大曹颖陈海山孙善磊
关键词:气候变化粮食产量
连云港市海洋气象业务服务系统被引量:2
1999年
根据全国海洋气象台站网布局和任务设置要求,结合连云港确立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建设国际枢纽港和开发海洋特区经济的规划以及连云港市气象业务现代化发展的实际,从海洋气象探测与灾害监测、海洋气象资料与实时信息通信传输、海洋气象预报和海洋气象服务四个方面提出连云港市海洋气象台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总体方案。
潘敖大
关键词:海洋气象
陆、岛气候的主因子分析被引量:2
1997年
本文选取了代表连云港市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新浦(站2)和西连岛(站1)两站,应用主因予分析的方法对表征两站气候特征的年平均气压、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水汽压、年气温最高值、年气温最低值、年总降水量和年平均风速共7个要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表征西连岛气候特征的7个要素中,年气温最低值对西连岛气候起主要作用;在表征新浦气候特征的7个要素中,年平均气温对新浦气候起主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作两站各气候要素的因予载荷点聚图,从而对各气候要素进行了有意义的分类。
潘敖大谭晓军茆海云
关键词:气候要素主因子分析
长三角地区江苏省内的站点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江苏省内35个站点1978-2010年逐日大雾及逐时能见度资料,对区域内大雾进行了时空分布特侦分析。结果表明,年内雾天气过程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尤以深秋及初冬季发生频次最多(10、11、12月),占全...
项瑛潘敖大许遐祯万仕全肖卉
关键词:大雾持续时间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夏季雨带分型及其年代际变化Ⅰ:统计特征被引量:15
2007年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51—1998年全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REOF方法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可以显著分为南北两支雨带,一支位于长江中下游以南,江西、湖南和浙江一线;另一支位于重庆、陕西东南部、湖北、河南南部和安徽一线,都呈现出东西向的带状分布。分析还表明:这两支雨带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在年代际尺度上,南支雨带表现为14 a的主周期,而北支雨带表现为8 a的主周期,且两支雨带降水的多寡时段有明显的不同;东亚夏季风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对两支雨带降水的多少和分布形态有重要影响。
潘敖大孙照渤
关键词:长江中下游年代际变化降水夏季风指数
太平洋中低纬度海表温差与副热带高压异常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09年
中国夏季天气变化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关系密切,而中低纬度热力差异可能是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文中利用NCAR/NCEP再分析位势高度、垂直速度和海表温度场资料,在对太平洋海表温度合理分区的基础上,根据海表温度EOF分解的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副热带高压的相关关系,定义了太平洋中、低纬度海表温差指数,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温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分别与中纬度太平洋的(30°-40°N,180°-140°W)和低纬度太平洋的(10°S—10°N,140°-100°W)两块区域海温关系密切,对由此两区域定义的温差指数分析发现,1976年前后温差指数出现一次显著的由弱变强的年代际突变,且温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与副热带高压异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温差大值年,副热带高压偏强,面积增大,西伸尤其明显;温差小值年,副热带高压偏弱,面积减小,东撤明显。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NCAR/CAM3.0模式数值模拟都发现,夏季中低纬海表温差增大将引起哈得来环流加强,副热带的下沉速度加大,使副热带高压增强;夏季中低纬海表温差减小将引起哈得来环流减弱,副热带的下沉速度减小,使副热带高压减弱。因此夏季中低纬海表温差的变化是导致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潘敖大孙照渤周丽贤
关键词:SSTA年代际变化数值模拟
多普勒雷达资料对暴雨定量预报的同化对比试验被引量:18
2009年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连云港雷达探测资料,利用WRF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V2.1系统,对发生在2008年4月19日连云港地区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三维变分同化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同化了雷达资料后,模式预报效果比单独使用NCEP做初始场效果明显改善,暴雨落区和量值更接近实况。同化了雷达资料后,模式预报的垂直运动区、最大上升区、水汽输送通道和高空涡度分布等更接近强降水区,结构也更精细,说明初始场增加雷达资料后,对初始风场的结构、强度和初始云水分布有实质性的改进,从而提高了对暴雨定量预报的效果。
潘敖大王桂臣张红华姜有山朱云凤
关键词:暴雨WRF模式三维变分同化多普勒雷达
江苏省“海上苏东”气象服务系统
卞光辉于波严明良姜爱军沈树勤汤德新潘敖大顾峰峰曾明剑曹书涛王亦平严迎春徐良谋宋静姜有山
该课题研究了海洋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方法,创新性地利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数值产品的天气学释用,结合统计学释用方法,既保留了天气学的科学原理,又融入了现代化的新产品,顺应了中国气象局的“以数值产品为基础”的天气预报技术路线。课题...
关键词:
关键词:海上苏东气象服务
黄河流域有效辐射拟合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在深入分析有效辐射理论公式的基础上,利用日射站和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确定有效辐射拟合的经验函数式;利用数据集群技术,建立一系列不同时空尺度的有效辐射估算模式;通过误差分析,最终确定适用于全国范围有效辐射计算的拟合模型;采用确定的有效辐射拟合模型,结合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常规气象站观测资料,对黄河流域1960~2000年有效辐射进行计算,利用ArcGIS将站点有效辐射拟合结果进行空间内差,获得黄河流域有效辐射的空间分布。
曾燕邱新法刘昌明潘敖大
关键词:黄河流域
长江三角洲近46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被引量:32
2011年
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84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了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6a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冬季平均气温的增温幅度最大,春、秋次之。增温显著区域与城市带分布区域吻合。极端最低气温有明显上升,而年极端低温事件日数的下降趋势显著。部分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在城市密集带尤为突出。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但降水的季节分配有所变化,冬、夏季降水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秋季降水量明显下降,春季没有明显变化。
潘敖大王珂清曾燕谢志清苗茜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温降水长江三角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