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松圻

作品数:38 被引量:1,51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能源
  • 12篇页岩
  • 12篇油气
  • 10篇页岩油
  • 9篇非常规油气
  • 8篇盆地
  • 7篇甜点
  • 6篇新能源
  • 6篇陆相
  • 6篇
  • 5篇地质
  • 5篇页岩油气
  • 5篇找油
  • 5篇能源独立
  • 5篇能源转型
  • 5篇鄂尔多斯盆地
  • 4篇能源革命
  • 4篇层系
  • 3篇地质学
  • 3篇延长组

机构

  • 36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教育部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昆士兰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长庆...

作者

  • 38篇潘松圻
  • 28篇邹才能
  • 19篇杨智
  • 15篇吴松涛
  • 8篇马锋
  • 7篇赵群
  • 7篇熊波
  • 5篇张国生
  • 5篇林森虎
  • 4篇王影
  • 4篇刘恩涛
  • 3篇郑德温
  • 3篇邱振
  • 3篇李士祥
  • 3篇薛华庆
  • 3篇王小明
  • 2篇袁选俊
  • 2篇王红岩
  • 2篇董大忠
  • 2篇孙莎莎

传媒

  • 8篇石油勘探与开...
  • 5篇天然气工业
  • 4篇石油学报
  • 4篇地球科学
  • 3篇地质学报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北京石油管理...

年份

  • 6篇2023
  • 9篇2022
  • 8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大生物事件与化石能源形成演化——兼论地球系统框架下能源学发展被引量:13
2021年
地质历史中发生1次生命大爆发和5次生物大灭绝重大生物和环境事件,它们控制地球生态系统演化,对富有机质层系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和控制作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及奥陶纪末、晚泥盆世、二叠纪末、三叠纪末、白垩纪末5次生物大灭绝重大生物事件,对应全球多套富有机质层系,与地球化石能源形成演化和分布具有密切关系。中国能源禀赋“新能源无限、富煤但油气不足”,决定未来依靠新能源实现“能源独立自主”和碳中和。从地球系统演化角度出发,探究能源与地球、能源与环境、能源与人类的多元关系,开展能源学综合研究。能源学是指立足地球系统演化,从时间和空间尺度,研究各类能源形成分布、评价选区、开发利用、有序替代、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科学。能源学的内涵包括3个核心内容:①地球系统背景下能源的形成、能源消耗对地球气候环境的反馈,体现地球与能源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地球环境孕育人类演进、人类行为改造地球环境,体现地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③人类利用技术开发能源、能源驱动人类社会进步,体现人类与能源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源学研究聚焦化石能源形成与开发、新能源发展与有序替代、深地与深空能源探索及利用、能源发展战略与规划等4个方面。能源学的提出对完善学科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明确能源转型发展方向、推动碳中和地质学研究建设宜居地球具有重要意义。
潘松圻邹才能李勇荆振华刘恩涛袁铭张国生杨智吴松涛邱振刘翰林
关键词:生物大灭绝化石能源能源战略
煤系成矿学内涵与发展——兼论煤系成矿系统及其资源环境效应被引量:3
2022年
煤炭、煤系气、煤制油气和煤基新材料是中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煤炭资源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煤系矿产包括有聚集或分散的固态、液态、气态多类型能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和成矿物质形成、运移和聚集的产物.煤系记录了海陆过渡相和陆相泥炭沼泽丰富的深时地质信息,是揭示表生生态系统演化、巨量有机碳埋存、大气O/CO变化和野火事件的重要载体;煤系演化伴随成岩-变质作用过程中的多种物质迁移、转化,形成差异化的煤岩煤质及赋存其邻近层系的多种矿产;煤系矿产的富集条件、赋存状态和分离潜力,是煤炭分质分级利用和矿产资源高效开发的前提.围绕多种矿产共生机制、共探基础和共采条件,认识成矿物质源-汇体系变化、差异聚碳/富氢效应、有机(煤岩及烃类)-无机(矿产)相互作用,将成矿过程天然富集与选冶过程人工富集有机结合,形成以煤系成矿系统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为基础的煤系成矿学,对推动煤炭资源由燃料向原料转变、强化煤系矿产资源属性具有重要作用.煤系成矿学是研究煤系矿产资源类型、形成机理、分布特征、富集规律、产出机制、评价方法和发展战略的地质学科,研究煤系地质作用与矿产富集过程、成矿机制与成矿规律、赋存状态与精准开发等关键科学问题,对完善关键矿产成矿理论、揭示深时地球系统变化、实现国家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李勇潘松圻宁树正邵龙义荆振华王壮森
关键词:煤地质学地球系统
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及实践被引量:2
2023年
形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油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进源找油,是世界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和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油气工业条件,经过10余年不懈攻关,构建了非常规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油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油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油气开发地质学和常规-非常规油气有序“共生富集”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集成了非常规油气关键实验技术、勘探评价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和常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体系框架.从常规油气的“源控论”到非常规油气的“源储共生系统”,深刻认识到源岩层系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致密储集层系中可以聚集巨量工业油气资源.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推动了非常规油气地质学科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国家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油和气、页岩油和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常规油气产量超过1×10^(8)t油当量,约占油气总产量28%,其中非常规气约占天然气总量的41%,非常规油约占石油总量的17%.油气不可再生,但非常规油气革命可延长油气工业的生命,持续强化理论、技术和管理“三个创新”的深度融合,努力实现地下原位加热低熟页岩转化油气、地下原位加热富油煤岩转化油气和地下原位压裂脆性页岩层系产出油气“三个地下革命”的颠覆创新,不断推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代表的超级能源盆地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协同发展,塑造碳中和下中国式超级能源盆地“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模式,非常规油气革命支撑油气工业可持续发展,力推实现中国“能源独立”.
邹才能杨智张国生朱如凯陶士振袁选俊侯连华董大忠郭秋麟宋岩冉启全邱振吴松涛马锋白斌王岚熊波潘松圻刘翰林王小妮
页岩型与粉砂岩型“页岩油系统”甜点段判识——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为例被引量:2
2023年
中高成熟度页岩油是中国陆相页岩油获得规模突破的最现实领域.中国陆相页岩油存在3个“美中不足”:油质偏重、甜点区偏小、连续分布偏差.在页岩油储层中找准“甜点段”是陆相页岩油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文章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夹粉砂岩型(Ⅱ类页岩油)与纯页岩型(Ⅲ类页岩油)开展研究,识别出源内容烃层、供烃层和滞烃层三类地层单元,构成源内“页岩油系统”.源内容烃层岩性以粉砂岩为主,容留外部运移来的烃类,孔隙连通率32~57%,孔喉网络连通性较好,构成粉砂岩型甜点段.源内供烃层主要由高TOC含量泥页岩为主,为源内生、排烃主力层段,孔隙连通率28~30%,孔喉网络模型显示三维连通性较好,存在纵向路径向外排烃.源内滞烃层具有较低的TOC含量,以泥页岩自生滞留和接受外部运移烃类为主,孔隙连通率17~42%,孔喉网络连通方向不均一,轻质及低碳数烃倾向优先滞留甚至封闭在小孔中,是泥页岩型甜点段.页岩油在烃源岩内部发生运移、产生组分分馏效应,使源内容烃层和滞烃层相对于供烃层聚集了更多页岩油形成甜点段的过程,称为源内运移.运移路径包括页岩油从泥页岩向粉砂岩夹层、从高TOC泥页岩段向低TOC泥页岩段运移.页岩油源内聚集,表现出“高TOC段生烃、低TOC段滞烃、粉砂岩段容烃、源内多路径运移”的差异富集模式.低TOC泥页岩型层段(TOC含量1~3%)是鄂尔多斯湖相泥页岩段页岩油富集的甜点,聚集更多的中等-短链烃,流动能力较好,经压裂改造后,生产条件可能优于粉砂岩型甜点段,改变了以往参照页岩气在高TOC段寻找甜点段的思路.
潘松圻郭秋雷邹才能邹才能袁铭何莹郑何穆英杨智李士祥杨智李士祥刘翰林吴松涛韩元佳
盆地流体年代学研究新技术:方解石激光原位U-Pb定年法被引量:22
2019年
流体活动是沉积盆地内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与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移和成藏关系密切,精确确定流体活动历史一直是具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研究方向.前期对流体活动历史的研究主要依附于流体包裹体分析,该方法很难完整恢复盆地经历的所有流体事件,更无法确定流体事件活动年代.方解石是盆地流体的直接产物,对其开展年代学研究可以准确揭示盆地流体活动历史,然而目前较为成熟的同位素稀释法方解石U-Pb等时线定年成功率较低、耗时较长.近些年研发成功的方解石激光原位U-Pb定年技术可以精确确定U含量低至10×10^(-9)的方解石的年代,具有空间分辨率高、测试效率高的优势.该技术已成功确定多个含油气盆地流体活动历史,显示其在盆地流体研究领域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在详细的微观鉴定和成岩观察基础上,选取不同期次的方解石样品开展方解石激光原位U-Pb定年分析,并结合C-O同位素、微量元素研究,查明盆地流体特征及其演化历史,将是未来盆地流体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刘恩涛Zhao Jian-xin潘松圻潘松圻严德天郝少斌龚银邹康
关键词:盆地流体方解石U-PB定年地质年代学
准东煤田西山窑组层序地层对煤相演化规律的控制被引量:13
2013年
运用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新疆准东煤田西黑山勘查区西山窑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3个体系域—)—低位、湖扩和高位体系域,并进一步进行了高频层序单元的划分。在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分析了西山窑组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进而细分为4个亚相和8个微相类型。同时,对煤岩样品进行了煤质分析和显微组分定量统计,确定了研究区煤相类型主要为潮湿森林沼泽相和干燥森林沼泽相。该区煤相的垂向演化规律受湖平面升降变化所控制,而湖平面的升降受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在不同体系域中湖平面的变化控制泥炭沼泽的发育,从而决定了煤质煤相的演化规律。
潘松圻庄新国王小明张杰唐辉
关键词:准东煤田层序地层沉积相显微组分煤相
“进(近)源找油”:油气地质理论创新与重点领域勘探思考被引量:25
2021年
创新地质理论和勘探重点领域是石油地质学科发展与工业探索发现的永恒主题,"进(近)源找油"正成为石油地质研究和油气勘探的新方向。地质理论创新引领石油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立足中国特色石油地质条件和勘探研究历程,取得4项研究认识。(1)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是中国的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大盆地,未来油气勘探潜力仍很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地质学将指导"共生富集"大盆地实现两种油气资源类型的整体发现、极限开发与协同发展。(2)石油地质理论在大油气田的发现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化烃源岩认识可以不断开辟常规-非常规油气资源新领域,挖潜"共生富集"大盆地可以不断推动常规-非常规油气大发现。(3)重点领域是油气规模增储和战略发现的主力军,深层—超深层和非常规烃源岩层系是未来陆上重点发现和发展领域,中西部突出深层—超深层优质油气资源,中东部突出中—深层非常规规模油气资源。(4)立足6大常规-非常规油气"共生富集"盆地基础研究,突出烃源岩附近及其内部油气资源的规模快速利用,常规油气聚焦"富油气层系"战略发现,非常规油气聚焦"人造油气藏"规模开发,攻关"共生富集"盆地资源序列、重点领域风险勘探、万米超深层科学探索、非常规油气人工改造、煤炭一体化地下气化、页岩油及煤岩油原位转化6大战略领域,努力实现深层—超深层油气发现成规模、非常规油气资源能动用。面向未来10~15年,新一轮地质理论创新和重点领域优选,将带动中国油气工业继续增储上产。
杨智邹才能陈建军吴松涛潘松圻马锋李嘉蕊蒋文琦王小妮
关键词:页岩油气
“进源找油”:论四川盆地页岩油气被引量:42
2020年
四川盆地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国内其他页岩层系不可比拟的优越地质条件,是全面开启中国陆上未来页岩油气"进源找油"征程的理想对象.文章整体分析了美国和中国页岩油气的资源特点,提出成熟度对页岩油气构成有重要控制作用,美国页岩油气中轻烃和湿气比重很高,中国海相、海陆过渡相页岩气主要为干气,陆相页岩油油质一般较重.重点对四川盆地页岩油气开展了地质综合研究,取得了3点主要认识:(1)盆地发育三种类型多套富有机质页岩地层,寒武系筇竹寺组、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海相、二叠系龙潭组海陆过渡相、三叠系须家河组湖泊-沼泽相、侏罗系湖相等页岩是盆地富有机质页岩的典型代表,海相页岩气富集主要受深水陆棚相、适中热演化、富钙富硅岩石组合和封闭顶底板"四要素"控制;(2)"甜点段"一般TOC值高、含气量高、孔隙度大、脆性矿物含量多、地层压力高、页/层理及天然微裂缝发育等,"甜点区"一般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大、热演化适中、保存条件好、埋藏深度浅等,重点例举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龙潭组和自流井组大安寨段页岩油气;(3)四川盆地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页岩油气资源分别约占全国同类页岩油气地质资源量的50%、25%和30%,资源潜力很大,有望成为中国页岩油气工业革命的摇篮,继东部松辽盆地大庆油田"常规石油大庆"和西部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西部油气大庆"之后,推动建立四川盆地西南油气田"川渝天然气大庆"生产基地.
邹才能杨智孙莎莎赵群拜文华刘洪林潘松圻吴松涛袁懿琳
关键词:页岩油海相陆相
致密油与页岩油形成条件与“甜点区”评价被引量:153
2015年
基于国内外页岩层系液态烃勘探研究成果,对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形成条件、聚集机理、类型划分、海陆相差异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开展“甜点区”研究评价。通过分析北美和中国页岩层系液态烃的地质特征,指出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大面积连续分布、无稳定自然产能2项基本特征,且“规模区”需具备稳定构造背景、规模优质烃源岩、规模储集空间、源储共生分布等4项形成条件。揭示了页岩层系液态烃源储耦合、致密化减孔聚集机理,划分6项24种不同类型页岩层系液态烃,指出中国陆相页岩具有地热梯度较低和地层非均质性较强两项特征,须优选规模型“甜点区”来稳步推进工业上产。页岩层系液态烃“进源找油”,应着力开展地质、工程和经济“三品质”“甜点区”综合评价,成熟度是控制“甜点区”分布的首要因素。中国陆相有利页岩层系液态烃R。值为0.8%~1-3%,TOC值大于2%,岩性为纹层状页岩或致密孔隙性储集层,孔隙度较高(致密油大于8%,页岩油大于3%),脆性矿物含量高(致密储集层大于70%,页岩大于40%),含油饱和度50%-90%,原油黏度较低或地层压力较高,天然裂缝发育。页岩层系液态烃具有巨量的资源规模,增强海陆相页岩层系液态烃形成分布地质认识,对持续关注、推动这一重大领域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杨智侯连华陶士振崔景伟吴松涛林森虎潘松圻
关键词:页岩油非常规油气
“进源找油”:论四川盆地非常规陆相大型页岩油气田被引量:89
2019年
源岩油气规模快速发展,是中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战略选项;陆相页岩油和气是中国源岩油气最具潜力的组成类型,是中国陆上未来"进源找油"最重要的突破对象。本文首次研判提出四川盆地侏罗系油和气发展,应尽快由常规构造-裂缝石油、致密灰岩与砂岩油向孔隙型页岩油气转变,重点阐述了大安寨段页岩油气4项新进展:①评价侏罗系4套富有机质页岩总生油量245×10^8t,石油总资源量172×10^8t,还有相当规模的天然气资源,既富油又富气,其中67%的油气资源集中在大安寨段;②大安寨段二亚段是侏罗系页岩油和气的"甜点段",黑色页岩厚度一般20~80m,TOC平均值大于2%,Ⅱ1~Ⅱ2型干酪根,Ro主体1.1%~1.4%,处于轻质油-凝析油气窗口,页岩储层孔隙度4%~6%,页理裂缝发育,脆性矿物含量一般在50%以上,压力系数1.2~1.8,滞留烃量多为100~200mg/g·TOC,油质较轻,地层埋深较浅,具备与北美页岩油气媲美的地质工程条件;③优选出页岩油气"甜点区"评价的3项核心参数(Ro、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埋藏深度),评价出大安寨段二亚段页岩油"甜点区"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北部地区,页岩厚度20~50m,面积约2×104km2;④提出了加快页岩油和气以水平井体积压裂为核心的风险勘探和开发试验、加强全层系资源评价、加速准备先导试验技术方案等建议,力争推动侏罗系孔隙型页岩油和气突破发现。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油和气新认识,可能为真正开启侏罗系源岩油气"进源找油"、规模开发新征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邹才能杨智王红岩董大忠刘洪林施振生张斌孙莎莎刘德勋李贵中吴松涛庞正炼潘松圻袁懿琳
关键词:页岩油资源潜力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