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燕辉

作品数:16 被引量:97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同位素
  • 4篇土壤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丘陵区
  • 3篇硝酸盐
  • 3篇黄土高原
  • 3篇黄土丘陵
  • 3篇黄土丘陵区
  • 2篇多样性
  • 2篇氧稳定同位素
  • 2篇生态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水资源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物种
  • 2篇流域

机构

  • 16篇兰州大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6篇潘燕辉
  • 7篇马金珠
  • 4篇高晓东
  • 4篇赵西宁
  • 3篇李丁
  • 2篇李常斌
  • 2篇魏国孝
  • 2篇何建华
  • 1篇周向阳
  • 1篇于保静
  • 1篇戴霜
  • 1篇曾正中
  • 1篇赵一莎
  • 1篇刘东飞
  • 1篇宁娜
  • 1篇顾春杰
  • 1篇颉耀文
  • 1篇杨永春
  • 1篇张鹏
  • 1篇石培泽

传媒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甘肃水利水电...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西北人口
  • 1篇人民黄河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3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巴丹吉林沙漠包气带硝酸盐循环富集特征及其对古水文气候环境的响应
氮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世界不同沙漠地区发现包气带中富集高浓度硝酸盐氮(NO3--N),包气带成为全球氮循环和贮存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沙漠包气带硝酸盐循环富集规律及其对古气候环境响应机制研究,对全球变化及大陆水...
潘燕辉
关键词:巴丹吉林包气带硝酸盐氮循环
基于^(18)O示踪的不同树龄枣树土壤水分利用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为明确不同树龄枣树的水分利用特征。该研究利用稳定氧同位素(^(18)O)示踪方法,测定4个不同树龄(4、8、17和22年)枣树的木质部水与潜在水源的氧同位素比率δ^(18)O值,利用Mix SIR模型定量计算各树龄枣树对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浅层(0~40 cm)土壤水分相对充足时期,枣树主要吸收浅层土壤水分,浅层土壤水分匮乏时,枣树会增加中层(>40~120 cm)和深层(>120~200 cm)土壤水分的吸收比例。萌芽展叶期不同树龄枣树都主要吸收浅层土壤水分;开花坐果期,随着树龄的增加,枣树对浅层土壤水的吸收比例逐渐减少,对深层土壤水的吸收比例逐渐增加;果实膨大期,4年生枣树主要吸收中层土壤水分,8年生枣树主要吸收深层土壤水分,而17和22年生枣树主要吸收浅层土壤水分;果实成熟期,8和17年生枣树分别主要吸收浅层和深层土壤水分,22年生则主要吸收中层土壤水分。根据不同树龄枣树的水分利用特征对其进行水分管理以减少4、8年生枣树浅层土壤水分的非生产性耗水及17、22年生枣树自身奢侈性耗水,实现红枣林的长期健康发展。
赵西宁李楠高晓东霍高鹏潘燕辉
关键词:土壤水分同位素枣树树龄
一体式高精度岩芯样品固定治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体式高精度岩芯样品固定治具,涉及地质测定技术领域,该治具包括底座、第一调节定位件、安装附件、承载台和第二调节定位件;第一调节定位件活动设置在底座的底侧,并用于抵持在固定横梁上;安装附件设置在底座的顶侧;...
何建华潘燕辉陈沛源
黄土高原地区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
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是当前诸多研究的热点,自建国以来,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为因素影响,区域生物多样性经历了巨大变化,本研究选择位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静宁县清水沟流域为研究区,以物种数量和品种变化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
潘燕辉
关键词: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物种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民勤绿洲边缘区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证被引量:6
2012年
由于"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民勤绿洲正在走向崩溃的边缘.以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探索了民勤绿洲边缘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途径.选取民勤东湖镇正新村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以压沙育林为主的生态治理、以草畜产业为主的结构调整和以生态补偿为主的脱贫致富三位一体的模式,即"正新模式".结果表明年用水总量减少2/3,地下水配置比例由近50%减少为7%,生态用水比例由0.8%增加至93%,生态效益明显;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3 700元增加至5200元,收入构成更加稳定合理.绿洲边缘区推广"正新模式"综合效益显著,切实可行,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的双赢,可为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潘燕辉李丁马金珠周向阳雷文娟
关键词:绿洲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沙漠化地区乡村社区生态移民影响因子与预测模型研究——以民勤县湖区为例被引量:11
2007年
本文讨论了民勤湖区生态移民的影响因子,认为水资源因子和收入因子是该地区发生移民的决定性因子,并且计算出了移民数量的预测模型。得出今后五年内该地区自发式移民数量为14236人,据此提出三点建议。
秦小东李丁潘燕辉
关键词:生态移民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黑河水资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随着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强,水资源正经历着巨大的改变,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就显的尤为重要。选择西部干旱区内陆河黑河的中游为研究区,分别运用主观、客观赋权法和组合赋权法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中各因素对黑河水资源影响的权重。组合权重评价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是研究区水资源变化的主要原因,其累计权重达66.63%,大于气候变化影响权重33.37%;人类活动因素中人口占主导作用,权重为17.67%;气候变化因素中年降水量是主要因素,权重为24.83%。
潘燕辉张辉马金珠
关键词:水资源气候变化黑河流域
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尺度风险评价与技术研究
马金珠王雄师朱高峰李常斌袁道阳张鹏杨芳齐识舒和平崔霞顾春杰张雅莉魏国孝潘峰何建华岳东霞戴霜白晓华宁娜田黎明刘东飞潘燕辉
建成白龙江流域滑坡泥石流与相关要素空间数据库,构建了不同尺度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绘制完成1:10万地质灾害及潜在地质灾害分布图、滑坡泥石流灾害易发性与危险度评价图,明确灾害高危区;建立了基于泥沙水...
关键词: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空间数据库
黄土丘陵区典型天然灌丛和人工灌丛优势植物土壤水分利用策略被引量:19
2017年
细裂叶莲蒿(Artemisia gmelinii)是黄土高原农地退耕后长期存在的天然植物群落优势种。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灌丛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人工群落类型。研究它们的水分利用策略对评价气候暖干化趋势下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退耕7年的天然草地细裂叶莲蒿群落、退耕30年的天然草地细裂叶莲蒿群落和退耕30年的人工灌木林柠条锦鸡儿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氧稳定同位素比率(δ^(18)O)技术研究其对不同土层土壤水分利用的季节性变化,通过Mix SIR模型量化各土层土壤水分利用的贡献。结果表明:在δD-δ^(18)O分布图上,对黄土丘陵区降水样的氢稳定同位素比率(δD)和δ^(18)O回归分析得到当地的大气降水线,土壤水和植物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在δD-δ^(18)O分布图上都位于当地大气降水线的右下方,表明研究区土壤水分中的同位素组成受强烈蒸发影响发生了富集作用。随着季节变化,退耕7年的天然草地细裂叶莲蒿和退耕30年的人工灌木林柠条锦鸡儿植物水分来源可在不同土层之间较为灵活地转换,当浅层(0–40cm)土壤水可利用时,植物主要利用40 cm以上的土壤水分;当浅层土壤干燥时,主要吸收40–80 cm土层土壤的水分。退耕30年天然草地中细裂叶莲蒿主要依赖于0–10 cm表层土壤的水分。这表明在未来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增大的情况下,退耕7年的天然草地细裂叶莲蒿和退耕30年的人工灌木林柠条锦鸡儿具有更大的生存优势,而退耕30年的天然草地细裂叶莲蒿受干旱等极端天气影响更为严重。
吕婷赵西宁高晓东潘燕辉
关键词:氧稳定同位素MIXSIR模型柠条锦鸡儿
餐厨垃圾和污泥联合好氧堆肥中的氮素转化及损失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好氧堆肥工艺,对餐厨垃圾和污泥进行联合堆肥化处理,探究二者不同配比对堆肥氮素转化及氮素损失的影响.以w(C)/w(N)=15~40的5组餐厨垃圾和污泥作为堆肥基质,以木屑作为调理剂进行堆肥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堆体温度均先升高后降低,最高温度为78℃,w(C)/w(N)越高,堆体的最高温度越低,且达到最高温度的时间越长,pH先降低后升高至8.5趋于平缓,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不断降低.各堆体全氮和有机氮质量分数先升高后显著降低,铵态氮质量分数先增加后略有减少,硝态氮质量分数很低且变化不大.二者联合堆肥中氮损失27.8%~48.4%,且与投加的污泥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氨挥发占氮损失的52.6%~80.4%,氨挥发是氮损失的主要途径,且随着堆体w(C)/w(N)的增加呈减少趋势.
赵梦竹潘燕辉马金珠曾正中赵一莎
关键词:餐厨垃圾污泥堆肥氮素转化氮素损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