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冬梅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3篇黑斑原鮡
  • 2篇鱼类
  • 2篇消化酶
  • 2篇消化生理
  • 2篇黑斑
  • 1篇形态学
  • 1篇性疾病
  • 1篇血液生化指标
  • 1篇养殖
  • 1篇拥挤胁迫
  • 1篇中华鲟
  • 1篇食用
  • 1篇食用鱼
  • 1篇食用鱼类
  • 1篇史氏鲟
  • 1篇人工养殖
  • 1篇组织学
  • 1篇鲟鱼
  • 1篇微卫星
  • 1篇微卫星DNA

机构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作者

  • 8篇熊冬梅
  • 3篇谢从新
  • 2篇夏露
  • 2篇张磊
  • 2篇刘海平
  • 1篇杨学峰
  • 1篇张惠娟
  • 1篇赵志刚
  • 1篇樊启学
  • 1篇于淼
  • 1篇董俊锋
  • 1篇郭宝英

传媒

  • 1篇渔业致富指南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利渔业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北京水产

年份

  • 2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慢性拥挤胁迫对鲤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21
2007年
研究了慢性拥挤胁迫对鲤Cyprinus carpio的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经养殖28 d后,高密度组(70 g/L)鲤的终体重、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中密度组(35g/L)和低密度组(对照组,密度6 g/L,P<0.05),中密度组鲤的终体重、特定生长率也低于低密度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高密度组和中密度组鲤血清中尿素氮水平极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1),高密度组与中密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高密度组鲤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低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鲤血清中游离脂肪酸、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均极显著高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1);而高密度组血清总蛋白却极显著低于低密度组和中密度组(P<0.01);血糖、乳酸、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肌酐水平,3个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张磊樊启学赵志刚于淼熊冬梅董俊锋
关键词:拥挤胁迫血液生化指标
黑斑原鮁消化生理的研究
熊冬梅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黑斑原鮡主要消化酶的分布和性质研究
<正>以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成鱼为研究材料,研究黑斑原鮡消化酶的分布及不同温度和不同pH条件下胃、主肝、附肝、前肠、中肠、后肠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胃蛋白酶的活性,并且分析了其胃内容物成...
熊冬梅谢从新杨学峰张慧娟刘海平
文献传递
斑点叉尾触病毒性疾病综述被引量:3
2008年
本文综述了斑点又尾(鱼回)主要的病毒性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诊断和治疗措施等,以期为斑点又尾(鱼回)的养殖生产和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夏露熊冬梅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
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及其在鱼类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7年
微卫星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且呈随机均匀分布;在染色体上,除着丝粒及端粒区域外,其它区域均有广泛分布。微卫星能参与遗传物质结构的改变、基因调控及细胞分化等过程,有自身特异结合蛋白,能直接编码蛋白质。通过PCR扩增并使用凝胶电泳分离可产生大量含有微卫星DNA片断。微卫星DNA标记技术可应用于分析鱼类物种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的遗传结构、建立遗传图谱和基因定位、鱼类种质资源的保护、建立微卫星DNA指纹库、亲子鉴定和血缘关系分析以及种群生态学研究。
郭宝英谢从新熊冬梅
关键词:微卫星DNA分子遗传标记鱼类
黑斑原鮡消化生理的研究
本文以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养殖潜力的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 (Regan,1905)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其消化系统的形态学、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以及消化酶的种类、分布、理化性质和不同年龄组消化...
熊冬梅
关键词:黑斑原鮡消化道组织学消化酶离体消化率
文献传递
鲟鱼常见病害的防治被引量:2
2008年
鲟科鱼类是一种独特的观赏、食用鱼类,在我国的人工养殖已将近十年。作为一种古老的鱼种,鲟在地球上已经有两亿年的历史,目前在世界上的近代鲟类约有25种,我国分布的有:达氏鲟、史氏鲟、小体鲟、裸鲟、中华鲟和白鲟等。目前国内养殖的主要品种有中华鲟、史氏鲟,还有从国外引进的北美短吻鲟、俄罗斯鲟、美国高昂鲟以及杂交鲟等。
夏露熊冬梅
关键词:鲟鱼常见病害食用鱼类人工养殖史氏鲟中华鲟
黑斑原(鱼兆)脑颅骨骼形态学的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采用改进的透明骨骼法,研究了黑斑原(鱼兆)(Glyptosternum maculatum)的脑颅骨骼。其脑颅骨骼由28块膜骨、软骨化骨以及复性骨组成,眼区系列骨骼退化,缺少围框骨系,仅有额骨、副蝶骨、翼蝶骨,同时部分脑颅骨骼发生特化,如出现了颌须骨、基垫骨,这些骨骼在其他鱼类中未有报道。这些退化和特化现象与黑斑原(鱼兆)的生境有着密切的关系。黑斑原(鱼兆)的脑颅骨骼具有大多数底栖鱼类脑颅共有的结构:前囱和后囱。黑斑原(鱼兆)脑颅各骨骼与鱼脑接触面或为隆嵴,或为陷窝,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鱼脑免受外界的冲击和震荡。一些骨骼存在大小不一,位置相对固定的孔眼,为出入大脑的血管及神经的通道。
刘海平谢从新张磊张惠娟熊冬梅
关键词:骨骼形态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