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勤犁

作品数:9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原生动物
  • 2篇植物
  • 2篇指示生物
  • 2篇生长季
  • 2篇土壤原生动物
  • 2篇砍伐
  • 2篇避难所
  • 2篇川滇高山栎
  • 1篇大型溞
  • 1篇地理分布
  • 1篇第四纪
  • 1篇毒性效应
  • 1篇对羟基苯甲酸
  • 1篇云杉
  • 1篇云杉属
  • 1篇植被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生态风险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熊勤犁
  • 6篇张林
  • 6篇潘开文
  • 3篇李玲娟
  • 3篇伍小刚
  • 2篇肖洋
  • 2篇肖强
  • 2篇吕永龙
  • 2篇史雅娟
  • 2篇欧阳志云
  • 1篇徐卫华
  • 1篇肖燚
  • 1篇李秋爽

传媒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第七届植...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5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土壤原生动物对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des)恢复时间及生长季动态的响应
青藏高原东缘生态环境脆弱,加之频繁砍伐,当地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这使得砍伐后生态恢复成为研究热点.原生动物作为土壤食物网中的重要一环,参与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与转化,影响食物网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原生动物群落对环境因子...
李玲娟熊勤犁潘开文张林
关键词:砍伐生长季指示生物原生动物
2,2’,4,4’-四溴二苯醚(BDE-47)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2
2013年
2,2’,4,4’-四溴二苯醚(BDE-47)在水体及各种水生生物(鱼类、海洋哺乳动物以及水生无脊椎动物)中被广泛检出,但BDE-47对水生无脊椎动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通过急性(48h)和慢性(21d)毒性暴露实验,考察了BDE-47对大型溞活动抑制率、心率、产仔情况和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BDE-47对大型溞活动抑制率的48h-EC50为112.5μg.L-1;高浓度(>100μg.L-1)BDE-47显著诱导提高大型溞的心率。21d慢性暴露实验中,8μg.L-1处理组中大型溞全部死亡;其他各浓度处理组(0.5、1、2、4μg.L-1)中,母溞第1胎产仔时间延后,第1胎子代数量减少,总产仔数量大幅减少,这表明大型溞的繁殖能力受到抑制。BDE-47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母溞胆碱酯酶(ChE)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大型溞体内的代谢机制没有被诱导,神经活性虽被抑制,但抑制率不高。BDE-47大幅诱导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相对于ChE和GST,CAT对BDE-47暴露更为敏感,可作为BDE-47对大型溞慢性暴露毒性效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熊勤犁史雅娟吕永龙李秋爽Gosens Jorrit
关键词:BDE-47大型溞繁殖率酶活性
生态因子对川渝地区壳斗科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西南川渝地区是我国壳斗科植物分布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以川渝地区壳斗科植物为研究对象,以皮尔逊相关系数(r<0.8)以及方差膨胀因子(VIF<10)为准则,选取代表现代气候、生境异质性和历史气候变化的9个生态因子,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探究生态因子对壳斗科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并与经典的全局最小二乘回归法(OLS)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分布在川渝地区的壳斗科植物有6属共74种,主要以栎属(Quercus)和柯属(Lithocarpus)为主;(2)物种丰富度(SR)表现为南部最高,物种丰富度中心为川西南锦屏山东南部—鲁南山西侧、横断山中部的邛崃山南段—大凉山北段以及四川盆地东南缘大娄山东段,可达到29-35种;(3)GWR模型预测精度优于OLS,其预测结果表明海拔变幅、潜在蒸散量和最暖季降雨量是影响川渝壳斗科植物物种丰富度的主要因子,且影响程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整体来看,GWR模型可为探究物种-生态因子关系的空间异质特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张凤英冯毅廖梓延伍小刚潘开文谭雪熊勤犁唐天文张兴华虞超张林
关键词:壳斗科植物物种丰富度生态因子
土壤原生动物对川滇高山栎恢复时间的响应及生长季动态被引量:4
2015年
青藏高原东缘生态环境脆弱,森林频繁遭到砍伐,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森林砍伐后的生态恢复成为研究热点。原生动物在生态恢复中作为指示生物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未砍伐、砍伐后不同恢复时期(20年、10年和1年)生的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林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原生动物在生长季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生长季不同月份、不同恢复期的原生动物数量变化规律,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恢复10年和1年的林地的鞭毛虫数量(193个/g干土,164个/g干土)显著高于原始林地(22个/g干土),肉足虫在恢复1年的林地中数量最多(600个/g干土),纤毛虫数量则随次生演替进程逐渐增多。(2)在生长季不同月份原生动物的数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鞭毛虫和肉足虫的峰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8月,而纤毛虫的数量在7、8、9月明显高于6月。(3)原生动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鞭毛虫数量与p 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9),纤毛虫数量与铵态氮(P=0.002)和碳氮比呈显著正相关(P=0.022),肉足虫数量与硝态氮(P=0.008)和碳氮比(P=0.016)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显示,三种原生动物数量在生长季不同月份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数量变化受土壤理化性质等多种因素调控。纤毛虫数量对川滇高山栎林砍伐恢复有正响应,而鞭毛虫、肉足虫数量有负响应。
李玲娟熊勤犁潘开文张林
关键词:砍伐生长季指示生物原生动物
末次间冰期以来3种云杉属植物的历史分布变迁及避难所被引量:17
2018年
基于物种现代分布信息和19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模拟丽江云杉、紫果云杉和青杄在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和现代的适生分布区,用云杉孢粉数据进行结果验证,探讨物种分布动态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推测其生物避难所.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方面积(AUC)以及孢粉数据验证结果显示,模拟结果较准确.结果表明:等温性、最暖季均温和最暖季均温分别是影响丽江云杉、紫果云杉和青杄分布的首要环境因子,相对于降水,温度对其分布的影响更重要;3种云杉的喜寒习性和分布地的深切峡谷地貌特征导致其在末次盛冰期扩张;青杄和紫果云杉在末次间冰期可能存在生物避难所,分别位于湖北神农架地区和四川二郎山及其邻近区.本研究较为准确地模拟了3种云杉属植物末次间冰期以来几个重要地质历史时期的适生分布,推测了青杄和紫果云杉的生物避难所,为深入分析云杉属植物现代分布格局的形成、预测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以及3种云杉林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爱平王毅熊勤犁伍小刚孙晓铭黄艳蒙张林潘开文
关键词:云杉属避难所第四纪
孑遗植物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分布格局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16
2018年
长苞铁杉(Tsuga longibracteata)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树种,不仅对研究裸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古生态和古气候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该树种具有造林、用材和药用等方面的较高价值。研究长苞铁杉在气候变化下的分布格局变化是制定其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基础。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结合不同时期(当前、2050年和2070年)和不同二氧化碳排放情境下(RCP2.6和RCP8.5)的气候因子变量,探讨气候变化与物种地理分布格局的关系,预测长苞铁杉的潜在分布区变迁。本研究考虑了空间约束对物种分布的限制作用,构建了气候因子预测模型(C)和气候+空间约束因子预测模型(C+S)分别进行潜在分布区预测,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显示,最干月降水量和温度年较差是影响长苞铁杉地理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空间约束因子对长苞铁杉未来的地理分布有重要影响。随时间年限增加,长苞铁杉总潜在适生区面积降低,特别是中高等级的适生区面积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分布范围总体向北移动,这些变化趋势在RCP8.5情境下更加突出。这一结果表明未来气候变化会导致长苞铁杉种群分布范围收缩和生境适宜度下降,加剧其受胁程度。加入空间约束因子后,C+S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结果更符合长苞铁杉的迁移、扩散特性。长苞铁杉未来的核心分布区仍位于现存的湘、桂、黔结合部,表明其具有"原地避难"的特性,应进一步加强对现有野生资源的保护。渝、川、鄂结合部的大巴山等地区是未来气候变化下长苞铁杉的理论分布区域,可作为长苞铁杉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引种地区,应提早进行人工引种、栽培等前期研究。研究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长苞铁杉的保护、物种迁地保存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准确预测濒危、珍稀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提供方法参考。
谭雪张林张爱平王毅黄丹伍小刚孙晓铭熊勤犁潘开文
关键词:最大熵模型长苞铁杉地理分布气候变化避难所
酚酸类化感物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酚酸类物质是存在于高等植物组织并与植物生长密切相关的次生代谢产物,它对土壤养分循环尤其对调控土壤氮循环过程的微生物有重要影响。本研究以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及其混合液为例,通过室内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的酚酸类物质在不同作用...
李玲娟熊勤犁张爱平潘开文张林
关键词: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化感作用土壤微生物群落
文献传递
长江上游重庆段流域生态风险评价——基于RRM模型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建立长江重庆段流域相对风险模型(RRM),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化对长江重庆段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相较于2006年,长江重庆段流域的综合生态风险有所减小.综合生态风险的结果表明,尽管城市工业用地的潜在风险不断加大,但是环境保护措施,对风险防范意识的加强对缓解风险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在重庆市主城区所处的风险单元流域第3区,其生态风险值在2010年显著降低.但是相较2006年,2010年长江重庆市主城区下游流域的生态风险压力明显升高.
熊勤犁肖洋史雅娟吕永龙肖强欧阳志云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长江流域城市化RRM
基于MODIS数据的重庆市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4
2013年
通过最佳指数斜率提取法(BISE)重建研究区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以像元二分模型为基础,用IDL计算机语言构建植被覆盖度定量模型,估算了重庆市2006-2010年植被覆盖度,分析其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在缓慢增长,整体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趋势.同时,较高的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78%),证实通过BISE方法重构NDVI时间序列和运用像元二分模型来反演植被覆盖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肖洋熊勤犁欧阳志云徐卫华肖燚肖强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