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兴奎

作品数:8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玉米
  • 3篇性状
  • 3篇根系
  • 3篇根系性状
  • 2篇氮量
  • 2篇施氮
  • 2篇施氮量
  • 2篇农户
  • 2篇种植密度
  • 2篇保护性耕作
  • 2篇春玉
  • 2篇春玉米
  • 1篇倒伏
  • 1篇度条件
  • 1篇玉米产量
  • 1篇玉米生产
  • 1篇深松
  • 1篇土层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酶

机构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牛兴奎
  • 6篇李少昆
  • 5篇谢瑞芝
  • 4篇张凤路
  • 4篇刘鑫
  • 3篇张怡明
  • 3篇修文雯
  • 3篇高世菊
  • 2篇林涛
  • 2篇刘国庆
  • 2篇汤秋香
  • 1篇金亚征
  • 1篇赵江
  • 1篇章建新
  • 1篇马林
  • 1篇胡震斌
  • 1篇谭海珍
  • 1篇石书兵

传媒

  • 3篇华北农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除草剂、种衣剂对玉米产量、品质和根际环境的影响
本试验于2005~2006年在山东农业大学玉米科技园和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生理生化测定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共设除草剂和种衣剂两个试验,分别分析除草剂和种衣剂不同使用量对玉米产量、品质和根际...
牛兴奎
关键词:除草剂种衣剂玉米土壤酶
文献传递
种植密度对东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生产主推品种抗倒伏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7
2012年
以6个不同类型玉米品种——白鹤、吉单101、中单2号、掖单13、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下(37 500、52 500、67 500、82 500株/hm2)的抗倒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的倒伏率表现出很大差异,近现代品种显著低于早期品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所有玉米品种倒伏率和穗高系数逐渐增加,茎秆穿刺强度和压碎强度逐渐降低。但不同品种间抗倒性能指标的差异远大于种植密度的处理。研究显示,虽然种植密度的提高会对抗倒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品种本身的抗倒特性才是提高抗倒伏的关键。
刘鑫谢瑞芝牛兴奎修文雯李少昆高世菊张凤路
关键词:玉米抗倒性
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分析被引量:25
2009年
【目的】明确中国典型生态区保护性耕作主体模式及农户采用情况,并揭示影响农户采用的因子。【方法】在典型生态类型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区,通过农户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获取原始数据,统计分析影响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子。【结果】研究发现,华北平原和成都平原农户保护性耕作采用率较高,东北平原和西北绿洲区相对较低;不同区域均有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其中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及破茬合垄耕作模式、华北平原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和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成都平原稻草覆盖地免耕种植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作物的保护性耕作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数据分析表明,作物产量增加、政府示范与宣传引导、邻里效应等是吸引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原因,而机具不配套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结论】由于不同区域的生态因子和生产条件的差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因地制宜,针对主要限制因子,选择合适的技术模式,采用有效的宣传推广手段,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
汤秋香谢瑞芝章建新李少昆高世菊李晓君林涛谭海珍刘国庆金亚征牛兴奎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农户调查
施氮和深松对春玉米根系性状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吉林省中国农科院公主岭试验站进行。以耐密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采用2种密度(52 500株/hm2(LD)和82 500株/hm2(HD)),2个施氮水平(150 kg/hm2(LF)和300 kg/hm2(HF))研究了传统耕作方式和深松(40 cm)对玉米生长发育和根系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玉米的生长发育与密度、施氮水平以及耕作方式均有密切关系。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下,深松处理比传统耕作在植株总干物量、根系和籽粒产量等方面均有有利作用。深松有利于打破犁底层,根系在0~40 cm的分布明显优化。本研究阐明了在传统耕作条件下适度深耕增加产量的生理基础,并对高产玉米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张凤路刘鑫张怡明李少昆谢瑞芝修文雯牛兴奎
关键词:玉米深松根系性状施氮量
不同密度条件玉米根系性状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以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在玉米成熟期采用大田挖掘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密度条件下(52 500株/hm2和82 500株/hm2)根系性状在土层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根系主要分布在0~30 cm土层,根系各性状最大值出现在0~10 cm土层,随着层次的加深各性状指标显著降低。在低密度条件下,单株根系生长空间充足,各层次根系质量、体积和表面积均显著大于高密度下的相应指标;在高密度条件下,根系生长受到空间限制,各性状指标在土层中的分布与低密度相比表现出整体下移的趋势。高密度条件下各层次根长密度大于低密度下的相应指标。与郑单958相比,先玉335表现出较好的耐密性。
赵江张怡明牛兴奎刘鑫李少昆张凤路
关键词:玉米根系性状根系分布
基于农户认知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产量效应模糊数学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从产量角度评价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成都平原、西北绿洲区不同耕作模式为研究对象。经过专家咨询和相关文献分析,筛选确定7个因素作为保护性耕作影响产量的指标集,通过农户一对一调查,将农户对影响产量因素的认知作为基础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生态区主体保护性耕作模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生态区得分最高的模式分别为东北平原宽窄行留高茬交替休闲种植模式;华北平原上茬玉米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小麦,下茬小麦秸秆还田+免耕直播玉米模式;西北绿洲留高茬免耕直播模式;成都平原小麦或油菜或马铃薯等免耕+稻草覆盖模式。为选择各地具有产量优势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提供参考。
汤秋香谢瑞芝李少昆马林林涛石书兵高世菊刘国庆胡震斌牛兴奎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模式农户认知
提高密度对根冠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试验于2009-2010年在吉林省中国农科院公主岭试验站进行。以耐密玉米品种郑单958(ZD)和先玉335(XY)为材料,采用2种密度(52 500株/hm2(LD)和82 500株/hm2(HD))研究了不同处理单株和群体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通过田间根系挖掘的方法研究了根系性状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状况和根冠比例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高单株性状变劣而群体质量提高,群体的叶面积和干物量显著增加。与低密度相比,高密度下根系分布呈现"横向紧缩、纵向扩展"的趋势。高密度下根长密度(RLD)显著增加,对各土层的水肥资源利用能力增强。根冠比是品种的特征性状,在同一时期不随密度改变而改变,不同品种有其适合的密度,先玉335的耐密性优于郑单958。根据研究结果,将东北春玉米从目前的52 500株/hm2提高到82 500株/hm2是可行的。研究阐明了高密度下高产玉米的生理基础,并对高产玉米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张凤路牛兴奎张怡明李少昆谢瑞芝刘鑫修文雯
关键词:玉米根系性状根冠关系
春玉米产量提升过程中产量性能与群体结构的变化
为探明春玉米产量提升过程中产量性能与群体结构的变化,本研究以我国不同年代的代表性春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种植在不同密度(37500、52500、67500和82500plants/ha)、不同施氮水平(0、150、225和...
牛兴奎
关键词:春玉米种植密度施氮量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